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从传统走向网络后的刑法规制选择--以信息保护模式为视角
发布时间:2019-10-02 17:32
【摘要】:刑法对传统民间借贷的规制凸显了"社会性"和"公开性"两个要素,其所反映的是对民间借贷所涉及的个人努力、勤奋、诚信等其内容不易被直接证实的"软信息"的保护需求。"软信息"具有主观性特征,刑法无法通过规定客观的评判标准对其进行规制,只能转而对其产生的社会基础进行限制。在互联网介入民间借贷领域而打破信息产生、传递、使用的"人缘"和"地缘"基础后,主体间信息不对称模式发生变化,"软信息"的主导性作用消失,基于互联网的"公开性"和"社会性"基础上所产生的数据信息的客观性增强,为刑法直接规制信息披露行为提供了客观条件。刑事法律应适应金融业态的变化,完善欺诈类犯罪构成,将采用虚假信息披露但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融资欺诈行为纳入集资诈骗罪的规制范围。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分类号】:D924.3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分类号】:D92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蒲长春;林子;;民间借贷应注意“四要”[J];四川监察;2001年07期
2 张红;民间借贷如何防赖账[J];农村天地;2002年06期
3 栾香录;刘钟钦;;民间借贷的积极作用与缺陷[J];资料通讯;2004年Z1期
4 ;民间借贷应当注意的问题[J];中国工会财会;2005年08期
5 陈蓉;;我国民间借贷研究文献综述与评论[J];经济法论坛;2006年00期
6 罗来军;;浅议民间借贷的产生及其存在的原因[J];世纪桥;2007年10期
7 张立先;;我国民间借贷法律风险问题研究[J];理论学习;2009年02期
8 吴国培;翁剑华;耿直;;民间借贷法律问题探析[J];福建金融;2009年02期
9 张新惠;李杰辉;;浅谈民间借贷[J];法制与社会;2009年28期
10 吕志强;;浙江民间借贷新动向[J];w,
本文编号:2545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545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