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金融法论文 >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经济法规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30 19:39

  本文关键词: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经济法规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第三方支付 互联网支付 法律规制


【摘要】:伴随着电子商务发展而产生的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行业,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支付宝、财付通等主要第三方支付企业每年都以百分之百以上的速度扩张规模。加上第三方支付行业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其发展进程直接关乎每一个使用者的切身利益,所以从一开始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吸引了不同领域研究者的目光。 第三方支付由独立的第三方负责运营,提供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接口和通道服务、资金转移和网上支付结算服务。第三方支付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约束和监督支付双方当事人、提高支付和结算效率和保障电子商务稳定、迅速、健康发展。 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经济法规制存在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就第三方支付行业经济法规制的基本框架来看,包括规制对象、规制主体、规制的主要法律渊源和规制内容。第三方支付行业经济法规制的目标应该定位为对各方利益的保护、义务的设定和责任的追究,实现行业的动态平衡。 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市场准入制度,其最核心的功能是控制进入市场的参与者的质量,防止不符合要求、不具备素质的市场参与者的进入。同时保证所有的参与者都具有良好的品质,就是保障行业的健康发展。第三方支付市场准入制度市场准入数量上不设上限,确保市场参与主体的多样性;主体准入与营业准入并行;市场准入在控制的同时强调对行业的保护。第三方支付行业市场准入制度存在依据是准确认识并解决第三方支付行业市场准入制度必须要解决的前置性问题。因为第三方支付市场中支付系统存在重大风险,为了避免行业发展不顺导致灾难性后果,必须建立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准入标准,让真正有实力的企业进入第三方支付市场。现有第三方支付企业市场准入制度的主要实体法律渊源是《管理办法》第二章“申请与许可”的内容,程序性法律渊源主要是《行政许可法》和《中国人民银行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的规定,细节性规定主要是《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三方支付市场准入制度中存在一些突出性问题:市场准入制度规定抽象,容易导致监管机构滥用裁量权;救济机制不能与行业特色相切合;很多规定因自身问题难以实现制度设计初衷;市场退出机制难以发挥配套功能。完善第三方支付市场准入制度,必须要明确指导原则,坚持利益平衡原则和促进原则要优化相关制度,特别是要完善第三方支付企业资本制度,要求第三方支付企业自身提供保证金或风险准备金;健全与市场准入适度相配套的市场退出机制。 作为新兴行业,第三方支付行业具备了双边市场的基本要素,能够反映出双边市场的基本特性,尤其是第三方支付行业的价格结构非中性和交叉网络外部性。双边市场理论确实能够为我们认识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很好的理论指导,让我们对传统的竞争理论和政策进行反思提供有益的启示,特别是在支配性市场地位、掠夺性定价、搭售、串谋垄断等传统垄断行为的认定等方面,需要注意第三方支付市场作为双边市场的特殊性。 第三方支付过程中沉淀资金的产生是由于电子商务交易有其不同于现货交易的自身特点。买家确定购买并付款后,卖家发货、货物运输到买家收货确认的流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货款就滞留在支付平台。此外,许多买家还在账户中存有款项,以备支付时使用。沉淀资金从性质上应定性为负债,主要归属第三方支付机构。这样进行定性的理由是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是存款合同关系,作为存款人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享受利息收入是其法定权利。在目前大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都免费或者收取极低费率服务费的环境下,沉淀资金利息收入是第三方支付企业主要的收入来源,确定其享有利息权利,可以为其发展创造有利的经济、政策环境。目前沉淀资金法律风险应对中存在的问题是:备付金银行不独立,难以形成有效监管;信息不透明;责任规定不明。为此,需要建立沉淀资金风险预警机制;监管主体应多样化;同时要完善责任机制。第三方支付交易模式方便了洗钱行为,现行的主要法律规范存在不少的问题,因此需要将第三方支付行业反洗钱纳入整个反洗钱体系,要对第三方支付企业反洗钱义务进行重新定位,同时实现监管措施的动态化调整。第三方支付信用卡套现存在的原因在于:费用低是经济根源;方便快捷;利益互相关联,相关主体不作为;立法滞后。针对第三方支付信用卡套现问题,需要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企业互相配合,共同应对;将第三方支付信用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注意认定程序的完善;强化处罚措施;科学分配相关主体间权利义务。 第三方支付行业消费者权利保护有许多新问题值得研究。第三方支付消费者安全权主要是财产安全权,保护第三方支付消费者安全权,可以为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还可以保护消费者资金安全。在第三方支付消费者安全权保护涉及的特殊问题表现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强制冻结、划拨消费者资金,导致消费者失去对资金的掌控;第三方支付账户登录名及密码被盗导致资金损失的责任承担;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各种约定推卸责任,没有履行积极的安全保障义务。今后消费者安全权保护的发展方向是:禁止第三方支付企业随意处置消费者资金;强化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安全保障义务。第三方支付行业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具体内容包括信息决定权,信息查询权,信息删除权与信息保密权。今后需要进一步重点关注的问题是:正确定位消费者与第三方支付企业对消费者个人信息处分上的权限,明确第三方支付企业信息保障义务,限制第三方支付平台信息收集的范围,完善民事责任机制。第三方支付行业消费者知情权理论基础是信息不对称。第三方支付行业消费者知情权容易受到侵害,其表现为:变更协议不履行通知义务,消费者无法及时了解服务更新情况;交易过程消费者无法感受和知晓,第三方支付平台未履行风险提示义务;第三方支付企业基本的信息披露义务实践中难以落实。为此需要对第三方支付行业消费者知情权进一步保护,需要完善信息披露,让消费者了解整个交易程序;强制风险告知,提高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第三方支付企业因其提供的服务存在瑕疵,导致消费者受损,消费者也可以依法向第三方支付企业求偿。在第三方支付行业消费者依法求偿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三方支付企业违法单方解约却拒不赔偿;损害赔偿范围的不当限制;不能掌握证据,举证能力不足,维权困困重重。第三方支付行业消费者求偿权的制度保障为:便利求偿程序;完善实体性规范。第三方支付服务中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主要表现为服务提供者的选择,服务内容的选择。现实中第三方支付服务消费者自主选择权往往会受到种种限制,具体表现为:消费者不能自主决定服务提供者,服务的内容消费者没有选择权,服务的好坏消费者难以进行比较、鉴别和评价。针对第三方支付行业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特殊保护规则为:多样化发展,动态化监管,为消费者自主选择创造前提条件;完善技术标准,提供消费者选择的指标;规范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后合同义务。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281;D922.294;D92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初阳;;第三方支付的法律风险及发展趋势[J];中国信用卡;2011年08期

2 毛俊华;徐明;;第三方支付的法律风险与政策监管[J];上海信息化;2009年11期

3 李霞;;第三方支付监管的法律困境[J];甘肃金融;2010年03期

4 ;你的网上支付安全吗[J];中国工会财会;2010年11期

5 吕斌;;第三方支付机构再洗牌[J];法人;2011年01期

6 雷战波;段明周;;第三方支付行业面临的法律问题浅析[J];商场现代化;2007年32期

7 王东光;;第三方支付的法律规制[J];中国商法年刊;2008年00期

8 李艾米;;第三方支付套现问题研究[J];大众商务;2009年02期

9 邢少文;;第三方支付监管争议外资开放[J];南风窗;2011年15期

10 王玉学;杨丽君;李悦书;;第三方支付法律规制的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光;;第三方支付的法律规制[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2 李嵩;;第三方安全在线支付协议设计与分析[A];2006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于颖;;在我国设立电子商务ESCROW法律制度初探[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4 ;电信运营商如何经营支付业务[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吴斌;沈金芳;;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经济学研究:基于中国人群的Markov 队列分析[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6 魏芳娣;胡笑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DSS应用模式及资源描述[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曾思敏;陈忠暖;;中国电子商铺区位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曹岳;尤扬;;浅析网上银行客户身份鉴别安全[A];第26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三;;手机电力支付方便千万家[A];信息让生活更美好——江苏省通信行业信息化案例选编[C];2010年

10 郑大永;郑宏剑;;在移动电子商务蓝海中寻宝助转型[A];四川省通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邢婷婷;银联“圈地”第三方支付 保障用户安全关键在技术[N];通信信息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戈清平;第三方支付企业眼中的“超级网银”[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3 证券时报记者 伍起;上海加快发展第三方支付产业[N];证券时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廖庆升;政策新规抬高门槛 第三方支付行业面临洗牌[N];通信信息报;2010年

5 ;第三方支付 将进入良性发展轨道[N];人民邮电;2010年

6 本报记者 傅春荣;第三方支付“烘焙”万亿市场[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7 唐彬 易宝支付CEO;3G将颠覆第三方支付市场[N];通信产业报;2010年

8 记者 张丹丹;“超级网银”紧逼第三方支付[N];浙江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夏芳;央行《细则》未出台 第三方支付企业正“忙”[N];证券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陈静;银联杀入网购行业 第三方支付走到台前[N];中国证券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平;第三方支付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徐显峰;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3 马永保;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经济法规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4 李医群;在线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效率与风险度量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5 刘振;中国预付卡发展的经济风险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6 刘古权;基于SaaS模式的第三方敏捷电子供应链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刘古权;基于SaaS模式的第三方敏捷电子供应链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李健民;基于价值网络的移动支付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常丹;基于网格化管理的移动商务流程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10 郭志光;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用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夫纯;在线第三方支付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王利锋;第三方支付发展及其对我国金融体系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刘路;第三方支付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梨渊;论规范网上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建构[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曹李一明;第三方支付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朱静;电子商务中第三方支付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李馨博;网络第三方支付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1年

8 于姗姗;第三方支付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吴艳飞;在线第三方支付监管法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张晨汉;我国网络第三方支付的法律问题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240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1240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b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