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金融法论文 >

例示罪状中“其他”行为之界定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7 07:40
  例示罪状中的“其他”行为指代犯罪的行为要素,直指犯罪构成的核心,但由于“其他”只是一个指示代词,本身没有具体的实体含义,是一个模糊性用语。因此,例示罪状中的“其他”行为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面临巨大的争议和困惑:其在刑法上的存在是否符合刑法的明确性要求,是否与罪刑法定原则冲突;对其适用时是否在进行类推。可以看出,对例示罪状中的“其他”行为进行研究,有利于刑法的准确适用,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具有重大意义。除了导论和结语,本文的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出本文的研究对象——例示罪状中的“其他”行为,并通过对自然犯和法定犯的区分,将例示罪状中的“其他”行为区分为自然犯中的“其他”行为和法定犯中的“其他”行为,以突出法定犯中“其他”行为相较于自然犯中“其他”行为的特殊性。首先,根据刑法规范对犯罪行为的描述方式,可以将刑法中的罪状分为概括罪状、列举罪状、例示罪状。例示罪状与概括罪状、列举罪状相比,有自己不同的特征:相对的明确性、兼顾刑法的封闭性和开放性、兼顾刑法的确定性和适应性;其次,根据“其他”用语指代的构成要件要素,将例示罪状中的“其他”分为“其他”主体、“其他”行为、“其他”结果;最后,根据自...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0.导论
    0.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0.2 研究现状
    0.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0.4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1.例示罪状中的“其他”类型与“其他”行为
    1.1 罪状分类与例示罪状的特征
        1.1.1 罪状分类
        1.1.2 例示罪状的特征:与概括罪状、列举罪状比较
    1.2 例示罪状中的“其他”分类
        1.2.1 “其他”主体
        1.2.2 “其他”行为
        1.2.3 “其他”结果
    1.3 例示罪状中的“其他”行为再分类
        1.3.1 再分类的理论基础:自然犯与法定犯的区分
        1.3.2 自然犯中的“其他”行为
        1.3.3 法定犯中的“其他”行为
2.刑法适用中“其他”行为界定面临的困惑
    2.1 例示罪状中“其他”行为存在之缘由
        2.1.1 刑法理念的缘由
        2.1.2 立法技术的缘由
        2.1.3 社会现实的缘由
    2.2 例示罪状中“其他”行为的刑法明确性要求审视
        2.2.1 违反说
        2.2.2 符合说
    2.3 刑法适用中“其他”行为界定面临的类推质疑
3.例示罪状中“其他”行为界定的学理探讨
    3.1 刑法适用中“三段论”推理于“其他”行为界定的局限
        3.1.1 “三段论”推理的逻辑结构
        3.1.2 “三段论”推理于“其他”行为界定面临的难题
    3.2 局限克服:“类型”思维与类推再认识
        3.2.1 “类型”思维的特征
        3.2.2 立法与司法中的“类型”思维
        3.2.3 刑法适用中的广义类推与狭义类推
        3.2.4 狭义类推与广义类推视角下的“其他”行为适用
4.例示罪状中“其他”行为界定的实证探讨
    4.1 自然犯与法定犯中“其他”行为界定的不同结局
        4.1.1 自然犯中“其他”行为界定的结局
        4.1.2 法定犯中“其他”行为界定的结局
    4.2 法定犯中的“其他”行为界定——以非法经营罪中的“其他”行为界定为例
        4.2.1 非法经营罪的罪状特征
        4.2.2 非法经营罪中“其他”行为的具体界定
        4.2.3 对相关司法解释的分析
        4.2.4 对相关司法案例的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罪刑法定的路径选择与方法保障——以刑法中的类型思维为中心[J]. 赵春玉.  现代法学. 2014(03)
[2]刑事案件事实认定的常识、常理、常情化[J]. 马荣春.  北方法学. 2014(02)
[3]刑法类型化思维:一种“基本的”刑法方法论[J]. 马荣春.  法治研究. 2013(12)
[4]民间高利贷入罪的合法性论辩与司法边界厘定[J]. 胡启忠,秦正发.  社会科学研究. 2014(01)
[5]自然犯与法定犯的区别:法定犯的超常性[J]. 胡业勋,郑浩文.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3(12)
[6]告别司法三段论?——对法律推理中形式逻辑的批判与拯救[J]. 孙海波.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3(04)
[7]司法三段论的性质与认知结构之再认识[J]. 吴春雷,张文婧.  河北法学. 2013(04)
[8]高利贷行为能否入罪[J]. 万国海.  河北法学. 2012(12)
[9]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所得收益罪中“其他方法”的解释路径——兼论刑法中兜底性规定的界限[J]. 李胜恩.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02)
[10]区分扩张解释与类推适用的路径新探[J]. 曲新久.  法学家. 2012(01)

博士论文
[1]意思表示解释理论[D]. 朱庆育.中国政法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法定犯研究[D]. 冯书阳.西南财经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347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32347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4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