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我国假释制度完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7 14:09
【摘要】:我国假释制度与减刑制度、累进处遇制度、赦免制度和暂予监外执行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其理论基础主要有行刑社会化理论、行刑个别化原则、刑罚经济思想和目的刑论。假释本质上应是罪犯附条件的一项权利,其不仅有助于避免监禁刑的弊端和降低监狱行刑费用,而且有助于罪犯积极改造和重返社会。笔者通过深入司法厅、法院、多所监狱等实践部门进行调研,搜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和数据,在此基础上展开本文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假释制度仍存在着不少缺陷,在观念上表现为深受我国静态刑罚观的负面影响、“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错位,人格矫正的观念偏失;在立法上主要表现为假释专门立法的缺位、有关假释条件中“没有再犯罪危险”的规定不科学;“假释禁止条件”的规定不合理;在司法上主要表现为假释适用的人数偏少、法院审理案件形式化、假释监督程序形同虚设以及罪犯再犯危险性评估机构和标准欠缺等问题。鉴于此,亟待在立法上对我国假释制度进行完善。通过对域外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的假释制度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建议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下,坚持改造罪犯与保障人权并重、实体改革与程序改革并行以及树立运动刑罚观,制定专门的“减刑与假释法”、《社区矫正法》以及探索假释与减刑并重的行刑新格局。具体建议为:从实体上扩大假释适用的范围,对立法上“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规定进行优化,建立假释的再犯危险性专业评估机构,对再犯罪危险评估指标进行细化,将假释的实质条件加以完善,即认真遵守监狱的相关规定,接受劳动教育,有悔改表现的,有关机构对罪犯再犯危险性进行评判后,认为其再犯危险性较低的可以予以假释。同时,将“假释禁止条件”修改为:对累犯和严重暴力性罪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已经执行刑罚三分之二以上的,符合假释条件则可以适用假释,对上述罪犯判处无期徒刑并已经执行刑罚二十年以上的,符合假释条件的,也可以适用假释。此外,建议修改假释撤销的条件,并在行刑阶段提前介入累进处遇制;完善我国假释适用程序,建立统一的“主客观指标权重”监狱考核标准与模式,完善以审理为中心的假释程序,强化假释庭审的检察监督以及增设被害人、罪犯、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假释异议解决机制。同时,在假释期间增设累进处遇制,并处理好假释制度和社区矫正制度的协调与衔接。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924.13
【图文】:

案件,法院审理,统计图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社会各类矛盾凸显,我国各级法院审理的刑事案件数量以及犯罪率呈现不断正比增长的趋势。但是,假释作为帮助罪犯重返社会的关键措施,在实践中长期未被着重关注。如果以减刑作为假释的参照,通过下表,我们可以看出:从 2001 年—2016 年,我国减刑、假释案件的审理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01 年,全国审理的减刑案件为 324405 件,假释案件为 17368 件,减刑案件为假释案件的 18.68 倍;2016 年,审理的减刑案件中,减刑案件数量达到了 649372 件,然而假释只有 23021 件,减刑案件比假释案件多达 28.2 倍。与 2001 年数据相比,减刑案件至 2016 年增长了 100.17%,假释案件至 2016 年只增长了 32.55%。而且,二者相互对比,从 2001 年—2016 年,我国减刑案件平均每年约为 593674 件,假释案件平均每年约为 36736 件,减刑案件平均每年约为假释案件的 16 倍。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我国假释数量少、适用偏低的情况。我国刑罚执行过程中减刑制度占主导地位,而假释适用仍然较少,实际上体现了“减刑为主、假释为辅”的行刑格局。

案件,比例


图 2-2 2001—2016 年全国减刑、假释使用比例图[1]表 2-1 2001 年至 2016 年全国减刑、假释适用比例表[2]份 减刑案件数 假释案件数 假释案件001 324405 17368 5.3002 326625 16736 5.1003 328939 20964 6.3004 391484 17963 4.5005 390987 18430 4.7006 429852 20254 4.7007 433033 16906 3.9008 502192 30274 6.0009 480559 32704 6.8010 524006 35724 6.8

法院审理,案件,单位,情况


图 2-3 2001-2016 年全国法院审理假释案件情况 (单位:件)2.我国部分省级单位减刑、假释适用情况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逐渐完善,针对减刑、假释制度,我国刑事立法及司法解释较为统一的规定。但是在行刑实践过程中,由于立法和执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据来源于广东省女子监狱:http://nzjy.gd.gov.cn/,最后访问时间:2019 年 3 月 19 日。2016 年第十一批、第犯不同刑期假释提请情况官网未公布。2017 年官网公布的罪犯假释提请资料内容缺失多,不做参考项列入。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亚平;;减刑、假释的目的反思与制度变革[J];现代法学;2015年06期

2 王宏溥;;刑罚目的观视野下减刑、假释制度诠释与反思[J];中国检察官;2015年21期

3 刘政;;刑罚公平正义视域下的假释程序规范化探索[J];法学杂志;2015年10期

4 董蕾;;社区矫正法律定位再思考[J];法律适用;2014年10期

5 赵新强;;财产刑执行与减刑、假释联动机制探索[J];人民检察;2014年15期

6 程权;彭雯;孟传香;;减刑假释案件开庭审理的法律监督制度研究[J];人民检察;2013年22期

7 高祥阳;许世腾;;减刑假释案件庭审检察监督的制度构建[J];人民检察;2013年10期

8 翟中东;;假释适用中的再犯罪危险评估问题[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11期

9 刘天响;;减刑、假释开庭审理形式化之检讨[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11期

10 方明;王振;;刑罚执行监督问题研究[J];河北法学;2009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宇航;我国假释适用现状及对策[D];沈阳师范大学;2018年

2 陈伟;假释程序中的被害人参与权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3 胡天翔;减刑假释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4 吴白凤;我国假释率偏低的法律完善[D];暨南大学;2016年

5 何萍;S地区监狱减刑和假释调研报告[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6 杨辉;论我国假释制度的完善[D];吉林大学;2015年

7 高颖颖;司法公开语境下的减刑假释程序完善[D];山东大学;2014年

8 焦滟;对假释制度中再犯罪风险评估的研究与思考[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9 温志强;河北省某监狱假释状况调研报告[D];河北大学;2013年

10 杜亮;刑罚轻缓化视野下我国假释制度的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452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7452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3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