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失并取走银行卡内他人存款行为的定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15 18:23
【摘要】:近年来,随着银行业务不断发展,银行卡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大量与银行卡相关的犯罪不断产生。人们可能出于某些原因借用他人名义下的银行卡,但这一行为极易造成卡内资金被账户名义人挂失取走的风险,发生这样的案件应当如何定性?对此,司法机关在实践中产生了很多分歧意见,主要意见集中在侵占罪、盗窃罪以及诈骗罪之间,通过对这些分歧意见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解决案件的关键在于判断存款究竟处于谁的占有之下。本文通过对薛某侵犯他人存款案进行定性分析,围绕案件的争议焦点,对存款占有归属进行论述。首先从中日不同背景理论下对存款占有归属的不同观点进行介绍与评析,介绍两种较为主流的观点:存款名义人占有说和银行占有说;其次对存款的性质进行论述,我国目前对存款性质主要有物权说与债权说两种不同观点,笔者赞同存款的双重属性的观点,即存款的属性应当包括存款现金和存款债权两种不同性质,而涉及到侵犯他人存款行为的属于对存款债权的侵犯;再次对占有的的内涵进行认定,从占有的要素出发,分析存款的占有归属;最后在解决了存款的性质以及占有问题后,对本案所涉及的手段行为分别从盗窃罪、侵占罪、诈骗罪的症结问题进行分析厘清,得出本案的结论。本文总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案件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案由、案情介绍、分歧意见、争议焦点等四个方面。第二部分:相关问题的法理分析。这部分对本案涉及的理论问题进行分析论述,如中日存款占有理论不同观点的介绍评析;存款性质分析;存款的占有归属;侵犯他人存款手段行为的分析,分析行为人的手段是否符合盗窃罪的“秘密性”、诈骗罪中的“三角诈骗”情形、侵占罪的“代为保管”等方面进行论述。第三部分:本案的分析与结论。通过上述法理的论述分析,得出了银行存款的占有认定,并结合存款的性质等分析行为人薛某的手段行为,最终得出薛某对自己银行卡内的张某存款存在占有,属于代为保管的情形,从而构成侵占罪。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4.3
本文编号:2628843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洪兵;;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关系[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2 陈洪兵;;中国语境下存款占有及错误汇款的刑法分析[J];当代法学;2013年05期
3 秦新承;;认定诈骗罪无需“处分意识”——以利用新型支付方式实施的诈骗案为例[J];法学;2012年03期
4 黑静洁;;存款的占有新论[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年01期
5 徐凌波;;存款的占有问题研究[J];刑事法评论;2011年02期
6 李强;;日本刑法中的“存款的占有”:现状、借鉴与启示[J];清华法学;2010年04期
7 陈兴良;;挂失并取走自己账户下他人款项构成盗窃罪[J];中国审判;2010年05期
8 黎宏;;论财产犯中的占有[J];中国法学;2009年01期
9 黎宏;;论存款的占有[J];人民检察;2008年15期
10 童伟华;;论日本刑法中的占有[J];太平洋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烨;刑法的特殊财产类型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怡;挂失转走本人银行卡内的他人存款行为之定性[D];西南政法大学;2016年
2 沈桂旺;盗窃罪法益和手段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3 赵驰;侵犯他人存款行为的刑法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4 李荧荧;涉存款犯罪中的占有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5 王东明;论存款的占有[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288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628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