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正犯的中国命运
发布时间:2021-06-03 20:39
间接正犯是德国刑法确认的犯罪参与类型,也是我国刑法理论接纳甚至约定俗成的理论概念。但是,立足于我国犯罪成立理论转向阶层犯罪论体系与双层制犯罪参与体系的语境,根据行为共同说、限制从属性说、不法共犯论(因果共犯论)、限制正犯等概念、学说与逻辑,直接正犯、共同正犯、共犯(教唆犯、帮助犯)等概念,已经足以适当解决直接实施、共同实施、利用操纵、教唆、帮助他人实施犯罪等犯罪参与形态的定罪与处罚,间接正犯概念仅剩学术史考察和比较法研究的价值,其原初用以填补刑罚处罚空隙的功能已经丧失殆尽。因此,间接正犯概念应当在中国刑法教义学中寿终正寝。
【文章来源】:比较法研究. 2019,(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一、刑法知识转型、犯罪体系重构与间接正犯的肯否
二、犯罪参与体系与间接正犯的肯否
三、犯罪参与本质与间接正犯的肯否
四、正犯概念与间接正犯的肯否
五、共犯性质与间接正犯的肯否
六、共犯处罚根据与间接正犯的肯否
七、间接正犯概念的消解———私见的具体展开
八、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间接正犯概念的必要性——对基于区分制正犯体系的否定说之回应[J]. 武晓雯. 清华法学. 2019(03)
[2]阶层体系下间接正犯与教唆犯的区分标准:理论展开与实践检验[J]. 付立庆.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8(06)
[3]《刑法》第29条第1款后段的教义学分析——兼与付立庆教授商榷[J]. 黄旭巍.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8(06)
[4]间接正犯泛化与统一正犯体系的确立[J]. 张伟. 法商研究. 2018(03)
[5]论单一正犯体系视域下间接正犯概念之否定[J]. 黄明儒,王振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6]违法意义上犯罪概念的实践展开[J]. 付立庆. 清华法学. 2017(05)
[7]共犯教义学中的德日经验与中国现实——正犯与主犯教义学功能厘清下的思考[J]. 阎二鹏.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05)
[8]间接正犯概念之否定——单一正犯体系的视角[J]. 刘明祥. 法学研究. 2015(06)
[9]犯罪概念的分层含义与阶层犯罪论体系的再宣扬——以“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规范理解为切入[J]. 付立庆. 法学评论. 2015(02)
[10]正犯与共犯之区别[J]. 郑泽善. 时代法学. 2014(05)
本文编号:3211216
【文章来源】:比较法研究. 2019,(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一、刑法知识转型、犯罪体系重构与间接正犯的肯否
二、犯罪参与体系与间接正犯的肯否
三、犯罪参与本质与间接正犯的肯否
四、正犯概念与间接正犯的肯否
五、共犯性质与间接正犯的肯否
六、共犯处罚根据与间接正犯的肯否
七、间接正犯概念的消解———私见的具体展开
八、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间接正犯概念的必要性——对基于区分制正犯体系的否定说之回应[J]. 武晓雯. 清华法学. 2019(03)
[2]阶层体系下间接正犯与教唆犯的区分标准:理论展开与实践检验[J]. 付立庆.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8(06)
[3]《刑法》第29条第1款后段的教义学分析——兼与付立庆教授商榷[J]. 黄旭巍.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8(06)
[4]间接正犯泛化与统一正犯体系的确立[J]. 张伟. 法商研究. 2018(03)
[5]论单一正犯体系视域下间接正犯概念之否定[J]. 黄明儒,王振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6]违法意义上犯罪概念的实践展开[J]. 付立庆. 清华法学. 2017(05)
[7]共犯教义学中的德日经验与中国现实——正犯与主犯教义学功能厘清下的思考[J]. 阎二鹏.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05)
[8]间接正犯概念之否定——单一正犯体系的视角[J]. 刘明祥. 法学研究. 2015(06)
[9]犯罪概念的分层含义与阶层犯罪论体系的再宣扬——以“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规范理解为切入[J]. 付立庆. 法学评论. 2015(02)
[10]正犯与共犯之区别[J]. 郑泽善. 时代法学. 2014(05)
本文编号:3211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211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