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建筑专业环境法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1 12:21
本文关键词:技工院校建筑专业环境法教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技工院校 建筑专业 环境教育 环境法教育 技工院校学生
【摘要】:环境问题频发导致环境恶化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生存,造成的环境危机成为人类发展面临的三大危机之一。全球普遍认为对各国公民进行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境意识和环境实践能力,是应对环境危机的最佳选择,而环境法教育是实现环境教育功能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环境法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对于专业岗位与环境密切联系的建筑专业进行环境法教育将更有指向性与针对性。技工院校建筑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工作岗位在建设一线,工作内容与环境联系密切,及时到位的环境法教育为建设工作中的环境保护提供了有效保障,对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作用重大。技工院校建筑专业环境法教育研究是在全人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理论、木桶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理论指导下,对技工院校建筑专业开展环境法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开展环境法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完善环境法教育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环境法教育在技工院校建筑专业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探讨,认为环境法教育是技工院校建筑专业必需的,也是可行的,这不单是专业本身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采用实证的方法对陕西省截止2013年底开设有建筑类专业的17所技工院校进行调查得到的结果是:3所技工院校在开设的法律课程里有环境法部分内容,9所技工院校是在定期开展的素质教育中包含一些环境法知识,其余4所没有开展相关的环境法教育。总体情况是环境法教育在技工院校建筑类专业开展的不理想,需要加强和补充。根据对技工院校专业的设置、教学目标的建立以及教学计划的编制等方面的研究,,造成环境法教育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显性课程方面:专业教学计划调整困难导致有专业需要的课程不能及时跟进;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环境法教育缺少考核指标;教学内容不明确,针对技工院校建筑专业环境法教育内容不统一。二是隐性课程方面:对环境法教育的理解不深;注重专业知识培养轻视素质教育;对建筑专业与环境法教育的关系认识不够。三是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少有环境法相关知识。针对问题成因提出了完善技工院校建筑专业环境法教育的对策建议:一是将环境法教育列入技工教育建筑专业的教学目标中,其相关课程进入教学计划;二是将环境法教育的教学内容模块化,根据专业需要进行模块组合;三是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开展环境法教育;四是完善环境法教育的教学评价;五是丰富环境法教育的教育途径和教育手段。
【关键词】:技工院校 建筑专业 环境教育 环境法教育 技工院校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712;D922.6-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导言11-22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3
- 1.2.1 研究目的12
- 1.2.2 研究意义12-13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8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4-17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7-18
- 1.4 理论依据18-20
- 1.4.1 全人教育理论18
- 1.4.2 素质教育理论18-19
- 1.4.3 木桶理论19
- 1.4.4 可持续发展理论19-20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20
- 1.6 研究思路和方法20-21
- 1.7 研究的创新之处21-22
- 第二章 技工院校环境法教育22-30
- 2.1 环境法教育22-26
- 2.1.1 环境法教育的概念22
- 2.1.2 环境法教育的内涵22-23
- 2.1.3 环境法教育的目的23-25
- 2.1.4 环境法教育的内容25-26
- 2.1.5 环境法教育的形式26
- 2.2 环境法教育的必要性26-28
- 2.2.1 环境恶化引发环境法教育26
- 2.2.2 循环经济需要环境法教育26-27
- 2.2.3 提高公民素质的要求27
- 2.2.4 专业岗位的需要27
- 2.2.5 可持续发展需要的重要保证27-28
- 2.3 技工院校建筑专业环境法教育28-30
- 2.3.1 技工院校环境法教育28
- 2.3.2 技工院校建筑专业环境法教育28-30
- 第三章 建筑专业环境法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0-36
- 3.1 环境法教育现状30-31
- 3.1.1 培养目标30-31
- 3.1.2 课程设置31
- 3.1.3 专业岗位需要31
- 3.2 环境法教育存在的问题31-36
- 3.2.1 显性课程中的问题32-33
- 3.2.2 隐性课程中的问题33-35
- 3.2.3 学校举办活动中的问题35-36
- 第四章 建筑专业环境法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36-42
- 4.1 显性课程中的问题成因36-37
- 4.1.1 专业教学计划调整困难36
- 4.1.2 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36-37
- 4.1.3 教学内容设计不确定37
- 4.2 隐性课程中的问题成因37-39
- 4.2.1 技工院校建筑专业对环境法教育的认识不足37-38
- 4.2.2 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整体素质的提高38-39
- 4.2.3 没有认识到环境法教育对建筑专业的重要性39
- 4.3 学校活动中环境法教育不足的问题成因39-42
- 4.3.1 认为环境法教育活动不是主要活动39-40
- 4.3.2 对环境法教育活动认识不足40-41
- 4.3.3 对环境法教育活动的定位不对41-42
- 第五章 完善技工院校建筑专业环境法教育的对策建议42-51
- 5.1 将环境法教育列入到建筑专业教学目标42-44
- 5.1.1 培养学生建立环境法理念42-43
- 5.1.2 传授学生环境法律知识43
- 5.1.3 加强学生环境法实践,训练依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43-44
- 5.1.4 为社会培养具有环境法制观念的建筑专业人才44
- 5.2 环境法教育的教学内容实行模块化44-46
- 5.2.1 教材选择和运用的模块化44-45
- 5.2.2 理论知识模块化的传授45
- 5.2.3 实证材料的模块化补充和使用45-46
- 5.3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46-47
- 5.3.1 教师中心型教学法46
- 5.3.2 师生互动型教学法46
- 5.3.3 实践型教学法46-47
- 5.4 完善环境法教育的教学评价47-48
- 5.4.1 教学评价设计的目的47
- 5.4.2 教学评价设计的原则47-48
- 5.4.3 教学评价设计的方法48
- 5.5 丰富环境法教育的教育途径和教育手段48-51
- 5.5.1 采取多渠道教育途径开展环境法教育49
- 5.5.2 教育手段的形式多样化49-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4
- 附录54-55
- 致谢55-56
- 作者简介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家驹;人、自然、社会关系的世纪性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扈中平;教育目的应定位于培养“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3 黄锡生,张菱芷;中国环境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于文轩;王灿发;;我国环境法教学模式的反思与探索[J];当代法学;2009年02期
5 曾建平;试论环境道德教育的重要地位[J];道德与文明;2003年02期
6 吕忠梅;中国需要环境基本法[J];法商研究;2004年06期
7 易凌云;;论教师的教育理论意识[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8 李政辉;;案例教学的困惑与反思——以商法教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年02期
9 孔鹏;;我国中小学环境法教育探析[J];消费导刊;2009年04期
10 蔡守秋;王欢欢;;改革开放30年:中国环境资源法、环境资源法学与环境资源法学教育的发展[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杜利;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柴旭东;基于隐性知识的大学创业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128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712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