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二元诉讼模式下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履行的可行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3 14:39
  无论采取何种诉讼模式或者获得何种判决结果,只有环境修复活动完成并符合修复目标,才意味着环境修复责任的最终实现。实践中的赔偿款多数并未用于环境修复,有必要研究环境修复责任履行的可行性。我国现行环境修复责任的实现以司法为主导并呈现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二元诉讼模式。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下,影响环境修复可行性的赔偿金的"认领"和环境修复的专业性这两个难题无法通过其履行手段加以化解,相比之下,这两个难题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模式下相对更容易化解。因此,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模式在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履行方面更具有可行性。相应地,针对同一生态环境损害行为提起两类诉讼时,从可行性角度考虑,行政机关不能缺席,应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模式为主。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19(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一、引 言
二、我国环境修复责任的实现模式
    (一)环境修复责任实现的二元诉讼模式
        1.环保组织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2.检察机关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
        3.政府提起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二)环境修复责任诉讼判决的特点
        第一,限定环境损害赔偿金用于环境修复的用途。
        第二,环境修复判决执行难度大。
三、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模式下环境修复的执行手段
    (一)赔偿金的存放和管理
        1.赔偿金的存放。
            (1)支付到法院专门账户。
            (2)支付到环保公益基金账户。
            (3)支付至当地政府财政账户。
        2.赔偿金的管理。
    (二)环境修复的执行
        1.根据明确具体的环境修复方案修复。
        2.委托第三方修复。
        3.法院监督执行。
        4.原告监督执行。
        5.独立的第三方监督执行。
        6.行政机关参与执行。
            (1)环保局审核修复方案。
            (2)环保机关验收。
            (3)行政机关监督执行。
四、民事公益诉讼模式下环境修复执行手段的可行性分析
    (一)环境损害赔偿金使用和管理困境难以纾解
        1.相关主体对赔偿金使用的资格和心理。
        2.“反公地的悲剧”。
    (二)环境修复执行困境难以纾解
        1.根据明确具体的环境修复方案修复。
        2.委托第三方修复。
        3.法院监督执行。
        4.原告监督执行。
        5.独立的第三方监督执行。
        6.行政机关参与执行。
            (1)行政机关参与环境修复执行不属于行政机关协助执行。
            (2)行政机关直接执行和法院的民事执行主导权冲突。
五、生态环境损害模式下环境修复的执行手段
    (一)赔偿金的存放和管理
        1.赔偿金的存放。
        2.赔偿金的管理。
    (二)环境修复的执行
六、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模式下环境修复执行手段的可行性分析
    (一)行政机关作为原告对赔偿金拥有支配权
    (二)行政机关在环境修复执行方面具有专业性
    (三)行政机关提起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便于和其兜底责任衔接
七、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公共信托理论阐释——自然资源国家所有和公共信托环境权益的二维构造[J]. 王小钢.  法学论坛. 2018(06)
[2]民法典“绿色化”与环境法典的调适[J]. 吕忠梅,窦海阳.  中外法学. 2018(04)
[3]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 李刚,鲁玉龙,徐金泉,齐建明.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7(12)
[4]我国环境行政命令体系探究[J]. 胡静.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5]中国环境司法的基本形态、当前样态与未来发展——对《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告(2015—2017)》的解读[J]. 吕忠梅,焦艳鹏.  环境保护. 2017(18)
[6]论我国生态损害赔偿金的法律制度构建[J]. 于文轩.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05)
[7]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制度探析[J]. 朱晓勤.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05)
[8]修复生态环境责任的实证解析[J]. 吕忠梅,窦海阳.  法学研究. 2017(03)
[9]“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法律辨析[J]. 吕忠梅.  法学论坛. 2017(03)
[10]我国环境修复司法适用的特色分析[J]. 胡卫.  环境保护. 2015(19)



本文编号:3514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514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a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