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循环经济立法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2 00:19
在我国,传统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使我们在环境方面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环境和经济的矛盾逐步激化,选择适合我国环境发展的经济模式,成为了当前国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是我们解决这些困难的唯一方案。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必然会深刻影响到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因此,为了保证其有序发展,国家必须对现有的环境法律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使之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最有利的支撑。目前,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由于立法理念、指导思想以及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我国的循环经济立法体系的构建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许多的问题和矛盾需要解决。因此,本文从构建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角度出发,对于已经存在的和将要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出意见和解决的办法,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牧童经济”、“宇宙飞船”理论出发对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原则进行全面的介绍,指出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学经济,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第二部分,就美、日、德三国的循环经济立法状况进行介绍,总结各国在立法制度、立法体系和立法模...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循环经济基本理论
2.1 循环经济的起源和内涵
2.2 循环经济的“5R”原则
2.3 循环经济立法发展
3 国外循环经济立法现状及分析
3.1 德国的循环经济立法
3.2 日本的循环经济立法
3.3 美国的循环经济立法
3.4 美、德、日三国循环经济立法的比较
4 我国进行循环经济立法的必要性
4.1 循环经济立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需要
4.2 循环经济立法是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需要
4.3 循环经济立法是约束市场主体行为的需要
4.4 循环经济立法是弥补现有环境法律不足的需要
4.4.1 我国现有的环境法律体系对于环境保护的作用
4.4.2 现有环境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
5 构建我国循环经济立法体系
5.1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指导思想
5.2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模式的选择
5.3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体系的构建
5.3.1 在《宪法》中对循环经济发展予以明确规定
5.3.2 修改《环境保护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5.3.3 建立循环经济基本法
5.3.4 完善环境单行法律法规,体现资源循环利用内容
5.3.5 制定循环经济综合法
5.3.6 完善地方性循环经济立法
5.4 循环经济立法中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的完善
6 完善与循环经济立法配套的法律制度
6.1 循环经济立法应注重与风险预防原则相关的法律制度
6.2 循环经济立法中应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6.3 建立与循环经济相匹配的环境税收制度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本法模式:我国环境立法的理性选择[J]. 晋海. 江淮论坛. 2007(05)
[2]德国循环经济立法实践及其启示[J]. 高晓露. 广西社会科学. 2006(08)
[3]环境税: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J]. 徐祥民,王郁.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2006(04)
[4]国外循环经济立法的主要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 邱晨,陈利根. 资源与产业. 2006(03)
[5]浅论循环经济立法的必要性[J]. 霍尚涛,叶全盛,陆志明.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6]从国际环境保护看我国环境立法的完善[J]. 吴经芳,吕亮. 绿色视野. 2006(05)
[7]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立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 吕维刚,董雅婷.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8]我国循环经济立法论略[J]. 段永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9]国际环境立法中的风险预防原则[J]. 陈海嵩,谭英.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04)
[10]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思考[J]. 吴文平.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6(02)
本文编号:3638311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循环经济基本理论
2.1 循环经济的起源和内涵
2.2 循环经济的“5R”原则
2.3 循环经济立法发展
3 国外循环经济立法现状及分析
3.1 德国的循环经济立法
3.2 日本的循环经济立法
3.3 美国的循环经济立法
3.4 美、德、日三国循环经济立法的比较
4 我国进行循环经济立法的必要性
4.1 循环经济立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需要
4.2 循环经济立法是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需要
4.3 循环经济立法是约束市场主体行为的需要
4.4 循环经济立法是弥补现有环境法律不足的需要
4.4.1 我国现有的环境法律体系对于环境保护的作用
4.4.2 现有环境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
5 构建我国循环经济立法体系
5.1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指导思想
5.2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模式的选择
5.3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体系的构建
5.3.1 在《宪法》中对循环经济发展予以明确规定
5.3.2 修改《环境保护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5.3.3 建立循环经济基本法
5.3.4 完善环境单行法律法规,体现资源循环利用内容
5.3.5 制定循环经济综合法
5.3.6 完善地方性循环经济立法
5.4 循环经济立法中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的完善
6 完善与循环经济立法配套的法律制度
6.1 循环经济立法应注重与风险预防原则相关的法律制度
6.2 循环经济立法中应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6.3 建立与循环经济相匹配的环境税收制度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本法模式:我国环境立法的理性选择[J]. 晋海. 江淮论坛. 2007(05)
[2]德国循环经济立法实践及其启示[J]. 高晓露. 广西社会科学. 2006(08)
[3]环境税: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J]. 徐祥民,王郁.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2006(04)
[4]国外循环经济立法的主要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 邱晨,陈利根. 资源与产业. 2006(03)
[5]浅论循环经济立法的必要性[J]. 霍尚涛,叶全盛,陆志明.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6]从国际环境保护看我国环境立法的完善[J]. 吴经芳,吕亮. 绿色视野. 2006(05)
[7]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立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 吕维刚,董雅婷.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8]我国循环经济立法论略[J]. 段永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9]国际环境立法中的风险预防原则[J]. 陈海嵩,谭英.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04)
[10]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思考[J]. 吴文平.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6(02)
本文编号:3638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638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