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金融治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4 17:41
自2013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和资金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经济原因: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金融行业的运营模式越来越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融资需求和资产回报需求;第二,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革命性的进展、网络渠道拓展成本降低、用户数量的增加为互联网进入传统金融行业奠定了基础;第三,央行对传统银行进行利率管制,限制了传统银行为投资者提供的收益率,对互联网金融则没有相应的限制;第四,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提高了金融的风险控制能力。然而,伴随着互联网金融创新而来的同时也有各种风险,如非法集资、洗钱、欺诈等。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其覆盖面越来越广、涉及的利益群体也越来越多,对传统金融的改造也越来越深化。互联网金融逐步由一个简单的社会问题上升为复杂的社会公共治理问题,并且逐步进入社会公共政策议程。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精神对传统金融商业模式和产品设计业态进行再造的互联网金融。本文主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发展逻辑、本质、其对经济社会的作用,此外,本文在研究当中发现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和不稳定因素,互联网金融在创新过程中也不例外:由于...
【文章来源】: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以及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1.2.2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
1.2.3 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机制
1.2.4 互联网金融问题的治理
1.3 研究重点
1.4 组织架构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2.1 第三方支付
2.1.1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概况
2.1.2 第三方支付在经济领域的作用
2.1.3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问题
2.2 网络借贷
2.2.1 网络借贷的发展概况
2.2.2 网络借贷的发展模式和运作机制
2.2.3 网络借贷发展中的问题
2.3 网络众筹
2.3.1 网络众筹的发展概况
2.3.2 网络众筹的分类
2.3.3 网络众筹的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的政府治理现状
3.1 第三方支付的治理
3.1.1 国际上第三方支付的治理体系
3.1.2 中国第三方支付的治理体系
3.2 网络借贷的治理
3.2.1 国际上网络借贷的治理体系
3.2.2 中国网络借贷的治理体系
3.3 网络众筹的治理现状
3.3.1 国际上网络众筹的治理体系
3.3.2 中国网络众筹的治理政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互联网金融治理中的问题及其分析
4.1 互联网金融政府治理的问题
4.1.1 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4.1.2 法律定位不清晰
4.1.3 治理缺乏可行性治理方案
4.1.4 监管不作为
4.2 互联网金融的行业自律组织的问题
4.2.1 合法性不足
4.2.2 私人部门的市场惩罚力不强
4.2.3 行业自律机制和职能不完善
4.2.4 行业缺乏制裁
4.3 互联网金融的企业自律问题
4.3.1 企业盲目扩张
4.3.2 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薄弱
第五章 互联网金融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5.1 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框架和基础设施
5.1.1 做好互联网金融法律框架设计
5.1.2 完善互联网金融的公共资源和基础设施
5.2 完善监管体系
5.2.1 完善政策体系
5.2.2 集成监管资源
5.2.3 完善监管的监控体系
5.3 完善行业自律
5.3.1 完善企业自律
5.3.2 强化行业自律组织的职能发挥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我国网络借贷的法律体系
附录2 网络借贷的自律组织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金融:成长的逻辑[J]. 吴晓求. 财贸经济. 2015(02)
[2]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及其监管机制分析[J]. 袁金星.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4(12)
[3]英美P2P监管体系比较与我国P2P监管思路研究[J]. 黄震,邓建鹏,熊明,任一奇,乔宇涵. 金融监管研究. 2014(10)
[4]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基于文献的探究[J]. 董昀,李鑫. 金融评论. 2014(05)
[5]互联网众筹融资及其激励约束与风险管理——基于金融市场分层的视角[J]. 苗文龙,刘海二. 金融监管研究. 2014(07)
[6]创意众筹的异质性融资激励与自反馈机制设计研究——以“点名时间”为例[J]. 黄玲,周勤. 中国工业经济. 2014(07)
[7]影子银行演进之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及其引发的冲击——为何中国迥异于美国?[J]. 王达. 东北亚论坛. 2014(04)
[8]虚拟货币:运行机制、交易体系与治理策略[J]. 祁明,肖林. 中国工业经济. 2014(04)
[9]中国P2P网络借贷平台信用认证机制研究——来自“人人贷”的经验证据[J]. 王会娟,廖理. 中国工业经济. 2014(04)
[10]互联网金融:监管与法律准则[J]. 安邦坤,阮金阳. 金融监管研究. 2014(03)
博士论文
[1]第三方支付平台竞争策略与产业规制研究[D]. 容玲.复旦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P2P网络借贷市场的融资成本与融资可获得性研究[D]. 郭弈.西南财经大学 2011
[2]第三方支付的支付模式、竞争环境和新业务发展分析[D]. 于卫国.上海交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43216
【文章来源】: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以及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1.2.2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
1.2.3 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机制
1.2.4 互联网金融问题的治理
1.3 研究重点
1.4 组织架构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2.1 第三方支付
2.1.1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概况
2.1.2 第三方支付在经济领域的作用
2.1.3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问题
2.2 网络借贷
2.2.1 网络借贷的发展概况
2.2.2 网络借贷的发展模式和运作机制
2.2.3 网络借贷发展中的问题
2.3 网络众筹
2.3.1 网络众筹的发展概况
2.3.2 网络众筹的分类
2.3.3 网络众筹的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的政府治理现状
3.1 第三方支付的治理
3.1.1 国际上第三方支付的治理体系
3.1.2 中国第三方支付的治理体系
3.2 网络借贷的治理
3.2.1 国际上网络借贷的治理体系
3.2.2 中国网络借贷的治理体系
3.3 网络众筹的治理现状
3.3.1 国际上网络众筹的治理体系
3.3.2 中国网络众筹的治理政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互联网金融治理中的问题及其分析
4.1 互联网金融政府治理的问题
4.1.1 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4.1.2 法律定位不清晰
4.1.3 治理缺乏可行性治理方案
4.1.4 监管不作为
4.2 互联网金融的行业自律组织的问题
4.2.1 合法性不足
4.2.2 私人部门的市场惩罚力不强
4.2.3 行业自律机制和职能不完善
4.2.4 行业缺乏制裁
4.3 互联网金融的企业自律问题
4.3.1 企业盲目扩张
4.3.2 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薄弱
第五章 互联网金融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5.1 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框架和基础设施
5.1.1 做好互联网金融法律框架设计
5.1.2 完善互联网金融的公共资源和基础设施
5.2 完善监管体系
5.2.1 完善政策体系
5.2.2 集成监管资源
5.2.3 完善监管的监控体系
5.3 完善行业自律
5.3.1 完善企业自律
5.3.2 强化行业自律组织的职能发挥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我国网络借贷的法律体系
附录2 网络借贷的自律组织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金融:成长的逻辑[J]. 吴晓求. 财贸经济. 2015(02)
[2]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及其监管机制分析[J]. 袁金星.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4(12)
[3]英美P2P监管体系比较与我国P2P监管思路研究[J]. 黄震,邓建鹏,熊明,任一奇,乔宇涵. 金融监管研究. 2014(10)
[4]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基于文献的探究[J]. 董昀,李鑫. 金融评论. 2014(05)
[5]互联网众筹融资及其激励约束与风险管理——基于金融市场分层的视角[J]. 苗文龙,刘海二. 金融监管研究. 2014(07)
[6]创意众筹的异质性融资激励与自反馈机制设计研究——以“点名时间”为例[J]. 黄玲,周勤. 中国工业经济. 2014(07)
[7]影子银行演进之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及其引发的冲击——为何中国迥异于美国?[J]. 王达. 东北亚论坛. 2014(04)
[8]虚拟货币:运行机制、交易体系与治理策略[J]. 祁明,肖林. 中国工业经济. 2014(04)
[9]中国P2P网络借贷平台信用认证机制研究——来自“人人贷”的经验证据[J]. 王会娟,廖理. 中国工业经济. 2014(04)
[10]互联网金融:监管与法律准则[J]. 安邦坤,阮金阳. 金融监管研究. 2014(03)
博士论文
[1]第三方支付平台竞争策略与产业规制研究[D]. 容玲.复旦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P2P网络借贷市场的融资成本与融资可获得性研究[D]. 郭弈.西南财经大学 2011
[2]第三方支付的支付模式、竞争环境和新业务发展分析[D]. 于卫国.上海交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43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3643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