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金融法论文 >

养老基金投资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6 19:07

  本文关键词:养老基金投资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养老基金 投资监管 监管权配置 监管模式 风险补偿机制


【摘要】:人口老龄化将是人类社会的常态。在社会养老保障权已成为基本人权的背景下,各国都在依据各自国情探索不同的解决之道。其中以市场化方式聚集社会资源、通过建立养老基金并对其投资运营已成为世界普遍共识。我国养老基金制度改革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基金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一直是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养老基金投资还受到严格限制,浅层次原因是出于对金融市场特别是股市的担忧,但根本制约因素是养老基金投资管理制度未真正建立,尤其是有效监管制度的缺失。 养老金制度改革在近三十年间内一直是全球热门话题,改革措施有参数式和结构调整,其中对养老基金进行市场化运作谋求保值、增值一直是改革的核心;其他改革措施如基金积累制的确立和发展、养老基金多支柱体系建立、DB型养老基金计划向DC型养老基金计划转变等都推动了养老基金投资的发展。国外经验表明,养老基金投资能与资本市场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在基金分享经济成果的同时也能推进资本市场的发展。鉴于养老基金本身的社会属性,使之相对一般投资来说,更加注重投资的安全性,但金融市场风险高度凝聚,如何在风险既定的条件下寻求最大收益,这不仅取决于基金本身的投资策略,也需要外生力量的控制,其中监管约束至关重要。 从监管制度构建的宏观角度来看,监管权的配置和监管模式的选择是其核心内容。监管权配置基本上可以分为一体化、专业化和部分一体化三种体制。澳大利亚、智利、英国和美国等四个国家分别是以上几种监管权配置体制的典型代表,虽然运行机制大相径庭,但监管的专业化、独立性和法制化是不同监管权配置体制共同发展趋势。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制,再加上落后的养老基金投资发展水平,实行专业化监管权配置体制、构建专门监管主体是我国必然的选择。在监管模式方面,一般分为审慎人规则和数量限制监管两种模式,从理论分析和经验角度来看,审慎人规则要优于数量限制监管模式。实践中审慎人标准逐渐提高并且两者也有相互融合的趋势,同时注重风险性导向和资产配置理论的应用。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严格数量限制监管模式,随着大规模养老基金投资“入市”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应引入审慎人规则逐步过渡到混合监管模式并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 从制度构建的微观层面来看,养老基金投资市场准入监管是第一道门槛。通过对投资资格的认定把不合格的机构排除在市场之外,并可以维持市场适度规模。我国目前准入制度质量规制效果不理想,数量规制目标不明确。宽严适度、效率和公平兼顾以及规范和促进相结合是我国养老基金准入监管制度设计时要遵守的原则。具体要理顺养老基金投资准入审批关系,重构准入程序,界定不同监管机构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完善养老基金投资从业人员资格制度,弥补境外投资准入监管的空白。 养老基金投资机构获准进入养老基金市场后,还要对其业务运营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管。养老基金投资业务运营监管中最为重要的是信息披露和关联交易监管。信息披露制度是其他一切约束机制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关联交易是在以多层次信托或委托构建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框架中最为常见、也最容易侵蚀养老基金资产的行为。信息披露是关联交易监管的基础,而关联交易是信息披露的重要内容。提升立法层次,统一规范养老基金投资信息披露并引入GIPS标准是完善信息披露监管的有效途径;另外,在限制非公允性关联交易的同时也要对公允性关联交易进行肯定以提高基金投资效率、拓展利润空间。 在市场机制中,养老基金投资市场有进入必然会有退出,而完善的养老基金投资退出机制也是衡量养老基金投资市场成熟度的重要标志。养老基金投资市场退出的目的是使不符合条件、不具备资格的市场主体退出养老基金市场经营,防止养老基金被侵蚀,使得市场资源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配置。 除了加强养老基金从进入到退出的监管以外,由于养老基金是普通大众退后收入的主要来源,政府不能把退休风险完全留给个人,这就要建立必要的保障措施以分散、化解风险。DB型养老基金计划和DC型养老基金计划的投资风险补偿措施因为风险的分担方式而设计不同,DB型养老基金投资风险补偿机制主要通过公共担保机制来实现,DC型养老基金主要是建立投资收益约束机制。我国主要是以DC型养老基金计划为主的国家,目前风险补偿机制仅限于风险准备金,多层次风险补偿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首先应当建立相对的、真实平均最低收益率保证机制,同时要明确最低收益标准并拓宽资金来源。
【关键词】:养老基金 投资监管 监管权配置 监管模式 风险补偿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2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绪论11-28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11-14
  • (一) 问题的提出11-14
  • (二) 研究意义14
  • 二、研究范围和相关概念的界定14-16
  • (一) 研究范围14-15
  • (二) 相关概念的厘清15-16
  • 三、研究现状综述与评析16-23
  • (一) 国外研究现状及评析16-20
  • (二)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析20-23
  • 四、研究思路、方法、创新23-28
  • (一) 研究思路23-24
  • (二) 研究方法24-25
  • (三) 主要创新25-26
  • (四) 进一步研究方向26-28
  • 第一章 养老基金投资发展与监管问题的提出28-59
  • 一、养老基金制度的发展变迁29-41
  • (一) 社会养老保障:从少数人的恩惠到普遍意义上权利的演变29-31
  • (二) 当下养老基金制度改革的趋势31-39
  • (三) 当下养老基金制度改革加速了养老基金投资发展进程39-41
  • 二、养老基金投资属性分析与监管问题的提出41-51
  • (一) 养老基金投资属性与投资风险41-45
  • (二) 养老基金投资监管的现实必要性45-46
  • (三) 养老基金投资监管的理论基础及评析46-51
  • 三、我国养老基金投资发展现状与监管存在的问题51-57
  • (一) 我国养老基金投资发展现状51-56
  • (二) 我国养老基金投资监管现状与问题56-57
  • 小结57-59
  • 第二章 养老基金投资监管权配置的实证分析与我国的选择59-85
  • 一、养老基金投资监管权配置的不同体制分析59-66
  • (一) 养老基金投资监管权概述59-62
  • (二) 养老基金投资监管权配置的影响因素62-63
  • (三) 养老基金投资监管权配置的几种体制63-66
  • 二、国外养老基金投资监管权配置体制实证分析及启示66-76
  • (一) 澳大利亚养老基金监管权配置66-68
  • (二) 智利养老基金监管权配置68-70
  • (三) 英国养老基金监管权配置70-73
  • (四) 美国养老基金投资监管权配置73-74
  • (五) 启示74-76
  • 三、我国养老金投资监管权配置体制的选择76-84
  • (一) 我国养老基金投资监管权配置体制现状分析76-79
  • (二) 专业化监管权配置体制是我国养老基金投资监管必然的选择79
  • (三) 养老基金专业化监管权配置体制之下我国监管主体设计79-84
  • 小结84-85
  • 第三章 养老基金投资监管模式的国际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85-102
  • 一、养老基金投资监管模式的分析比较85-89
  • (一) 养老基金投资监管的两种模式85-88
  • (二) 审慎人规则要优于数量限制监管88-89
  • 二、养老基金投资监管模式的国际发展趋势89-95
  • (一) 由严格数量限制监管逐渐向审慎人规则过渡并有相互融合89-90
  • (二) 在审慎人规则中引入风险性监管措施90-91
  • (三) “审慎人”的标准不断提高91-92
  • (四) 进行多样化资产配置分散风险92-93
  • (五) 实行多基金计划93-95
  • 三、我国养老基金投资监管模式的改革:逐步引入审慎人规则95-101
  • (一) 我国现行养老基金投资监管模式及其改革的必要性95-96
  • (二)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引入审慎人监管的挑战96-98
  • (三) 我国引入审慎人规则的发展设计98-101
  • 小结101-102
  • 第四章 养老基金投资市场准入监管法律制度102-119
  • 一、养老基金投资市场准入监管法律制度的一般分析102-107
  • (一) 养老基金投资市场准入监管的内涵102-103
  • (二) 养老基金投资市场准入监管制度的基本功能103-104
  • (三) 养老基金投资市场准入监管制度的主要内容104-107
  • 二、我国养老基金投资准入监管制度现状与问题分析107-114
  • (一) 我国养老基金投资准入监管制度现状107-111
  • (二) 我国养老基金准入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111-114
  • 三、我国养老基金投资准入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114-117
  • (一) 我国养老基金投资准入制度完善的原则114-115
  • (二) 我国养老基金投资准入监管法律制度完善建议115-117
  • 小结117-119
  • 第五章 养老基金投资业务运营监管法律制度119-140
  • 一、养老基金投资信息披露监管法律制度120-129
  • (一) 养老基金投资信息披露概述120-123
  • (二) 养老基金投资信息披露制度发展特点123-125
  • (三) 我国养老基金投资信息披露制度问题与完善125-129
  • 二、养老基金投资关联交易监管法律制度129-140
  • (一) 养老基金投资关联交易基本问题的阐述129-134
  • (二) 养老基金投资关联交易监管及制度之比较134-136
  • (三) 我国养老基金投资关联交易的监管与限制136-138
  • 小结138-140
  • 第六章 养老基金投资退出监管法律制度140-153
  • 一、养老基金投资退出监管的一般分析140-144
  • (一) 养老基金投资退出监管的界定140-142
  • (二) 养老基金投资退出监管必要性分析142-144
  • 二、我国养老基金投资退出监管的现状及问题144-148
  • (一) 我国养老基金投资退出监管现状分析144-146
  • (二) 我国养老基金投资退出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146-148
  • 三、我国养老基金投资退出监管法律制度的构建148-151
  • (一) 构建养老基金投资退出监管法律制度的指导思想148-149
  • (二) 养老基金退出监管法律完善的具体建议149-151
  • 小结151-153
  • 第七章 养老基金投资风险补偿法律制度153-170
  • 一、养老基金投资风险补偿机制一般分析153-156
  • (一) 养老基金投资风险补偿机制的涵义及类型153-154
  • (二) 构建养老基金投资风险补偿机制的必要性154-156
  • 二、养老基金投资风险补偿机制国际经验156-165
  • (一) DB型养老基金投资风险补偿机制国际经验及面临的挑战156-161
  • (二) DC型养老基金投资风险补偿机制国际经验161-165
  • 三、我国养老基金投资风险补偿机制的构建165-168
  • (一) 我国养老基金投资风险补偿机制现状分析与存在的问题165-166
  • (二) 完善我国养老基金投资风险补偿机制具体建议166-168
  • 小结168-170
  • 结论170-173
  • 参考文献173-185
  • 致谢185-187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18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丹,侯茜;中国市场准入制度的现状及完善[J];商业研究;2005年12期

2 刘昌平;谢婷;;中国企业年金计划担保机制研究[J];保险研究;2009年08期

3 郭磊;;企业年金市场进入规制研究[J];保险研究;2009年10期

4 钱珍;王晓军;黄顺林;;政府养老金个人账户收益保障制度分析[J];保险研究;2010年02期

5 李珍;王海东;;英国养老金私有化改革的历程与评价[J];保险研究;2011年02期

6 林义;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互动发展的制度分析[J];财经科学;2005年04期

7 徐梦全;乔路;;智利养老金制度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当代经济;2012年07期

8 胡维波;金融监管的理论综述[J];当代财经;2004年03期

9 冯果;李安安;;滥用与规制:我国社保基金的监管缺失及其补救[J];当代法学;2007年04期

10 刘子兰;严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风险管理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吕志勇;我国社保养老基金投资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武琼;英国养老金制度变迁中政府责任定位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王亦奇;收益保证约束下资产配置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张佩;中国企业年金全面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陈星德;证券投资基金利益冲突的法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满海红;金融监管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7 李欣宇;养老基金管理人谨慎投资义务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王强;中国企业年金监管体系制度构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9 张雪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310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6310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2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