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业务风险分析及其在国家金融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4 09:23
十多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企业自身融资的需要,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非常迅速。但是,投行业务的专业性强、操作环节多,风险复杂多变、难以控制,在金融市场逐利本性的驱动下,违规操作的概率相对较高,行业监管面临挑战,同时也是国家金融审计的难点。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不再是证券公司的专利,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也纷纷开始在投资银行业务领域开疆扩土,给市场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无疑增添了行业环境的复杂程度,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主要包含证券承销、企业并购重组等旨在为企业解决资本运作问题的融资融券业务,国家金融审计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义务对国有证券公司投行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严格审查,对部门岗位设置及运作流程等内部控制状况给出客观评价,进而提出针对性较强的意见和建议,对涉及行业体制、制度、政策、法规等深层次问题进行揭示,发挥国家金融审计在行业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现阶段,尚未发现研究如何将投行业务风险分析模型运用于国家金融审计中的文献,因此本文主要是在分析经典案例和梳理现有行业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构建投行业务风险审计指标模型,为国家审...
【文章来源】:南京审计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投资银行业务风险来源比例案例分析结果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审计维护金融安全的新形势与对策[J]. 张维.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7(01)
[2]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审计:制度保障与实践逻辑[J]. 刘家义. 中国社会科学. 2015(09)
[3]审计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研究——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J]. 任汝娟,张美玲. 财会通讯. 2015(22)
[4]试论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在证券投资审计中的应用[J]. 孙敏.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 2014(04)
[5]美国政府金融审计主要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J]. 刘海文,李帅,赵亮,彭洁. 审计研究. 2013(04)
[6]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文献研究[J]. 王浩. 金融纵横. 2013(07)
[7]证券投行业务风险控制对策研究[J]. 白江涛. 经济研究导刊. 2013(13)
[8]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J]. 刘家义. 中国社会科学. 2012(06)
[9]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风险评估研究——基于业务操作人员的调查分析[J]. 李军,冉光和. 财经问题研究. 2011(12)
[10]基于动态模糊评价的审计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 王会金. 会计研究. 2011(09)
硕士论文
[1]我国公司IPO中的审计监管机制研究[D]. 马宏双.河北经贸大学 2015
[2]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研究[D]. 王永红.中国海洋大学 2012
[3]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体系设计[D]. 韩萌.中国政法大学 2010
[4]证券公司投行业务的风险控制研究[D]. 李云.天津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88249
【文章来源】:南京审计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投资银行业务风险来源比例案例分析结果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审计维护金融安全的新形势与对策[J]. 张维.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7(01)
[2]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审计:制度保障与实践逻辑[J]. 刘家义. 中国社会科学. 2015(09)
[3]审计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研究——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J]. 任汝娟,张美玲. 财会通讯. 2015(22)
[4]试论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在证券投资审计中的应用[J]. 孙敏.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 2014(04)
[5]美国政府金融审计主要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J]. 刘海文,李帅,赵亮,彭洁. 审计研究. 2013(04)
[6]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文献研究[J]. 王浩. 金融纵横. 2013(07)
[7]证券投行业务风险控制对策研究[J]. 白江涛. 经济研究导刊. 2013(13)
[8]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J]. 刘家义. 中国社会科学. 2012(06)
[9]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风险评估研究——基于业务操作人员的调查分析[J]. 李军,冉光和. 财经问题研究. 2011(12)
[10]基于动态模糊评价的审计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 王会金. 会计研究. 2011(09)
硕士论文
[1]我国公司IPO中的审计监管机制研究[D]. 马宏双.河北经贸大学 2015
[2]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研究[D]. 王永红.中国海洋大学 2012
[3]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体系设计[D]. 韩萌.中国政法大学 2010
[4]证券公司投行业务的风险控制研究[D]. 李云.天津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88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3588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