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金融工具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2 03:12
本文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法律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衍生金融工具 场外衍生金融工具市场 最终用户 交易商 金融监管
【摘要】:衍生金融工具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机制,对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繁荣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它已成为一个完整、健康的现代金融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衍生金融工具在具有诸多有益经济功效的同时,其自身也隐含着各种风险。并且,受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特点影响,这些风险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更难控制,并表现出惊人的破坏力。因此,化解衍生金融工具市场风险,保障市场规范运行,成为决定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前途和命运的首要命题。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急切呼唤法律的引导、规范和保障。这为金融法制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无不重视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法律规制。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法制建设虽然取得了令人兴奋的重大进展,但与现实的需要仍存在很大差距。衍生金融工具区别于基础金融工具的独特法律性质,为对其实施有效法律规制设置了众多值得研究的艰深课题。因此,对衍生金融工具法律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十分必要。 本文以场外衍生金融工具为研究中心,共分六章,从衍生金融工具的法律概念、衍生金融工具的基本问题、非标准化衍生金融合同、衍生金融工具的最终用户、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商及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监管制度六个方面,全面探讨了衍生金融工具所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 第一章,法律意义上的衍生金融工具概念研究。任何衍生金融工具的理论研究都必须以对衍生金融工具概念的合理界定作为起点。本章经过对衍生金融工具典型定义及法律性质的分析,在归纳衍生金融工具基本法律特征的基础上,从法律意义上,对衍生金融工具概念进行了重塑。从法律意义上界定衍生金融工具概念的意义在于,适应法律规范的目的,从法律性质上将衍生金融工具与其它金融现象加以尽可能严格的区分,从而明确衍生金融工具所涉及的独特法律问题,藉此为衍生金融工具法律规制厘定清晰的范畴。唯此,才可能有针对性地建立与传统金融法律制度相别的衍生金融工具法律规范体系,使衍生金融工具市场能以在完善的法律制度的有效规范和保障下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章,衍生金融工具基本问题研究。衍生金融工具表现为数以千计、层出不穷、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 场外衍生金融工具市场 最终用户 交易商 金融监管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912.28
【目录】:
- 导论12-19
- 第一章 法律意义上的衍生金融工具概念研究19-55
- 第一节 衍生金融工具定义考察19-27
- 第二节 法律意义上的衍生金融工具概念分析——衍生金融工具法律性质研究27-50
- 第三节 法律意义上的衍生金融工具概念重塑50-55
- 第二章 衍生金融工具基本问题研究55-80
- 第一节 衍生金融工具的基本形态55-61
- 第二节 衍生金融工具的主要功能61-64
- 第三节 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市场结构64-70
- 第四节 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及市场发展70-80
- 第三章 非标准化衍生金融工具法律问题——ISDA主合同示范文本研究80-111
- 第一节 ISDA组织及 ISDA主合同示范文本的沿革81-85
- 第二节 ISDA主合同示范文本概括研究85-90
- 第三节 ISDA主合同示范文本的主要内容90-109
- 第四节 ISDA主合同示范文本评价109-111
- 第四章 最终用户法律问题研究111-157
- 第一节 最终用户的概念111-117
- 第二节 最终用户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主要法律问题117-124
- 第三节 最终用户的民事义务及监管规制124-140
- 第四节 关于建立我国场外衍生金融工具最终用户规范的思考140-157
- 第五章 交易商法律问题研究157-194
- 第一节 交易商的基本法律问题157-166
- 第二节 交易商的基本责任和认定166-177
- 第三节 交易商的准入和主要监管问题177-181
- 第四节 交易商的适当性标准181-190
- 第五节 关于建立我国场外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商法律规范的思考190-194
- 第六章 场外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监管法律问题研究194-242
- 第一节 场外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监管基本问题194-200
- 第二节 场外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监管比较研究200-222
- 第三节 我国场外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监管现状与完善思考222-242
- 结论242-248
- 参考文献248-25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崔一新;场外金融衍生交易担保法律问题研究[D];烟台大学;2007年
2 黄琨;我国金融衍生市场创建若干法律问题初探[D];兰州大学;2006年
3 李冬梅;金融衍生品市场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764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1076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