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小微银行监管与风险规制研究
本文选题:互联网小微银行 切入点:微众银行 出处:《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2015年1月4日,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见证下,客车司机徐军拿到了前海微众银行向其发放的3.5万元贷款,这是我国互联网小微银行之一的微众银行完成的第一笔放贷业务。1微众银行是我国第一家完全依托互联网运营的银行,根据其定位,微众银行主要为工薪阶层、自由职业者等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等金融服务。微众银行等互联网小微银行的出现是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最新成果,这种创新首先体现在金融服务的形式上,摒弃传统的实体网点,完全通过互联网提供开户、认证、信用等级评定乃至发放贷款等服务,整个服务的过程都在互联网上进行。在鼓励这种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应当认识到,虽然创新能够带来变革,甚至“倒逼传统金融机构2”,但同时,金融创新的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各种风险的出现。本文以微众银行为例,并结合美国和欧盟在互联网银行的发展现状和经验教训,详细阐述了微众银行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将面临的风险等问题,并对包括微众银行在内的我国互联网小微银行的发展提出建议。在本文的第一章中,笔者着重介绍互联网小微银行的概念、模式,并分析了其创新之处。由于互联网小微银行是近期出现的新型互联网金融模式,因此,笔者首先对于微众银行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包括从银监会的批准筹建到微众银行的最终成立,紧接着,笔者指出其两大创新之处:一是定位个存小贷;二是摒弃实体网点,完全采用互联网线上经营模式。在完成对创新的论述后,笔者转而分析其所处的外部优势,这主要是指我国政府目前正在推行普惠金融的发展目标,让更广泛的群体有机会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享受现代金融服务,而以微众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小微银行的发展模式与普惠金融的发展目标不谋而合。微众银行的发展虽然需要外部政策等作为导向,但其本身也有创新优势,对于微众银行而言,其拥有的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大数据进行征信,腾讯公司在社交平台上拥有海量的用户数据,这对于大数据征信乃至最终确定金融消费者的融资额度,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微众银行而言,大数据是先天的优势,如果微众银行能够充分挖掘、合理利用,那么这对其在金融市场中竞争有巨大帮助;二是人脸识别技术的利用,微众银行能够有底气计划线上运营,一个重要原因是监管部门对于远程开户的放松态度,消费者一旦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来开户、认证,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在本文的第二章,笔者主要分析了美国互联网银行和欧盟互联网银行从1995年出现以来的发展模式。美国的互联网银行在兴起后发展迅速,许多国家纷纷效仿,欧盟的发展时间稍晚,但是由于其网络技术发达,因此网络银行也取得高速发展。笔者同时对美国和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盟互联网银行从立法、监管方式、监管机构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从市场定位、市场前景判断、运营能力等多个角度阐述了美国互联网银行面临的问题,应当注意到,在这一时期,美国互联网银行也发生了大规模停滞的现象。最后,笔者着重分析了美国和欧盟互联网银行的发展给微众银行等我国互联网银行带来的经验和借鉴之处。在本文的第三章,笔者着重分析了微众银行互联网小微银行可能遇到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法律规制。微众银行同样存在互联网金融普遍面临的风险。首先是信用风险。商业银行一般采用加强对客户资信审查、对资金使用进行监督、提取呆坏账准备金等方式防范贷款风险的发生。而微众银行的贷款通过网络实现,一旦发生资料遭到篡改、贷款被冒领等情况,势必会影响客户对于微众银行乃至所有互联网小微银行的信心。所以将传统银行业务完全搬到互联网上操作,虽然大大提升了便利性,但同时也对网络安全技术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其次,微众银行面临大数据真实性与准确性的考验。利用大数据征信,进而通过对客户的信用评级发放贷款,这是微众银行利用其独有的优势正在开展的一项创新,但是社交平台中的大数据并不是总是真实,也并不总是有效,假如将微众银行比作一栋高楼,那么大数据就是搭建这座高楼的根基,只有根基扎实,高楼才能够平地而起。与此同时的另外一个风险是,即使通过从微信支付、微信聊天、QQ聊天、网上评价、留言等渠道收集到了大数据,也会存在侵犯个人隐私的问题,这是微众银行在利用大数据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又一难题。再者,微众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服务开展的过程中面临侵犯消费者知情权、隐私权、财产权等法律风险,这些都需要其通过有效的措施在实际经营中加以减少和杜绝。对于防范风险的法律规制,作者首先谈到立法上的完善。立法的完善是基础,没有立法的明确规定,微众银行等互联网银行的发展就缺乏保障和正当性,同时风险监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其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其次是征信体系的完善,完善征信体系是提升金融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防范信用风险的有效手段,且将微众银行乃至未来所有的金融机构纳入征信体系的共享圈内有重要意义;再者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的完善,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就是增强消费者对于金融市场的信心,从而保障互联网金融的持续稳定发展互联网金融发展创新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但是其发展脚步不会停下,因为创新是保证金融市场活力的重要因素。微众银行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适度的外力作用,如果能够在创新的过程中,对其加以适当引导,促进发挥其优越性,减少其弱点或不足,那么这种创新就能够产生对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虽然截止本文结束,微众银行尚未正式营业,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席卷之势,在不久的将来,微众银行等互联网小微银行必将登上历史舞台,它们不仅会以银行的身份,同时也以一个新型开放的金融平台身份,为“草根群体”提供他们迫切需要的金融服务,实现普惠金融的发展目标,对此,笔者总体上持乐观的态度。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燕凌;;怎样认识互联网的管理?[J];红旗文稿;2011年19期
2 叶英;互联网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双重影响及对策[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2期
3 任晶晶;;国家与国际关系:互联网时代的嬗变[J];领导之友;2006年02期
4 任晶晶;;互联网时代的国家与国际关系[J];新东方;2006年03期
5 郝文江;;构建互联网上的数字长城——我国互联网安全形势及对策[J];警察技术;2007年03期
6 于传博;;我国互联网监管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李伟征;;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探讨[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6期
8 叶敏;;中国互联网治理:目标、方式与特征[J];新视野;2011年01期
9 严超;赵成根;;互联网侵权交易的政府监管[J];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04期
10 孙广远;尹霞;徐璐璐;;国外如何管理互联网[J];红旗文稿;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舒华英;;互联网治理的分层模型及其生命周期[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为军;侯宇宸;;中国移动互联网安全监管立法初探[A];第28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3 朱金义;刘宝莉;吕洪静;程永全;;互联网盗号案件频发原因与对策[A];第十六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4 李冬;马勇;张鑫;;基于微博产业下的互联网安全问题初探[A];第26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宏;;关于互联网安全的几点建议[A];中国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左鹏;;基于互联网的基督教传播:以大学生为对象[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7 王黎璐;王鸿宇;;移动互联网安全分析[A];第28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8 焦瑞强;;互联网安全事件频发 管理手段亟待升级[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康治方;;互联网和安全[A];第十二届全国计算机安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7年
10 方汉奇;;法轮功与互联网[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闫强 舒华英;互联网治理的分层模型及其生命周期[N];人民邮电;2005年
2 记者 杨扬;我市被列为政府部门互联网安全接入国家试点城市[N];邯郸日报;2010年
3 记者 韩婧;“360互联网安全学院”启动[N];北京人才市场报;2011年
4 万佳;重建互联网[N];光明日报;2013年
5 采访 拉里·格林迈耶 (Larry Greenemeier) 翻译 郭凯声;互联网走在崩溃边缘[N];光明日报;2013年
6 沉风;移动互联网有多不安全?[N];人民邮电;2013年
7 本报记者 李国敏;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聚焦网络新威胁[N];科技日报;2013年
8 徐晶卉;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聚焦手机安全[N];中国贸易报;2013年
9 乔杉;移动互联网:无安全则无繁荣[N];工人日报;2014年
10 忻阳;优质视频传输成互联网首要挑战[N];人民邮电;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琰;互联网的国际博弈与合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2 滕顺祥;基于互联网的行业综合治理机制与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李明选;互联网金融产业及其对传统金融冲击影响的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
4 柳强;互联网治理信息的共享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5 申志伟;基于电信运营企业的互联网治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6 张东;中国互联网信息治理模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
7 王磊;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陈华;互联网社会动员的初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宋强;中国互联网低俗内容监管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10 王衡军;基于分簇的战术互联网安全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莫锋;当代中国互联网技术的伦理审视[D];广西大学;2007年
2 姚源;我国互联网治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江;中国互联网早期发展中互联网创新能力的溯源与探究[D];浙江传媒学院;2015年
4 王光辉;中国农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5 曹瑞;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与防范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6 余钊慧;三门峡市互联网宣传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李星霖;互联网战争与中国应对[D];郑州大学;2015年
8 李杨;美国互联网制度霸权对中美关系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5年
9 吕淼;互联网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10 周萍;互联网异常流量检测技术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257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1725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