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刑事犯罪间接故意的证明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7 16:54
【摘要】:我国刑法将犯罪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其中间接故意作为犯罪主观要件在犯罪构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定罪量刑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中,间接故意的重要地位无人质疑,但在司法实践中最主要的困境在于如何能够准确的认定行为人行为过程中主观上具有间接故意。这是由于间接故意自身的特征决定了在进行证明中存在一定的困难。间接故意对于认定犯罪必不可少,但是由于间接故意本身是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活动,其存在证明上的困难,因此对克服间接故意证明难的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对间接故意的证明方式主要是通过证据和推定方式,但由于行为人口供获取程度较难,以及推定本身具有的一定局限性而导致推定结论的不确定性。因此本文要从这两个角度入手解决间接故意证明难的方法,一是综合运用制度和政策,如裁判文书说理制度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来激励被告人进行有效供述;二是强化对客观事实证据的收集,重视间接证据在证明中的作用;同时借助司法大数据技术来解决间接故意证明中的问题,从而为在司法实践中关于间接故意证明的问题提供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图文】:

供述,方式,记忆问题,不稳定性


第 4 章 司法实践中证明间接故意存在的问题程度也会影响其供述情况,人类记忆总是呈现出一定的模糊性、不准确性和遗忘性,会导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由于记忆力的影响而导致其供述的反复不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之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供述过程中会因其本身记忆问题或是为了逃避处罚等因素总会不断怀疑自己的供述是否稳妥,在此基础上会改变之前所作的的供述,不断反复,一会儿承认,一会儿否认,因而会导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具有反复性和不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会对司法机关在运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来证明其主观心理产生较大的困难性。4.2 推定结论具有不确定性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小龙;;间接故意以及犯罪承接理论的批判性反思[J];刑事法评论;2013年02期

2 李永升;;间接故意犯罪的概念新探[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3 张金泽;;论间接故意犯罪的犯罪未遂形态[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4 李蕾;;论间接故意的错误[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7期

5 李永升;;间接故意犯罪的主客观机制研究[J];刑法论丛;2010年03期

6 汪雷;;“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未遂犯”通说之质疑[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刘文军,徐凌云;试论间接故意犯罪的未完成状态[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杜澎;;间接故意犯罪形态论[J];法学家;2000年02期

9 姜伟;论间接故意[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10 郭裕如;;浅析间接故意犯罪的内涵和实践[J];现代法学;199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琪;;论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区别[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2 魏向魁;;论安全有关犯罪的立法现状和改革趋向[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建宏;;试论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之理论界分与司法认定[A];2016检察官“阅百种名刊 读百家文献”阅读征文活动优秀论文集[C];2016年

4 李永升;;犯罪分类问题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申东;宁夏高院认定被告人间接故意杀人[N];法制日报;2018年

2 浙江省缙云县人民法院 李献进 叶露;过失,还是间接故意[N];农民日报;2013年

3 记者 马兰 实习生 王云;同事积怨穷追不舍 间接故意致人伤害[N];滨海时报;2012年

4 本报特约评论员 王琳;死刑能遏制我们身边的醉驾吗?[N];检察日报;2009年

5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 陈洁;放任危害结果发生应属间接故意[N];人民法院报;2008年

6 记者 张辉;“醉驾”肇事后逃逸乱撞可视为间接故意[N];检察日报;2009年

7 唐 震;间接故意杀人与过失致人死亡之界限[N];人民法院报;2004年

8 陈波;间接故意能否构成诈骗犯罪?[N];江苏法制报;2005年

9 山东省东明县人民检察院 张光辉;玩忽职守存在间接故意罪过形态[N];检察日报;2014年

10 张枫逸;“间接故意杀人”难以救赎“见死不救”[N];人民公安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月;刑事犯罪间接故意的证明研究[D];燕山大学;2018年

2 吴亚可;间接故意犯罪未遂形态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许浩;网络诽谤行为定罪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高一凡;论责任的客观化[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5 余雪飞;论食品监管渎职罪的罪过形式[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6 陈珂鹏;间接故意若干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7 邓林;论刑法对“醉酒驾车”的认定[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罗静深;论间接故意的意欲要素[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韩沙沙;间接故意未遂问题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10 王侠;间接故意与自信过失之界分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031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6031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9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