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金融法论文 >

诈骗罪中财产损失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0 19:07
  本文研究对象是诈骗罪中“财产损失”,采取“五要素说”(1)的立场认定诈骗罪的客观要件,即认为“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是诈骗罪的客观构成要件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刑法中诈骗罪的规定及司法解释的深入解析,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相互比较,提出研究本罪中财产损失问题的意义,以期对我国诈骗罪的立法完善及司法实践起到借鉴意义。本文认为既然诈骗罪规定在我国刑法体系的财产犯罪章节中,那么要求存在被害人的财产损失,是本罪的应有之意。明确财产损失具有界定罪与非罪的机能的后,需进一步明确“财产”的范围。本文认为本罪中“财产”的范围,除财物外还包含部分财产性利益。但只有具有“财产性、可管理性、可转移性”的财产性利益,才符合本罪的法益保护范围。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理论界有关财产损失的学说,倾向于认为原则上只要造成了他人经济上的损失,即属于财产损失的范畴,但是当被害人损失的法益不足以对抗行为人正当财产请求权等法益时除外。最后,本文对违禁品、不法原因给付、非法债务免除等情形中的特定物,是否属于本罪中财产损失的范围,进行了辩析。一般而言,行为人取得了被害人处分的财产就造成了损失,但在特殊情况下,需具体分析是否存在实...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诈骗罪中财产损失问题现状分析
    一、国外立法现状
    二、我国立法现状及分析
第二章 诈骗罪中“财产”的认定
    一、主要理论学说及本文观点
        (一) 主要学说简介
        (二) 本文观点及采信的学说
    二、诈骗罪中新类型“财产”损失探析
        (一) 财产性利益辩析
        (二) 违禁物品类财产辩析
        (三) 不法原因给付型财产辩析
        (四) 非法债务型财产辩析
第三章 诈骗罪中“损失”的认定
    一、主要理论学说及本文观点
        (一) 主要学说简介
        (二) 本文采信的学说及理由
    二、具体情形下财产损失的认定
        (一) 行为人提供相应给付情形下财产损失的认定
        (二) 单方给付情形下财产损失的认定
        (三) 双方给付情形下财产损失的认定
    三、认定损失的标准
第四章 财产损失与诈骗罪的司法实践
    一、财产损失与诈骗数额的认定标准
        (一) 诈骗数额是欺骗行为直接指向的财产损失
        (二) 案发前退还财产的处理
        (三) 犯罪成本的处理
        (四) 诈骗虚拟财产的定性及损失计算
        (五) 计算诈骗数额的标准
    二、财产损失的成因与承担
        (一) 损失的成因与罪责判断
        (二) 损失的承担与案件裁决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角诈骗的类型[J]. 张明楷.  法学评论. 2017(01)
[2]恶意透支的法理考察与司法适用[J]. 王华伟.  法学. 2015(08)
[3]非法获取虚拟财产的行为性质[J]. 张明楷.  法学. 2015(03)
[4]基于审查起诉视角的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研究[J]. 王瑞玲,何蕾.  法制与经济. 2014(18)
[5]“酒托女”引诱男网友高消费案件的处理[J]. 李闽节.  中国检察官. 2014(20)
[6]德国刑法诈骗罪的客观构成要件——以德国司法判例为中心[J]. 王钢.  政治与法律. 2014(10)
[7]论诈骗罪中财产损失的认定及排除——以捐助、补助诈骗案件为中心[J]. 蔡桂生.  政治与法律. 2014(09)
[8]概述虚拟财产[J]. 金琳.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4(07)
[9]财产犯刑民交错问题探究[J]. 杜文俊.  政治与法律. 2014(06)
[10]诈骗罪犯罪成本扣减之实证辨析[J]. 董晓华.  中国检察官. 2014(07)

硕士论文
[1]张航军等人诈骗案再辨析[D]. 马劲波.兰州大学 2014
[2]财产犯罪的非法占有目的研究[D]. 于蕾.辽宁大学 2014
[3]论我国侵犯财产罪中的“财产”[D]. 赵娜.中南大学 2013
[4]侵夺违禁品行为的刑法定性[D]. 李雪.西南财经大学 2013
[5]侵犯财产罪法益初论[D]. 孙月明.吉林大学 2012
[6]诈骗罪的若干问题研究[D]. 吴郁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
[7]数额犯未遂问题研究[D]. 王秀霞.西南政法大学 2012
[8]时建锋骗逃过路费案定罪量刑研究[D]. 田大勇.兰州大学 2012
[9]侵占罪疑难问题研究[D]. 邓利华.西南政法大学 2011
[10]被害人过错的刑法意义研究[D]. 陈开欢.华侨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397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32397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d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