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罪与出罪:我国《刑法》第13条的功能解构
发布时间:2021-11-23 15:05
对我国《刑法》第13条"前段"和"但书"的定位,理论上历来存在争议。现有的研究或不具有普遍适用性,或不能妥当解释"前段"与"但书"之间的矛盾。事实上,应分别从立法和司法层面理解"前段"和"但书"的内容,即在将"前段"解释为立法层面要求的前提下,借助刑事责任理论将"但书"解读为刑事责任实现后的出罪权。如此理解,不仅能为刑法修改完善提供法律根据,也能在增强刑法积极一般预防作用的同时,限制刑法立法权。"但书"的核心在于将刑事责任已经实现的案件,及时从刑事司法程序中"解脱"出来,该权力的运用既不会破坏犯罪构成的定型性功能,也不会助推司法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文章来源】:政治与法律.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一、“前段”与“但书”应当共存
(一)“但书”的存在具有必要性
(二)“前段”与“但书”属不同层面的表达
二、“前段”是立法层面的要求
三、“但书”是对司法出罪的赋权
(一)“但书”是司法层面的要求
(二)“但书”是立法对司法者的赋权
(三)“但书”的实质是司法出罪权
1.刑事责任可以以多元化的方式实现
2.“但书”出罪的前提是刑事责任已经实现
四、“但书”的司法赋权具有合理性
(一)通过“但书”出罪不会破坏犯罪构成定型性
(二)通过“但书”出罪不会导致司法者滥用自由裁量权
五、余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出罪及其正当性根据研究[J]. 孙本雄. 法律适用. 2019(23)
[2]“但书”在阶层式犯罪构成体系中的定位问题[J]. 敦宁. 江西社会科学. 2018(07)
[3]“但书”出罪的学理争议、实证分析与教义学解构[J]. 崔志伟.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8(02)
[4]“法益可恢复性犯罪”概念之提倡[J]. 庄绪龙. 中外法学. 2017(04)
[5]法治语境下盗窃罪治理模式探究——基于犯罪统计的分析[J]. 卢建平,刘传稿. 现代法学. 2017(03)
[6]中国刑法最新修正宏观争议问题研讨[J]. 赵秉志. 学术界. 2017(01)
[7]“但书”出罪适用的基础和规范[J]. 储陈城. 当代法学. 2017(01)
[8]我国刑事诉讼的目的:理论反思与体系重构——以《刑事诉讼的目的》为参照[J]. 付奇艺. 犯罪研究. 2016(03)
[9]刑法知识转型与“但书”的理论重构[J]. 王华伟. 法学评论. 2016(01)
[10]刑法事后自动恢复制度构建[J]. 闫雨. 社会科学家. 2015(07)
本文编号:3514129
【文章来源】:政治与法律.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一、“前段”与“但书”应当共存
(一)“但书”的存在具有必要性
(二)“前段”与“但书”属不同层面的表达
二、“前段”是立法层面的要求
三、“但书”是对司法出罪的赋权
(一)“但书”是司法层面的要求
(二)“但书”是立法对司法者的赋权
(三)“但书”的实质是司法出罪权
1.刑事责任可以以多元化的方式实现
2.“但书”出罪的前提是刑事责任已经实现
四、“但书”的司法赋权具有合理性
(一)通过“但书”出罪不会破坏犯罪构成定型性
(二)通过“但书”出罪不会导致司法者滥用自由裁量权
五、余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出罪及其正当性根据研究[J]. 孙本雄. 法律适用. 2019(23)
[2]“但书”在阶层式犯罪构成体系中的定位问题[J]. 敦宁. 江西社会科学. 2018(07)
[3]“但书”出罪的学理争议、实证分析与教义学解构[J]. 崔志伟.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8(02)
[4]“法益可恢复性犯罪”概念之提倡[J]. 庄绪龙. 中外法学. 2017(04)
[5]法治语境下盗窃罪治理模式探究——基于犯罪统计的分析[J]. 卢建平,刘传稿. 现代法学. 2017(03)
[6]中国刑法最新修正宏观争议问题研讨[J]. 赵秉志. 学术界. 2017(01)
[7]“但书”出罪适用的基础和规范[J]. 储陈城. 当代法学. 2017(01)
[8]我国刑事诉讼的目的:理论反思与体系重构——以《刑事诉讼的目的》为参照[J]. 付奇艺. 犯罪研究. 2016(03)
[9]刑法知识转型与“但书”的理论重构[J]. 王华伟. 法学评论. 2016(01)
[10]刑法事后自动恢复制度构建[J]. 闫雨. 社会科学家. 2015(07)
本文编号:35141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514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