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金融法论文 >

P2P网络借贷个人信息安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3 19:53
  对于我们国家现在所处的一个阶段来说,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一个时期,同时也是对于信息基础设施方面也在不断的去完善和提升的时期。P2P网络借贷平台其实是属于汇普惠金融中介中一个部分,也是对于我们国家现在所拥有的金融体制的一个有效的补充,但是对于P2P网络借贷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绝大多数都是在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个人信息安全这一方面出现的问题最多。因此本文基于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本文共分为6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于这篇论文的研究和研究背景和意义方面做了一定的阐述,对于我们国家现在的实际情况和国外的实际情况都进行了一定的介绍。第二个部分有关于个人信息安全方面所具有的特征进行了一定的介绍,对于在P2P网络进行借贷的过程当中,有关于信息安全保护这一方面的意义作了阐述。第三部分主要是分析和研究了 P2P网络借贷过程当中,可能会对信息安全这一方面产生威胁的因素。文章的第四部分主要是对P2P网络借贷个人信息安全会发生泄漏的原因以及会造成的后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文章的第五部分主要是根据上面这些情况进行一个总体的分析,对于P2P网络借贷平台在以后的发展当中,对于信息安全这一方面应该做出...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 个人信息
        1.2.2 信息安全
        1.2.3 P2P借贷平台与个人信息安全
        1.2.4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框架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预期的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P2P网络借贷及其平台概述
        2.1.1 P2P网络借贷的概念
        2.1.2 P2P网络借贷平台简介
    2.2 P2P网络借贷中个人信息的内容与特征
        2.2.1 P2P网络借贷平台掌握的个人信息内容
        2.2.2 P2P网络借贷平台中个人信息的特征
        2.2.3 P2P网络借贷行业运营流程中的信息传递
    2.3 个人信息安全的概念及理论
    2.4 P2P网络借贷中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意义
        2.4.1 促进P2P网络借贷行业的健康发展
        2.4.2 保障投资者更安全的投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2P网络借贷中个人信息安全现状分析
    3.1 P2P网络借贷个人信息安全认知的调查与分析
        3.1.1 调查说明
        3.1.2 认知程度调查报告结果分析
    3.2 P2P网络借贷平台个人信息安全风险的来源
        3.2.1 黑客对P2P网络借贷平台个人信息的恶意攻击
        3.2.2 P2P网络借贷相关主体对个人信息的主观泄露
    3.3 P2P网络借贷平台信息安全的权责分析
        3.3.1 消费者对个人信息所拥有的权利
        3.3.2 商家对个人信息安全应具的责任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2P网络借贷个人信息安全遭受威胁的原因及后果
    4.1 个人信息安全遭受威胁的原因
        4.1.1 个人自我保护意识差
        4.1.2 平台行业自律问题
        4.1.3 相关技术、法律法规不完善
    4.2 P2P网络借贷中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后果
        4.2.1 个人信息遭到泄露
        4.2.2 平台信誉受到破坏
        4.2.3 国家法律、经济遭受损失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2P网络借贷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措施
    5.1 用户层面
        5.1.1 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5.1.2 增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意识
        5.1.3 掌握一定网络安全技术
    5.2 行业层面
        5.2.1 强化行业自律以保障信息安全
        5.2.2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相关技术的研发
    5.3 政府层面
        5.3.1 完善我国P2P信息安全法律体系
        5.3.2 增加投入硬软件安全保障技术研究的资金
        5.3.3 提升P2P网贷信息使用的透明度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展望与不足
    6.1 结论
    6.2 展望
    6.3 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致谢



本文编号:37622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37622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8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