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金融法论文 >

基于钻石模型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31 10:45
  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现代信息科技迅速发展且正逐渐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给居民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本质上来说,互联网金融仍然是金融,其作为支付结算和资金融通的属性并没有发生变化,具有更加注重客户体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根本上缩小交易成本和时间成本等优势。互联网金融是金融行业不断创新的产物,更是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趋势。互联网金融能够在我国发展起来,实际上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以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为分析框架,从生产、需求、同业竞争、辅助行业、机遇和政府六大方面详细探讨了影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因素,选取2006年—2016年的数据,运用熵值法对影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具体要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如下:从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分析,需求因素是影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生产要素的影响力次之,政府要素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影响力最小;从不同年份影响因素贡献度角度分析,各影响因素贡献度随年份而变化,最初几年受生产要素的影响较大,近年来需求要素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动力来源,同时不能忽视的是,机遇要素在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促进作用较为明显,政府及企业要善... 

【文章来源】:南京审计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钻石模型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


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

金融发展,互联网,状况


252013年-2015年,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速度趋缓,这与政府部门的态度变化紧密相关。2013年我国互联网金融呈现井喷式发展,与此同时,政府的监管政策也纷纷落地,2014年政府报告中首次提及,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2015年政府报告用“异军突起”一词来形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并再次强调要促进其健康发展。2015年-2016年,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得分从2.906762下降为2.24878,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互联网金融也出现了乱象,行业内鱼龙混杂,跑路、倒闭和兑付困难等问题频发,问题平台涉及数量和金额极为庞大,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在这段时间内,监管层在如何抓住互联网金融这匹脱缰的野马,促使其规范化发展上达成共识,“监管”一词也一度成为这两年的热门词汇。图4-1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状况4.3.4影响因素贡献度分析各影响因素分值可以反映其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贡献程度,表4-4反映了不同影响因素得分大小顺序,从表中可知不同年份影响因素次序存在较大差异。2009年以前,生产要素是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关键原因,需求要素的影响力紧随其后,同业竞争要素影响力最校2009年之后,政府要素的影响力始终是最低水平,其中,2009年-2010年,需求要素是影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2011年-2013年,机遇要素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影响较为明显,2013年后,需求要素仍然是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首要因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互联网金融发展与风险监管的相关思考[J]. 孙莉,张思思,王兆阳.  新金融. 2018(07)
[2]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风险管理[J]. 王振强,刘晓东.  时代金融. 2018(17)
[3]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 李欣,何如海.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4]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监管——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角[J]. 王波,郑联盛,王兆斌.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8(01)
[5]农村互联网金融普惠效应实证研究[J]. 冯颖馨.  特区经济. 2017(09)
[6]互联网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 扈文秀,李茹霞,刘刚,齐晓亮.  生产力研究. 2017(03)
[7]互联网金融改善了社会融资结构吗?——基于企业融资选择模型[J]. 刘柳,屈小娥.  财经论丛. 2017(03)
[8]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 龚遥,顾晓安.  经济经纬. 2016(06)
[9]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余额宝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基于事件分析法的研究[J]. 陈嘉欣,王健康.  经济问题探索. 2016(01)
[10]互联网金融的基础理论[J]. 谢平,邹传伟,刘海二.  金融研究. 2015(08)

博士论文
[1]互联网金融的运作模式与发展策略研究[D]. 张小明.山西财经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 谢攀.集美大学 2016
[2]互联网金融风险影响因素及其防范机制研究[D]. 唐正伟.浙江财经大学 2015
[3]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估研究[D]. 曹玲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
[4]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D]. 叶芬芬.河南大学 2014
[5]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D]. 罗扬.浙江理工大学 2014
[6]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D]. 白金枝.西南财经大学 2014
[7]我国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研究[D]. 彭钰.厦门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747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33747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3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