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金融法论文 >

城市商务街区精细化管控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6 03:3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主要城市的开发建设活动正逐步放缓,精细化管控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且近年来出现的总师制度以及预建管机制等创新性管控制度提供了良好的制度背景,推行精细化管控既是时代的客观需求,也具备了实施的可行性。商务街区作为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亟需管控策略的创新。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针对城市商务街区构建科学合理的精细化管控策略体系,并将其作为核心研究目标。第一章从城市精细化管控的背景研究出发,初步界定了核心研究对象的概念定义,再通过对研究内容的梳理点明了本文的研究目标与意义,并阐述了主要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二章在确立了研究目标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城市设计及其管控相关的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和整合,再对几个典型的国外发达国家的城市管控实践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做出适应性经验总结,为下文的城市商务街区精细化管控体系构建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研究基础。第三章到第五章是核心章节部分,分别针对城市商务街区的开发强度与功能要素、建筑形态要素和空间环境要素这三大类管控要素展开精细化管控研究。三个章节采用同一套研究方法,即从管控要素的概念定义与分类细化出发,再结合具体的...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城市商务街区精细化管控策略研究


总师制度管控示意图[3]

示意图,机制,流程,示意图


第一章绪论3引导之下,仍需统筹中微观层面的设计方向并直接指导下层次落实实施。在此背景下,预建管制度应运而生。预建管机制全流程管控(图1-2)可分为建筑管控提前介入阶段和建设工程审批流程阶段两个主要阶段。建筑管控提前介入阶段即在控规阶段提出管控要求及设计条件,形成法定文件,纳入土地出让合同中;而建设项目审批流程阶段主要为落实控规图则的规划指标和要求外,还要对涉及建筑风貌的其他要素进行审查监督,确保建设项目落地的效果。图1-2预建管机制全流程管控示意图(来源: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预建管机制是广州市提出的创新性城市规划管控理念,是为加强城市风貌管理,提高人居环境的创新型建筑管控机制,主要目标是将建筑管控工作前置,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等规划阶段,结合城市风貌提出相应的建筑指标要求,并落实在土地出让的条件中,确保有效控制城市建筑的风貌,同时实现审批流程的改革。预建管制度将微观层面的管控要素进行精细化整合,并前置到项目审批之前,有效保障了城市设计方案构思的精准落实。1.2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1.2.1城市商务街区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理工大学,硕士学位


本文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商务街区的绿地率精细化管控思路[J]. 林毅,施启灿,费彦.  南方建筑. 2019(05)
[2]高密度建成区结构健康化的绿心城市设计对策[J]. 王世福,刘明欣,邓昭华.  中国园林. 2018(12)
[3]广东省岭南建筑特色彰显与城市设计路径探索[J]. 伊曼璐,邢谷锐.  南方建筑. 2018(05)
[4]上海城市设计管控方法的演进与优化[J]. 周偲.  上海城市规划. 2018(03)
[5]我国城市设计精细化管理再思考[J]. 陈天,石川淼,崔玉昆.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02)
[6]城市管理立法研讨会召开[J].   城市规划通讯. 2018(07)
[7]城市管理立法研讨会召开[J].   城市规划通讯. 2018 (07)
[8]北京与雄安,在区域尺度上建设首都[J]. 袁奇峰.  北京规划建设. 2017(06)
[9]精细化城市设计与公共空间更新:伦敦案例及其镜鉴[J]. 杨震,于丹阳,蒋笛.  规划师. 2017(10)
[10]精益求精:新常态下城市设计管理的应对策略[J]. 许霖峰,戴冬晖,王耀武.  规划师. 2017(10)

博士论文
[1]面向管理的城市设计导控实践研究[D]. 林隽.华南理工大学 2015
[2]绿化体系对湿热地区建筑组团室外热环境影响研究[D]. 陈卓伦.华南理工大学 2010
[3]增进建设环境公共价值的城市设计实效研究[D]. 金勇.同济大学 2006
[4]美国现代城市设计运作研究[D]. 高源.东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重点地区城市总设计师制度初探[D]. 程哲.华南理工大学 2018
[2]当代建筑形态特征的地域性表达研究[D]. 陆禹杭.大连理工大学 2015
[3]城市街区混合功能开发规划研究[D]. 翟强.华中科技大学 2010
[4]城市设计控制实践研究[D]. 吴亮.天津大学 2009
[5]灰空间在现代公共建筑中的应用研究[D]. 肖志高.湖南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918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35918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d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