排污权转让法律问题研究
本文选题:排污权转让 + 转让根据 ; 参考:《清华法学》2011年02期
【摘要】:排污权是近年来资源物权领域的一项新型制度设计,其确立的目的在于发挥市场机制对于资源配置的利导效用,通过排污权的有序转让,彰显环境容量资源的财产权属性,为环境保护增添一份制度选择。可见,排污权转让是排污权制度建立的目的和归宿。就性质而言,排污权转让是排污权脱离原权利人而归属于他人享有的法律现象,应与排污合同债权让与和排污指标买卖相区别;就要件而言,因排污权负载着多层次的环境公益因素,故转让行为需满足四项基础性原则的限制;就逻辑形式而言,排污权转让的法律媒介应为私法域的合同制度,但须附加一定程度的公法限制。
[Abstract]:Pollution emission right is a new system design in the field of real right of resources in recent years. Its purpose i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market mechanism on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hrough the orderly transfer of emission rights, the property right attribute of environmental capacity resources is revealed. Add a system choice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refore, the transfer of emission rights is the purpose and destination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emission rights system. In nature, the transfer of emission rights is a legal phenomenon that the emission rights belong to others without leaving the original right holder, and should be distinguished from the transfer of the obligation of emission contract and the sale of emission targets. Because the pollution discharge right is loaded with multi-level environmental public welfare factors, the transfer behavior should satisfy the restriction of four basic principles. In terms of logical form, the legal medium of emission right transfer should be the contract system of private law domain. Subject to a certain degree of limitation of public law.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重大项目 《中国自然资源物权制度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 2007JJD810166) 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D923;D922.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吕忠梅,刘长兴;试论环境合同制度[J];现代法学;2003年03期
2 崔建远;水权转让的法律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圣炜,黄桐城;期权理论在排污权初始分配中的应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01期
2 胡小红;论私法的强行性规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徐卫;;信托受益权:物权?债权?抑或新权利?[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潘善斌;医疗事故诉讼若干问题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孔东菊;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之比较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黄茜,徐伟学;论让与担保的设定[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张安毅,郑志军;信赖利益及其保护价值分析[J];安阳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8 李伟;试析合同无效时返还财产的法律性质[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03期
9 赵江勇;代位权行使效力的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唐北湘;徐昱春;;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法理分析与经济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志良;;水权与环境保护[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2 袁记平;;饮用水权的探析[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3 陈学敏;侯晓梅;;流域水资源问题及解决办法初探[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4 李楠楠;;我国水权制度的完善[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5 梁剑琴;;论环境行政合同的概念[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6 张炳淳;;论环境民事合同制度[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7 钟爱玲;;论《物权法》中的海域使用权[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8 朱清;;论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构建[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9 朱慧斌;;浅析经济手段在资源环境管理中的有效性[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钱丽苏;;浅议探矿权属性及其权益实现途径[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爱军;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2 王生长;仲裁与调解相结合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3 周昀;反垄断法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龚赛红;医疗损害赔偿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胡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张严方;消费者保护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谢鸿飞;法律行为的民法构造:民法科学和立法技术的阐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洪艳蓉;资产证券化若干法律问题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9 黄和新;马克思所有权思想述要[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晓龙;大型机电工程项目索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斌;国际货运统一立法的若干问题的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0年
2 彭书清;支付终结法律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3 朱友军;政府采购立法若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赵国平;房地产登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聂毅;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孔朋;论提单并入条款的法律效力[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7 丁敏;清代华北地区田房契约文书粘连结构及其契约观念[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傅立英;论票据无因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黄台英;关于中国合同法的违约体系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梁毅翔;“约因”理论在全球电子商务中价值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吕忠梅;论公民环境权[J];法学研究;1995年06期
2 崔建远;水权与民法理论及物权法典的制定[J];法学研究;2002年03期
3 杨彤,王能民;绿色消费的经济学分析[J];消费经济;2001年04期
4 裴丽萍;水权制度初论[J];中国法学;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艾;;节能减排需要创新体制[J];环境教育;2008年01期
2 ;积极稳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改革的思考与建议——关于嘉兴市秀洲区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改革的调研报告[J];中国经贸导刊;2008年10期
3 吴志春 ,杜雨祥 ,赵关良;让排污权像青菜萝卜一样买卖[J];生态经济;2003年01期
4 ;上海排污的解决之道[J];领导决策信息;2001年33期
5 徐祥民;关于建立排污权转让制度的几点思考[J];环境保护;2002年12期
6 张忠潮;府谷治污怪招的理论分析[J];生态经济;2004年09期
7 姜纯成;市场机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华国;;排污权转让理论基础研究[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2 叶碎高;郑世宗;刘红;;山区性河道水环境容量及合理配置研究[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记者 张道生邋傅丕毅;我国首个排污权交易平台成立[N];经济参考报;2007年
2 李辛;“嘉兴模式”盘活环境资源[N];中国化工报;2007年
3 杨朝英;市场化减排突破口:排污权交易渐兴[N];人民政协报;2007年
4 杭春燕;排污权交易:让市场之手搅动环境资源[N];新华日报;2005年
5 本报评论员;让制度防止“共有地悲剧”[N];新华日报;2006年
6 吴志春 杜雨祥 赵关良;排污权交易市场将步入广阔空间[N];中国环境报;2001年
7 沈新忠;开创国内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先河[N];中国电力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郄建荣 见习记者 张鑫;排污权交易亟需法律护航[N];法制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国栋;试论排污权的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093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109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