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袭警行为入刑之评判

发布时间:2017-05-20 13:20

  本文关键词:袭警行为入刑之评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中国袭警案件日益增多,袭警现象呈现“数量上不断增加,程度上愈演愈烈,形势上日益严峻”的特点。袭警行为不仅威胁着警察的人身安全,也破坏了有序的执法环境,增加了群众的不安全感,更是对执法权威和法律尊严的损害。为了更好地保障警察的人身安全,惩治袭警行为,《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妨害公务罪)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五款:“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①袭警行为正式入刑。袭警行为的入刑回应了社会关切,彰显了社会主义法治和正义。然而,有些学者认为,袭警行为的入刑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还有一些学者表示,用“妨害公务罪”规制袭警行为存在弊端,只有在刑法中单独设立“袭警罪”,才能更好地保护警察权益。袭警行为入刑究竟利弊几何?增设袭警罪到底有无必要?学界对此看法不一,本文将予以详细阐释。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五款作为《刑法修正案(九)》新增的条款,在理解和适用上都会遇到许多问题,亟需进行解释。比如,袭警行为必须受到法律规制,但“袭”字本身也表明这种行为是恶意的、不合法的,如果行为人只是向警察争取法律赋予的权利,或者是为了反抗警察不守法的行为,就不能称这样的行为是“袭警行为”。显然,我们对“袭警行为”的认定还有探讨的空间,对“袭警条款”的适用也有商榷的余地,学界对此鲜有讨论,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笔者拙文,对数起典型的袭警案件进行了剖析,并在比较法的视野下考察不同学术观点,对袭警行为入刑进行了多角度的评判。本文的现实意义在于:通过分析袭警行为的特点、成因及危害,探讨袭警行为入刑的利弊,考察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五款的含义与适用条件,最终促进“袭警条款”发挥功效,达到遏制和减少袭警行为的目的。本文除前言和结语外,由以下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袭警行为入刑的背景”。对袭警行为入刑进行评判的前提,是要明确袭警行为入刑的背景。本部分介绍了我国袭警现象的现状、袭警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危害,由此说明袭警行为入刑的正当性与必要性。第二部分,“国内外刑法对袭警行为的规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了解外国刑法对袭警行为的规制情况,并将我国规定与之比较,能够发现不足,并为我们分析袭警问题提供新的思路。第三部分,“袭警行为入刑的利弊分析”。虽然袭警行为入刑是正当的,也是必须的,但是仍有学者指出,袭警行为入刑存在弊端。此外,还有学者表示,仅将袭警行为入刑不足以惩治袭警犯罪,必须在刑法中单独设立袭警罪。笔者通过分析,分别对上述两个观点进行了批驳,论述了袭警行为入刑的重要意义。第四部分,“对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五款的解读”。虽然袭警行为入刑具有重要意义,但这并不表示,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五款的规定是完美无瑕的。该款只有一句话,用词相当抽象凝练,其语意丰富的同时也给人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亟需解释方能适用。在这一部分,笔者对“袭警条款”做出了自己的理解。第五部分,“对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五款适用问题的探讨”。由于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五款是新增条款,在适用中会遇到许多问题。笔者尝试归纳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解答,希望藉此促进“袭警条款”发挥功效。
【关键词】:袭警行为 刑法规制 法律解释 法律适用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4.3
【目录】:
  • 摘要3-5
  • Abduct5-9
  • 引言9-10
  • 一、袭警行为入刑的背景10-16
  • (一) 我国袭警现象概述10-11
  • (二) 袭警现象产生的原因11-14
  • (三) 袭警行为的危害14-16
  • 二、国内外刑法对袭警行为的规制16-20
  • (一) 外国刑法对袭警行为的规制16-18
  • (二) 我国刑法对袭警行为的规制18-19
  • (三) 中外规定之比较19-20
  • 三、袭警行为入刑的利弊分析20-27
  • (一) 袭警行为入刑的必要性20-21
  • (二) 对袭警行为入刑负面评价的回应21-24
  • (三) 对增设袭警罪呼吁的回应24-27
  • 四、对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五款的解释27-32
  • (一) “袭警条款”的理解歧义27
  • (二) “袭警条款”的解释原则27-28
  • (三) 对“袭警条款”的解释28-32
  • 五、对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五款适用问题的探讨32-38
  • (一) “袭警条款”的正确适用32-34
  • (二) “袭警条款”适用的衍生问题34-38
  •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2
  • 致谢42-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岭;插翅难逃——永城“8·2”特大抢劫、袭警案侦破始末[J];公安月刊;2001年11期

2 王龙天;;袭警的类型、特点及危害[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3 张全忠;梅振中;;1.04泰安袭警案对反贪协查工作的警示[J];中国检察官;2011年06期

4 高列兵;佘军奇;;泰安“1·4”袭警案对民警使用武器问题的思考[J];警察实战训练研究;2011年03期

5 熊鹰;袭警案的教训与启示[J];河南公安学刊;1997年04期

6 熊鹰;“97·1·7”袭警案中的教训与启示[J];公安论坛;1997年03期

7 若禹;;如何消解上海袭警案的“民意偏见”[J];民主与法制;2008年16期

8 童大焕;;不要把杨佳袭警案仅当成个案[J];杂文选刊(上旬版);2008年09期

9 ;震惊全国的杨佳袭警案始末[J];章回小说(下半月);2010年09期

10 毛寄萍;反思袭警案[J];人民公安;2000年1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郭宏鹏 黄辉 通讯员 陈立伟;南昌袭警嫌疑人全部归案[N];法制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罗旭;袭警频发引出的话题[N];光明日报;2005年

3 通讯员 谭志勇;袭警案遇害民警被追授全国公安一级英模[N];北京日报;2006年

4 周立权;警察频频遭袭,是否该设“袭警罪”?[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5 左崇年;“最牛”袭警案背后的沉痛[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6 记者 李刚;上海袭警案侦查完毕[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7 记者 吕东;银川依法严肃处理“8·02”暴力袭警案[N];人民公安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郑赫南;刘代表第十次建议增设“袭警罪”[N];检察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徐伟;权威专家“重绘”2008袭警案心理图像[N];法制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黄明健 唐晓勇;设袭警罪是更好地维护法律权威[N];人民公安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骅;袭警行为入刑之评判[D];南京大学;2016年

2 李志强;我国设立袭警罪的立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刘国斌;我国袭警案件的防控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钟少丽;论袭警罪之设立[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5 郭颖俊;论袭警行为的刑法规制[D];苏州大学;2013年

6 彭琳玲;袭警行为刑事立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7 李国;刑法增设袭警罪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8 李海燕;我国近年袭警犯罪实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9 吴秀云;论袭警行为的刑事立法化[D];南昌大学;2008年

10 张文真;袭警罪立法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袭警行为入刑之评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17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817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2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