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数额的主客观偏差及刑法适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贺贤文;姚巍;;盗窃内置高价软件的手机如何确定盗窃数额 兼论盗窃罪中概括故意的认定[J];中国检察官;2007年08期
2 莫晓宇;刘建;;对“天价”葡萄案的若干思考[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年03期
3 王强;;数额犯(未遂)量刑的法定刑基准——以盗窃罪(未遂)为例[J];政治与法律;2009年11期
4 张明楷;;盗窃罪的新课题[J];政治与法律;2011年08期
5 郭晓红;;规范构成要件要素视野下的“数额较大”——以盗窃罪数额的认识错误为视角[J];政治与法律;2011年09期
6 黄海龙;李占州;;论犯罪构成的有机性[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4年01期
7 郭小亮;朱炜;;盗窃后处分财物行为的刑法评价——基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之考察[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曙光;;一种“事实关系”型行为——刑法中持有之规范论描述[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2 黄云波;;未遂犯的处罚根据——兼谈犯罪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3 杨明;陈结淼;;论我国刑事法领域中弱势群体的程序保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周铭川;;片面共犯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陆诗忠;;对我国“犯罪既遂标准说”的反思——“犯罪对象侵害说”之倡导[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刘大元;挪用公款罪共犯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7 郭超;;关于结果犯未遂形态的几个问题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唐世月,贺志军;中、德污染环境犯罪的若干问题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9 金鑫;;人格权与公共安全的冲突——厦航黑名单案件引发的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赵拥军;;在规则冲突中寻求生命权紧急避险的支撑——以“大多数”语境下的行为功利主义为标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光骏;;关于刑事和解的几个法律问题[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吕礼华;;死刑问题探讨[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乐绍光;周彬彬;;相对不起诉权监督机制探析[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熊霞;;检察职权科学配置研究——以特定重大犯罪案件检察职权的立法完善为视角[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党惠娟;;试论环境犯罪客体的界定及刑法规范的相关完善[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焦艳鹏;;环境犯罪概念的再定义——兼论环境犯罪法律关系的构建基点[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郭俊峰;;以社会危害结果判定危险物品肇事罪与非法制造爆炸物罪的定性[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8 郭勇;;浅论转化型抢劫[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9 夏凉;;对婚内强迫性交行为出入罪之理性探索[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10 李欣;;网络犯罪问题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青;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宋发彬;基于医患关系的医务人员法律地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t樥,
本文编号:2574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574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