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开发与利用革新的税法激励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能源开发与利用革新的税法激励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2010年中国赶超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与此同时,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能源科技含量较低,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我国的能源安全,急需要进行能源开发利用的革新。能源革新由于其较高的成本和较低的市场效益,需要国家通过各种激励措施予以支持,税法激励制度由于其独有的优势成为一项有力的激励措施,能源税法律制度便应运而生。 目前我国并不存在系统的能源税法律制度,只是存在与能源相关的税收,散见于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各个税种的规定中,综合地起到一个通过税收激励能源革新的作用。这样的一个能源税法律制度是否能够很好的起到调控作用?存在哪些矛盾和缺失?需要进行哪些改进?是否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能源税法律制度?是否需要进行专门的能源税立法?这都是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我国目前已经存在一些对能源税收激励制度进行研究的文献,从财政学、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能源税收的制度,也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但是,这些阐述偏向实务,且鲜有从税法角度来进行阐述的文献,缺乏法律理论的研究,特别是缺乏对税收法定主义,税法调控独有优势的分析。唯独蒋亚娟的《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能源税立法研究》一文从税法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能源税法律制度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给予笔者不少的启发,但遗憾的是该文并没有能够界定能源税法律制度和能源税法二者之间概念的区别,造成了一定的概念上的不清晰。 文章试图在立足分析我国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能源革新的需求的基础上,结合税法调控固有优势,引入能源税法律制度,并分析能源法律制度的内涵和外延,以对其进行明确的界定。从生态环境价值论、能源安全理论和税法调控理论入手对能源税法律制度进行理论支撑。在系统地归纳和阐述我国现行能源税法律制度相关的规定的基础上,提出其不足。在比较美国、欧盟即日本的能源税法律制度立法后,借鉴相关的立法经验,以对我国的能源税法律制度立法提供一定的指导。最后在力求有效调控基础上,从完善现有立法、引入节能资源协议及进行能源税法的立法的角度,对我国的能源税法律制度的完善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本文的创新之处:其一,,对能源税法律制度和能源税法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区分,避免了目前文献中对相关概念的混淆。其二,明确提出了能源税法律制度特定目的税特征,提出了对能源税的收入建立专款专用的财政制度。其三,提出将节能自愿协议引入到能源税法律制度中,提高了能源税调控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当然由于能力有限和时间的关系,本文也存在不足,如未能将税法和财政法结合,从财政返还和财政转移支付的角度阐述财税法律制度对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激励。
【关键词】:能源税 税法 激励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67;D922.2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导言11-12
- 第一章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12-19
- 第一节 能源的内涵与外延12-13
- 一、 能源的概念12
- 二、 能源的分类12-13
- 第二节 中国能源的开发与利用13-16
- 一、 中国能源消费现状13-14
- 二、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缺陷14-15
- 三、 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革新方向15-16
- 第三节 税法激励能源革新的优势16-19
- 一、 能源革新的激励措施16-17
- 二、 各激励措施的比较17
- 三、 税法的固有优势17-19
- 第二章 能源税法律制度19-28
- 第一节 能源税法律制度的研究基础19-23
- 一、 能源税法律制度的概念19
- 二、 能源税法律制度的内容19-20
- 三、 能源税法律制度的特征20-21
- 四、 能源税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21-23
- 第二节 能源税法律制度的理论支撑23-28
- 一、 生态环境价值理论23-25
- 二、 能源安全理论25-26
- 三、 税法的调控功能26-28
- 第三章 我国能源税法律制度现状及税法瓶颈28-35
- 第一节 我国能源税法律制度的立法现状28-32
- 一、 能源生产税的规定28-29
- 二、 能源消费税的规定29-32
- 三、 能源特别税32
- 第二节 我国有关能源革新激励的税法瓶颈32-35
- 一、 缺乏系统的能源税制立法、立法层级较低32-33
- 二、 税收优惠方式单一,缺乏惩罚性税收机制33
- 三、 税法的宏观调控作用不充分33-35
- 第四章 国外促进能源革新的税收法律制度之借鉴35-42
- 第一节 国外能源税法律制度概述35-40
- 一、 美国能源税立法35-36
- 二、 欧盟能源税指令36-38
- 三、 日本能源税法律制度38-40
- 第二节 国外能源税法律制度的经验借鉴40-42
- 一、 立足国情、配合能源战略40
- 二、 保护本国能源安全的同时关注本国能源企业的国际竞争力40
- 三、 采用综合性的税收立法40
- 四、 以燃料消费税为核心,以节能环保为焦点40-41
- 五、 注重税收优惠措施41-42
- 第五章 我国促进能源开发利用的税收法律制度的完善42-49
- 第一节 完善现有税种42-44
- 一、 能源生产税42-43
- 二、 能源消费税43-44
- 三、 特别能源税44
- 第二节 进行能源税法的立法44-49
- 一、 能源税法立法的指导原则44-45
- 二、 能源税法立法框架设计45-47
- 三、 节能自愿协议的引入47-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3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3-54
- 后记54-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亚娟;;论中国能源税的立法生成:模式与构建[J];理论与改革;2007年06期
2 彭峰;;台湾再生能源发展条例评述与比较[J];环境经济;2010年09期
3 ;国外流行五种激励制度[J];领导文萃;1999年01期
4 高静;;从边境调节税初探“碳关税”法律制度[J];研究生法学;2010年03期
5 吴三萍;陶学荣;;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障碍性分析与应对措施[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孔宪香;;技能型人力资本创新的政府激励制度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Z1期
7 王有强;卢大鹏;;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激励制度与科学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02期
8 杨柏松;唐晓梅;;阐述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与激励制度[J];学理论;2010年36期
9 李健;;企业执行力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刘军;范方勇;;基于ERG理论初探政府公务员激励制度的建设[J];商品与质量;2011年S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英男;李昕杨;;能源税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经济学分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讨论稿)[A];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安全管理工作会议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交流会大会文集[C];2010年
3 杨敏英;;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挑战[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4 王成新;蒋红花;王格芳;周玉杰;;山东省能源供求预测与集约利用对策研究[A];山东省重点学术研究成果(2008)[C];2009年
5 计育根;;上海高层建筑和能源发展及空调用能结构概况[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8年学术文集[C];1998年
6 张伟华;;WTO主要发达成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评述[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7 赵玉文;;光伏发电在本世纪我国能源发展中的战略地位[A];中国太阳能学会2001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徐志祥;;对毕节地区能源发展拉动税收增长的调查[A];2005乌蒙论坛论文集(一)[C];2005年
9 吴珂民;;论低碳LOWCARBON经济与车辆节能[A];“2011西部汽车产业·学术论坛”暨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四届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乌荣康;姜智敏;黄盛初;张勇;周波;刘文革;司坡森;;关于《能源法》与《煤炭法》关系的调查研究报告[A];中国煤炭经济研究(2005~2008)(上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阳艳平;欧盟拟统一能源税[N];中国税务报;2002年
2 孙宗胜;能源发展应锁定清洁项目[N];中国矿业报;2005年
3 施涛 本报记者 宋莉;3G通信带动新能源发展[N];科技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黄胜利;新能源发展:一场有待加强的“战争”[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5 张金海;俄称能源发展原则是国际合作[N];中国石化报;2004年
6 周勇刚;BP高官忠告中国[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7 记者 吴文彪 见习记者 王平;在宁全国政协委员建言新能源发展[N];人民政协报;2009年
8 ;李俊峰:新能源发展上“高”压“低”[N];中国证券报;2009年
9 记者 张彬彬;适应新变化 应对新挑战[N];吉林日报;2009年
10 李志青;如何考量能源发展战略[N];解放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霞;欧盟税收制度生态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蒋亚娟;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能源税立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李元龙;能源环境政策的增长、就业和减排效应:基于CGE模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常军乾;我国能源安全评价体系及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邓向辉;非洲能源国际竞争与中非能源合作[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6 张耀;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能源合作与中国能源安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艳;我国东部沿海区域能源安全评价及保障路径设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任静;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9 李霞;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与能源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张涛;甘肃能源产业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轩之;能源开发与利用革新的税法激励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2 王姗妮;论可持续发展思想下的中国能源税立法改革[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3 金逸;“公平价值”目标下的能源税立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刘磊;浅论中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5 陈文锴;中印能源合作的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晋伟;俄罗斯与欧盟能源管道合作与争议[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志浩;中国—巴西能源合作:现状、问题及解决途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黄静;西部地区能源可持续发展法制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李久佳;美国能源支持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贾艳萍;普京时代以来的俄罗斯能源外交[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能源开发与利用革新的税法激励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17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21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