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两型社会建设中湘江污染治理的法制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2-04-17 19:00
  湘江是长江七大重要支流之一,它自南向北流经湖南永州、郴州、衡阳、株洲、娄底、湘潭、长沙、岳阳等8个地级市,67个县级(市、区),被称为湖南的“母亲河”。它为湘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流域经济的快速增长,湘江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流域污染日益严重,流域污染问题正在成为制约湘江流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目前关于湘江水资源污染治理的法律体系表面上看已经比较完备,既有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如我国的《水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又有地方性法规如《湖南省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等,但在实践中湘江流域污染治理的法制建设仍存在诸多不足与问题。本论文首先结合我国流域污染防治的法制建设状况,以及两型社会建设中湘江概况,从湘江流域污染治理机构、政府间协商合作治理、公众参与、执法人员的法制培训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湘江流域污染治理的法制建设不足。然后通过介绍美国田纳西河、日本琵琶湖、德国莱茵河治理的法制建设经验,以及国内黄河、苏州河治理的法制建...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方法
2 湘江污染治理法制建设的基本概念
    2.1 两型社会的概念界定
    2.2 流域污染治理的概念界定
    2.3 法制建设的概念界定
3 两型社会建设中湘江污染治理的法制建设现状与不足
    3.1 湘江概况
    3.2 湘江流域污染治理的法制作用
    3.3 湘江流域污染治理的法制建设史脉
    3.4. 湘江流域污染治理法制建设的不足
        3.4.1 湘江流域污染治理机构法制建设的不足
        3.4.2 湘江流域政府间协商合作治理污染的法制建设不足
        3.4.3 湘江流域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的法制建设不足
        3.4.4 湘江流域污染治理执法人员的法制培训不足
4 国外流域污染治理的法制建设经验
    4.1 美国田纳西河治理的法制建设经验
        4.1.1 田纳西河治理的成效
        4.1.2 田纳西河治理的法制建设经验
    4.2 日本琵琶湖治理的法制建设经验
        4.2.1 琵琶湖治理的成效
        4.2.2 琵琶湖治理的法制建设经验
    4.3 德国莱茵河治理的法制建设经验
        4.3.1 德国莱茵河治理的成效
        4.3.2 德国莱茵河治理的法制建设经验
5 国内流域污染治理的法制建设经验
    5.1 黄河治理的法制建设经验
        5.1.1 黄河治理的成效
        5.1.2 黄河治理的法制建设经验
    5.2 苏州河治理的法制建设经验
        5.2.1 苏州河治理的成效
        5.2.2 苏州河治理的法制建设经验
6 两型社会建设中湘江污染治理的法制建设对策
    6.1 湘江污染治理法制建设的基本指导原则
        6.1.1 坚持宪法和法律权威至上原则
        6.1.2 坚持社会自治和公众参与原则
        6.1.3 坚持先行先试和制度创新原则
    6.2 健全湘江污染治理科学决策的法制建设
        6.2.1 完善湘江流域污染治理行政决策配套法律法规
        6.2.2 健全湘江流域污染治理行政决策出台程序制度
        6.2.3 健全湘江流域污染治理重大决策理由说明和公开制度
        6.2.4 设置湘江污染治理决策风险评价委员会
        6.2.5 健全决策执行情况跟踪反馈和评价制度
    6.3 完善湘江流域治理机构的法制建设
    6.4 完善湘江污染治理公众参与的法制建设
        6.4.1 建立湘江流域污染治理联席会议制度
        6.4.2 健全湘江污染治理的环境信息公开机制
        6.4.3 健全湘江污染治理公众参与的宣教机制
        6.4.4 建立湘江污染治理公众参与的对话机制
        6.4.5 完善湘江污染治理公众参与的救济机制
    6.5 健全湘江污染治理政府间协商合作的法制建设
        6.5.1 完善流域内政府间协商合作的制度
        6.5.2 建立流域内地方政府间环境信息共享机制
        6.5.3 建立流域内地方政府间环境联合执法机制
    6.6 完善湘江污染治理执法人员的法制培训机制
        6.6.1 建立执法人员的基础性培训机制
        6.6.2 建立执法人员的个性化培训机制
        6.6.3 建立执法人员的反馈性培训机制
        6.6.4 建立执法人员的持续性培训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科层到网络:流域治理机制创新的路径选择[J]. 黎元生,胡熠.  福州党校学报. 2010(02)
[2]完善流域水污染防治体制机制的建议[J]. 姬鹏程,孙长学.  宏观经济研究. 2009(07)
[3]网络治理:区域环境污染治理的路径选择[J]. 马晓明,易志斌.  南京社会科学. 2009(07)
[4]论我国流域管理法律制度的完善[J]. 邓可祝.  科技与法律. 2008(05)
[5]论政府环境责任的缺陷与健全[J]. 蔡守秋.  河北法学. 2008(03)
[6]日本琵琶湖水污染治理对我国的启示[J]. 童国庆.  江苏纺织. 2007(12)
[7]《水污染防治法》修改之我见[J]. 吕忠梅.  法学. 2007(11)
[8]流域水资源管理法律机制探讨——以珠江流域为视角[J]. 幸红.  法学杂志. 2007(03)
[9]区域公共事务的治理逻辑:以清水江治理为例[J]. 刘亚平,颜昌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10]水污染的流域控制立法研究[J]. 吕忠梅.  法商研究. 2005(05)

硕士论文
[1]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立法研究[D]. 梁顺成.湖南师范大学 2011
[2]关于我国水资源流域管理的法律思考[D]. 邓建志.湖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461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6461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7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