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承继共犯的刑事责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9 16:19

  本文关键词:承继共犯的刑事责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承继共犯,是指先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后行为人参与进来,两行为人继续实施余下犯罪行为的一种共同犯罪形态。现阶段,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承继性共同犯罪越来越普遍,实务中对此类案件的重视程度却未相应提高,此类犯罪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而片面地选择将承继共犯归为一般性的共同犯罪范畴,适用共同犯罪的相关规定来认定承继共犯人的刑事责任,此外我国刑事法律规范对承继共犯规定尚属一片空白。不成熟理论研究使得承继共犯在中国的适用举步维艰,我国虽有多种的承继共犯学说,但各学说之间存在较大的争议,在理论上难以达成一致意见。未能达成共识的承继共犯理论很难发挥指导实践操作的目的。当前加深对承继共犯刑事责任的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针对此现状,为了更好的研究承继共犯刑事责任,践行尊重与保障人权的刑事理念,通过对承继共犯系统的分析,知悉承继共犯能普遍存在于不同犯罪类型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其次,通过对国内外学说释析,知晓承继共犯刑事责任的关键是后行为人刑事责任的问题,并深入了解了国内外现有学说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为研究承继共犯的刑事责任指明了方向;最后,从一般性共同犯罪的刑事责任入手,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承继共犯的刑事责任,最终得出承继共犯刑事责任承担的标准,并着重分析了承继共犯的基本责任与结果加重责任。通过对承继共犯概念、特征、存在领域、现状及国内外学说的分析,对承继共犯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在承继共犯刑事责任认定上,更加坚定肯定说与否定说的不可取性,承继共犯后行为人需对先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或者完全不需承担刑事责任的主张过于武断,因此对承继共犯后行为人的行为做具体分析,抛开承继共犯刑事责任“一般思维模式”的束缚,站在一个新的立场去定性后行为人的行为性质,进而适用罪刑相适应的刑罚去惩罚后行为人,维护社会秩序,实现刑事立法所追求的目的。当前承继共犯的学说可能具有其积极的意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犯罪形式呈复杂化与多样化趋势,理论上的滞后性使得有些学说不适合继续适用于承继共犯的刑事责任认定。很有必要完善现有的承继共犯学说,使其能够适应与现实的需要。拿德国与日本来说,两国能将相关学说运用于具体的案件审理,并且通用的刑法教科书有承继共犯理论的相关记载。而在中国对承继共犯的研究十分有限,刑事法律中缺少对承继共犯的规定,法检系统只是单纯的依据“部分行为全部责任”之原则,去判定后行为人应承担的刑事责任。建立在知悉现有承继共犯的现状及适用窘境的基础之上,创造性的提出了承继共犯刑事责任界定标准,即从承继共犯的概念、构成要件等诸方面入手,当行为人的行为完全符合承继共犯的要求时,则说明此行为人属于承继共犯,就应当适用承继共犯原理来认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即采用后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是否具有利用先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去实施犯罪的标准,界定承继共犯的刑事责任,并进一步完善“利用行为”的认定标准,具体为判断先后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存在“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之因果关系、以“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去定性后行为人的行为性质。
【关键词】:承继共犯 刑事责任 利用行为 主客观一致原则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1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0
  • 一、承继共犯及其适用10-17
  • (一) 承继共犯释义10-12
  • (二) 承继共犯的适用领域12-17
  • 二、承继共犯刑事责任学说评析17-24
  • (一) 国内承继共犯学说的释析17-20
  • (二) 德日承继共犯相关学说释析20-24
  • 三、承继共犯的刑事责任承担24-37
  • (一) 承继共犯发展现状24-25
  • (二) 共犯的刑事责任与承继共犯25-32
  • (三) 承继共犯的刑事责任具体表现32-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0
  • 致谢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卫忠;;论我国刑法中行为犯的概念[J];法学家;2000年03期

2 李希慧,童伟华;论行为犯的构造[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3 张明楷;论短缩的二行为犯[J];中国法学;2004年03期

4 任海涛;;单一行为犯之承继共同正犯研究[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魏修臣;;行为犯概念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9年28期

6 刘权坤;;行为犯研究[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刘晓莉;计拓;;生产、销售假药罪作为行为犯的刑法经济评析[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6期

8 刘红艳;;论短缩二行为犯及其共犯形态[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9 刘红艳;;短缩二行为犯犯罪形态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10 ;女邻居的行为犯不犯法?[J];农村天地;1994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博士研究生 李怀胜;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也应改为行为犯[N];检察日报;2011年

2 上海市检察院 包健;如何认定渎职罪中行为犯未遂[N];检察日报;2007年

3 韩城市检察院公诉科科长 刘朝阳;从方法行为犯如何定罪引发的探讨[N];西部法制报;2010年

4 尚召生 谈 强;抗拒检查逃跑劫车的行为如何定罪?[N];人民法院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孙铭;“行为犯”模式核定骗贷罪[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6 戴娟;对介绍卖淫罪的几点思考[N];江苏法制报;2005年

7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秉志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法学博士 肖中华;如何确定隔地犯的行为和结果[N];人民法院报;2003年

8 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覃剑峰邋山东政法学院讲师 安军;认定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应注意的两个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8年

9 彭阳春;他的行为不应构成诽谤错误[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2年

10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孙颖菲;运输毒品罪形态的认定[N];人民法院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霜;刑法中的行为概念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顺坡;复合行为犯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韩士队;行为犯若干问题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魏修臣;行为犯的概念及其未完成形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刘红艳;论短缩的二行为犯[D];湘潭大学;2009年

5 陈睿;试论连续行为犯[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杨曦;复合行为犯犯罪形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何兰;行为犯立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8 李永;复合行为犯基本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胡雪;复合行为犯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郭启伟;行为犯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承继共犯的刑事责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91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791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1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