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研究——以百行征信为例
发布时间:2024-03-14 05:47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信用作为现代金融的基石,是金融业发展的前提,金融业离开征信将无法运作,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需要完善的征信体系提供保障。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与金融行业的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效率大幅提高,新的支付和交易方式的出现,传统的信用模式已无法满足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需要,如今征信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建立与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相适应的征信体系迫在眉睫。市场化的互联网金融征信机构作为人民银行征信体系的重要补充,推动着我国征信业的发展进程,研究市场化征信机构对于政府建设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发挥“政府+市场”双重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先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等方面做一个简要的概括,接着对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了梳理,对我国互联网征信体系建设现状和互联网金融征信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百行征信为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的实践案例,分析了百行征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总结了百行征信对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启示并提出完善建议。本文分析百行征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互联网征信领域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互联网金融征信相关法制建设滞后、失信成...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征信与征信体系
2.1.2 互联网金融
2.1.3 互联网金融征信
2.1.4 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公共物品理论
2.2.3 “5C”准则理论
第三章 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现状
3.1 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现状
3.1.1 我国征信体系的发展历程
3.1.2 征信相关法律体系初具雏形
3.1.3 央行征信数据覆盖面不足
3.1.4 市场对征信需求日益旺盛
3.1.5 百行征信成立中国征信行业进入新时代
3.2 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3.2.1 信用主体的偿还风险
3.2.2 信用主体从事行业风险
3.2.3 信用主体关联人风险
3.2.4 信用主体的风险偏好
3.2.5 信用主体的历史逾期及违约风险
3.2.6 信用主体的资金用途风险
第四章 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建设实践——以百行征信为例
4.1 百行征信简介及运作方式
4.1.1 百行征信简介
4.1.2 百行征信运作方式
4.2 百行征信对我国征信格局的影响
4.2.1 “政府+市场”征信框架成形
4.2.2 可能实现征信系统全覆盖
4.2.3 百行征信与央行征信实现差异化互补
4.3 百行征信的优势
4.3.1 有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实现更精准的信用评级
4.3.2 有利于降低信息搜集成本,节约社会资源
4.3.3 有利于实现数据共享,降低道德风险发生
4.3.4 有利于及时高效全面地获取信息,降低逆向选择风险
4.4 百行征信的劣势
4.4.1 利益分配存在难题
4.4.2 产品具有局限性
4.4.3 内部数据共享存在瓶颈
第五章 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 存在的问题
5.1.1 我国互联网征信领域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
5.1.2 失信成本低,信用意识淡薄
5.1.3 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
5.1.4 征信人才储备不足
5.1.5 失信行为的惩戒手段单一
5.1.6 信息采集不够全面
5.2 原因分析
5.2.1 我国征信业起步晚,监管体制不健全
5.2.2 征信宣传力度不够
5.2.3 数据口径不统一,共享存在困难
5.2.4 征信行业专业化人才匮乏
5.2.5 缺乏有效的失信惩戒手段
5.2.6 难以掌握信用主体及关联人的信息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非常必要
6.1.2 互联网金融征信与传统征信互补发展
6.1.3 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发力
6.2 对策建议
6.2.1 加强互联网征信监管体系建设
6.2.2 结合“信用记录关爱日”加强宣传,营造诚信社会
6.2.3 规范征信数据标准,健全共享机制
6.2.4 加强征信梯度式专门人才队伍建设
6.2.5 完善失信惩戒制度
6.2.6 增加关联人信息采集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本文编号:3928148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征信与征信体系
2.1.2 互联网金融
2.1.3 互联网金融征信
2.1.4 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公共物品理论
2.2.3 “5C”准则理论
第三章 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现状
3.1 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现状
3.1.1 我国征信体系的发展历程
3.1.2 征信相关法律体系初具雏形
3.1.3 央行征信数据覆盖面不足
3.1.4 市场对征信需求日益旺盛
3.1.5 百行征信成立中国征信行业进入新时代
3.2 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3.2.1 信用主体的偿还风险
3.2.2 信用主体从事行业风险
3.2.3 信用主体关联人风险
3.2.4 信用主体的风险偏好
3.2.5 信用主体的历史逾期及违约风险
3.2.6 信用主体的资金用途风险
第四章 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建设实践——以百行征信为例
4.1 百行征信简介及运作方式
4.1.1 百行征信简介
4.1.2 百行征信运作方式
4.2 百行征信对我国征信格局的影响
4.2.1 “政府+市场”征信框架成形
4.2.2 可能实现征信系统全覆盖
4.2.3 百行征信与央行征信实现差异化互补
4.3 百行征信的优势
4.3.1 有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实现更精准的信用评级
4.3.2 有利于降低信息搜集成本,节约社会资源
4.3.3 有利于实现数据共享,降低道德风险发生
4.3.4 有利于及时高效全面地获取信息,降低逆向选择风险
4.4 百行征信的劣势
4.4.1 利益分配存在难题
4.4.2 产品具有局限性
4.4.3 内部数据共享存在瓶颈
第五章 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 存在的问题
5.1.1 我国互联网征信领域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
5.1.2 失信成本低,信用意识淡薄
5.1.3 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
5.1.4 征信人才储备不足
5.1.5 失信行为的惩戒手段单一
5.1.6 信息采集不够全面
5.2 原因分析
5.2.1 我国征信业起步晚,监管体制不健全
5.2.2 征信宣传力度不够
5.2.3 数据口径不统一,共享存在困难
5.2.4 征信行业专业化人才匮乏
5.2.5 缺乏有效的失信惩戒手段
5.2.6 难以掌握信用主体及关联人的信息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非常必要
6.1.2 互联网金融征信与传统征信互补发展
6.1.3 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发力
6.2 对策建议
6.2.1 加强互联网征信监管体系建设
6.2.2 结合“信用记录关爱日”加强宣传,营造诚信社会
6.2.3 规范征信数据标准,健全共享机制
6.2.4 加强征信梯度式专门人才队伍建设
6.2.5 完善失信惩戒制度
6.2.6 增加关联人信息采集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本文编号:3928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3928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