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6 07:58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移动支付、云计算及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互联网上诞生了许多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对传统金融模式影响巨大。——方面,互联网金融模式会带来巨大的商业机遇,促成金融业竞争格局的大变化;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模式有利于提高"金融普惠性"。互联网金融在快节奏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我国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缺乏系统性和专门性的法律制度;二是我国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监管主体分散混乱甚至缺失;三是我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缺失;四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存在突出的法律风险;五是我国互联网金融信用评估机制建设缓慢。如何寻找到我国互联网金融和信用的相交点,尽快建立我国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乃当务之急。围绕以上的五大问题有针对性提出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法律制度的相关建议。第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是我国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的有力保障。从宏观角度而言,立法推进征信信息共享机制的建构,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领域内法律法规的缺失和不健全。从监管主体角度而言,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扭转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主体分散混乱甚至缺失的局面。从微观个...
【文章来源】: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的概述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 我国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的背景分析
(三) 建立我国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二、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的价值保护
(一) 经济价值保护
(二) 个体利益价值保护
(三) 社会利益价值保护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的主要法律制度
(一) 传统金融领域信用体系的法律制度
(二) 互联网金融领域信用体系的法律制度
四、我国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 系统性和专门性的法律缺乏
(二) 监管主体分散混乱甚至缺失
(三) 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不足
(四) 信用风险缺乏法律防控
(五) 信用评估机制建设缓慢
五、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法律制度的对策
(一)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二)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三) 完善信用评分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余额宝的法律风险分析——基于PEST分析[J]. 莫金兰. 金融教育研究. 2015(03)
[2]互联网金融的法律规制——基于信息工具的视角[J]. 杨东. 中国社会科学. 2015(04)
[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征信体系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 梁春亚. 北方金融. 2015(02)
[4]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路径思考[J]. 陈小林,杜若华,刘永锋. 西部金融. 2015(02)
[5]完善我国个人金融信用体系对策研究[J]. 魏夕妹. 知识经济. 2015(03)
[6]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法律制度的思考[J]. 张家华. 嘉应学院学报. 2015(01)
[7]互联网金融征信模式:经济分析、应用研判与完善框架[J]. 李真. 宁夏社会科学. 2015(01)
[8]论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 陈秀梅. 宏观经济研究. 2014(10)
[9]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的难点与对策[J]. 夏志琼. 国际金融. 2014(10)
[10]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J]. 潘斯华. 消费经济. 2014(05)
硕士论文
[1]基于用户互联网行为数据的个人征信评估体系建设分析[D]. 王冠.北京交通大学 2015
[2]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杨柳.浙江大学 2014
[3]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研究[D]. 杜晓峰.厦门大学 2014
[4]京东商城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探讨[D]. 邓中畅.湘潭大学 2012
[5]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 李奋.长春工业大学 2012
[6]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征信法律制度体系的研究[D]. 周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0
[7]我国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D]. 肖进.吉林大学 2006
[8]我国网络信用体系建设研究[D]. 陈洪梅.武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89304
【文章来源】: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的概述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 我国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的背景分析
(三) 建立我国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二、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的价值保护
(一) 经济价值保护
(二) 个体利益价值保护
(三) 社会利益价值保护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的主要法律制度
(一) 传统金融领域信用体系的法律制度
(二) 互联网金融领域信用体系的法律制度
四、我国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 系统性和专门性的法律缺乏
(二) 监管主体分散混乱甚至缺失
(三) 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不足
(四) 信用风险缺乏法律防控
(五) 信用评估机制建设缓慢
五、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法律制度的对策
(一)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二)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三) 完善信用评分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余额宝的法律风险分析——基于PEST分析[J]. 莫金兰. 金融教育研究. 2015(03)
[2]互联网金融的法律规制——基于信息工具的视角[J]. 杨东. 中国社会科学. 2015(04)
[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征信体系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 梁春亚. 北方金融. 2015(02)
[4]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路径思考[J]. 陈小林,杜若华,刘永锋. 西部金融. 2015(02)
[5]完善我国个人金融信用体系对策研究[J]. 魏夕妹. 知识经济. 2015(03)
[6]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法律制度的思考[J]. 张家华. 嘉应学院学报. 2015(01)
[7]互联网金融征信模式:经济分析、应用研判与完善框架[J]. 李真. 宁夏社会科学. 2015(01)
[8]论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 陈秀梅. 宏观经济研究. 2014(10)
[9]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的难点与对策[J]. 夏志琼. 国际金融. 2014(10)
[10]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J]. 潘斯华. 消费经济. 2014(05)
硕士论文
[1]基于用户互联网行为数据的个人征信评估体系建设分析[D]. 王冠.北京交通大学 2015
[2]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杨柳.浙江大学 2014
[3]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研究[D]. 杜晓峰.厦门大学 2014
[4]京东商城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探讨[D]. 邓中畅.湘潭大学 2012
[5]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 李奋.长春工业大学 2012
[6]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征信法律制度体系的研究[D]. 周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0
[7]我国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D]. 肖进.吉林大学 2006
[8]我国网络信用体系建设研究[D]. 陈洪梅.武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893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3189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