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维权的罪与非罪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4 10:24
当前,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在面临权利侵害时会选择以一己之力解决。过度维权频频出现,有的甚至构成了犯罪。然而过度维权的法律概念在我国还未明确,“同案不同判”日益严重。过度维权如何认定,能否定性为敲诈勒索罪,对此依然众说纷纭。基于此,本文挑选出三类代表性案件以分析案例共性,总结我国过度维权的概念及特征,将其与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结合起来论证,得出最终的结论。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首先界定过度维权的具体概念及产生原因。针对过度维权的研究成果,笔者目力所及之处,研究者都是选择关注不同的类型或者站在不同的角度考察,因而得出了不同结论。为了更好的研究和探讨并得出更客观的结论,本部分先要解决过度维权的概念、特征及产生原因的问题。第二章,维权行为的司法认定现状。本章首先选取了3种代表性的类型:消费类维权、上访类维权和劳资类维权。对这三种案例进行分析,简单分析维权行为与敲诈勒索行为的争议点。二是通过案例来分析一下维权行为的法律依据,重点在于厘清权利行使的法律依据以及金额索要的法律依据。第三章,以敲诈勒索罪的主观构成要件和客观构成要件为切入点,将非法占有目的及客观行为手段做详细论述,...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过度维权的产生原因及定性
第一节 过度维权的概念
第二节 过度维权的特征
一、维权主体的特殊性
二、维权行为的有因性
三、维权手段的过当性
四、权利主张的不合理性
第三节 过度维权的产生原因
一、法律规定滞后催生过度维权行为
二、被维权者的不当态度促使矛盾升级
三、法律知识淡薄导致维权方式不当
第二章 过度维权的司法认定及依据探讨
第一节 典型案例及其问题所在
一、消费类过度维权
二、上访类过度维权
三、劳资类过度维权
第二节 过度维权的法律依据探讨
一、维权行为中权利行使的依据
二、维权金额标准的法律依据
第三章 过度维权与敲诈勒索之界限认定
第一节 敲诈勒索罪之概念及基本构成
一、主观构成要件之非法占有目的
二、客观构成要件之威胁或胁迫手段
第二节 过度维权与敲诈勒索的具体界限与区别标准
一、过度维权“非法占有目的”之认定
二、过度维权“索要手段”之认定
第三节 司法实践中焦点问题的具体区分
一、消费者维权行为与敲诈勒索的区分
二、上访维权行为与敲诈勒索的区分
三、劳资维权行为与敲诈勒索的区分
第四章 过度维权的法理思考及司法处理原则
第一节 过度维权的法理思考
一、过度维权的法理再思考
二、过度维权的合法成分与非理表现
第二节 司法处理原则与规制
一、刑法价值协调原则
二、私法自治原则
三、刑法谦抑原则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扩张与限制:过度维权行为与敲诈勒索罪界分[J]. 李会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2]刑民交叉案件中“先刑观念”的反思与批评[J]. 杨兴培. 法治研究. 2014(09)
[3]刑法谦抑性是如何被搁浅的?——基于定罪实践的反思性观察[J]. 石聚航.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4(01)
[4]刑事案例评析教学师生互动机制研究[J]. 杨兴培.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 2012(01)
[5]“表演型上访”:作为弱者的上访人的“武器”[J]. 尹利民.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1)
[6]债权行使与财产罪[J]. 童伟华. 法治研究. 2011(10)
[7]敲诈勒索与行使权利的界限[J]. 柏浪涛,谷翔. 法律适用. 2010(10)
[8]对过度维权行为的刑法评价[J]. 沈志民.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0(01)
[9]对过度维权行为的刑法评价[J]. 沈志民. 北方法学. 2009(06)
[10]消费纠纷领域敲诈勒索罪的认定[J]. 肖本山. 法学. 2009(05)
博士论文
[1]论私力救济[D]. 徐昕.清华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过度维权行为与敲诈勒索罪的界分[D]. 徐晨亮.南昌大学 2018
[2]敲诈勒索罪司法认定标准的社会相当性理论重建[D]. 张楠.吉林大学 2018
[3]过度维权中敲诈勒索罪的认定[D]. 刘盛男.吉林大学 2017
[4]过度维权与敲诈勒索罪的界分[D]. 沈禹馨.天津师范大学 2017
[5]权利行使过程中敲诈勒索的罪与非罪[D]. 钟高峰.华东政法大学 2013
[6]利用上访要挟政府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D]. 陈峰.西南政法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60948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过度维权的产生原因及定性
第一节 过度维权的概念
第二节 过度维权的特征
一、维权主体的特殊性
二、维权行为的有因性
三、维权手段的过当性
四、权利主张的不合理性
第三节 过度维权的产生原因
一、法律规定滞后催生过度维权行为
二、被维权者的不当态度促使矛盾升级
三、法律知识淡薄导致维权方式不当
第二章 过度维权的司法认定及依据探讨
第一节 典型案例及其问题所在
一、消费类过度维权
二、上访类过度维权
三、劳资类过度维权
第二节 过度维权的法律依据探讨
一、维权行为中权利行使的依据
二、维权金额标准的法律依据
第三章 过度维权与敲诈勒索之界限认定
第一节 敲诈勒索罪之概念及基本构成
一、主观构成要件之非法占有目的
二、客观构成要件之威胁或胁迫手段
第二节 过度维权与敲诈勒索的具体界限与区别标准
一、过度维权“非法占有目的”之认定
二、过度维权“索要手段”之认定
第三节 司法实践中焦点问题的具体区分
一、消费者维权行为与敲诈勒索的区分
二、上访维权行为与敲诈勒索的区分
三、劳资维权行为与敲诈勒索的区分
第四章 过度维权的法理思考及司法处理原则
第一节 过度维权的法理思考
一、过度维权的法理再思考
二、过度维权的合法成分与非理表现
第二节 司法处理原则与规制
一、刑法价值协调原则
二、私法自治原则
三、刑法谦抑原则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扩张与限制:过度维权行为与敲诈勒索罪界分[J]. 李会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2]刑民交叉案件中“先刑观念”的反思与批评[J]. 杨兴培. 法治研究. 2014(09)
[3]刑法谦抑性是如何被搁浅的?——基于定罪实践的反思性观察[J]. 石聚航.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4(01)
[4]刑事案例评析教学师生互动机制研究[J]. 杨兴培.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 2012(01)
[5]“表演型上访”:作为弱者的上访人的“武器”[J]. 尹利民.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1)
[6]债权行使与财产罪[J]. 童伟华. 法治研究. 2011(10)
[7]敲诈勒索与行使权利的界限[J]. 柏浪涛,谷翔. 法律适用. 2010(10)
[8]对过度维权行为的刑法评价[J]. 沈志民.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0(01)
[9]对过度维权行为的刑法评价[J]. 沈志民. 北方法学. 2009(06)
[10]消费纠纷领域敲诈勒索罪的认定[J]. 肖本山. 法学. 2009(05)
博士论文
[1]论私力救济[D]. 徐昕.清华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过度维权行为与敲诈勒索罪的界分[D]. 徐晨亮.南昌大学 2018
[2]敲诈勒索罪司法认定标准的社会相当性理论重建[D]. 张楠.吉林大学 2018
[3]过度维权中敲诈勒索罪的认定[D]. 刘盛男.吉林大学 2017
[4]过度维权与敲诈勒索罪的界分[D]. 沈禹馨.天津师范大学 2017
[5]权利行使过程中敲诈勒索的罪与非罪[D]. 钟高峰.华东政法大学 2013
[6]利用上访要挟政府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D]. 陈峰.西南政法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609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660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