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犯缓刑适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未成年犯缓刑适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未成年人犯罪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对未成年罪犯施加刑罚,不仅是为了对其惩罚,更要注重体现刑罚的教育矫正功能。缓刑作为非监禁刑的一种,在对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中有天然的优势。《刑法修正案》(八)对未成年犯的缓刑适用做出了一定改进,但是这些改进并不能满足缓刑制度对未成年犯刑罚适用的发展要求。因此,本文通过对我国未成年犯缓刑适用予以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其原因,并且针对这些问题与原因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与建议。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约三万两千字。结构如下:第一部分:未成年犯缓刑概述。这部分内容首先陈述了缓刑的概念,并且描述了缓刑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其次对未成年人与未成年犯进行了界定,并且描述了当前未成年犯文化程度低、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手段智能化等特点;最后说明当前我国的刑事政策、司法经验等都在促进未成年犯的缓刑适用。第二部分:未成年犯缓刑适用的理论基础。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论述未成年犯缓刑适用契合未成年人应当遵循的的刑罚社会化、刑罚教育性等刑罚原则;其次阐述刑罚的谦抑性理论对未成年犯缓刑适用提供理论支撑;最后分析未成年犯缓刑适用具有多元价值的理论支撑,主要体现在能够避免监禁刑的弊端、保持未成年犯的社会性、促进未成年犯的自我改造等几个方面。第三部分:未成年犯缓刑适用的现状与问题。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未成年犯缓刑适用的具体情况,本部分通过实证统计描述了我国未成年犯缓刑适用的现状;其次,透过现象分析问题,客观揭示了我国未成年犯缓刑适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未成年犯的缓刑适用率较低、缓刑适用不规范、适用范围较窄等情形。第四部分:未成年犯缓刑适用问题的原因分析。未成年犯缓刑适用率较低、缓刑适用不规范等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主要表现为:未成年犯缓刑适用条件太过狭窄、适用标准比较模糊、人格调查制度的缺乏以及缓刑考察监督的不完善等,这一系列问题都严重阻碍了我国未成年犯缓刑适用的科学发展。第五部分:未成年犯缓刑适用的完善。本部分是针对我国未成年犯适用缓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而提出的具体完善建议。主要路径为:适当拓宽我国对未成年犯适用缓刑的条件、建立相对具体明确的未成年犯缓刑适用标准、建立未成年犯的人格调查制度等,通过以上措施使我国未成年犯的缓刑适用更加合理与规范。
【关键词】:未成年犯 缓刑 缺陷 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4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1
- 一、未成年犯缓刑概述11-18
- (一)缓刑的概念及其发展11-13
- (二)未成年犯及其特点13-16
- (三)未成年犯缓刑介绍16-18
- 二、未成年犯缓刑适用的理论基础18-23
- (一)未成年犯缓刑适用契合未成年人刑罚原则18-20
- (二)刑罚谦抑性理论促进未成年犯的缓刑适用20-21
- (三)未成年犯缓刑适用具有多元价值理论支撑21-23
- 三、未成年犯缓刑适用的现状与问题23-28
- (一)未成年犯缓刑适用的现状23-26
- (二)未成年犯缓刑适用的问题26-28
- 四、未成年犯缓刑适用问题的原因分析28-37
- (一)未成年犯的缓刑适用条件过严29-30
- (二)未成年犯的缓刑适用标准模糊30-31
- (三)未成年犯的缓刑适用缺乏保障性程序31-33
- (四)未成年犯的缓刑考察不规范33-37
- 五、未成年犯缓刑适用的完善37-49
- (一)拓宽未成年犯缓刑适用的条件37-39
- (二)明确未成年犯缓刑适用的标准39-40
- (三)完善未成年犯的社会调查制度40-42
- (四)增设未成年犯缓刑适用的听证程序42-43
- (五)完善未成年犯的缓刑考察43-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晓宇;蒋潇锋;;论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体系的完善[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2期
2 张亚平;;论未成年犯缓刑考察制度之完善[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张雪筠;;未成年犯的职业生活分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4期
4 孟红;;未成年犯社区矫正中的法律主体研究[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贾洛川;;未成年犯改造的价值新取向:拯救生命[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5期
6 陈维旭;刘向阳;;美国对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项目[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孟红;虞青松;;未成年犯社区矫正之现实探讨及其制度设计[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孙云云;;试论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机制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2010年11期
9 徐昀;;未成年犯心理矫治的社会建构论之维:方法与应用[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年04期
10 汪勇;;论未成年犯的权利及保障[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万标;;浅议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2 王长征;李康熙;;“严打”以来新收未成年犯的特点及改造对策[A];“严打”政策法律问题研究[C];2002年
3 白汝芬;欧阳仑;常俊红;王东娥;;全日制教学对14—16周岁未成年犯的行为矫正[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孙丰堂;;带“走错路的孩子”回家——Y市未成年犯缓刑适用实证研究[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5 朱海;白学军;;未成年犯与中学生抑制控制能力的比较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王长征;;努力开创少管工作人权保障的新局面[A];中国监狱人权保障——全国监狱人权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张权;;对焦虑、抑郁倾向未成年犯的心理治疗报告[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江西省未成年犯管教所课题组;卢志民;唐江伟;宋园华;;创新未成年犯教育改造模式 努力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把关爱送给未成年犯——“五老”为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犯奉献余热[A];第十七次全国部分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研讨会材料汇编[C];2009年
10 唐志科;潘菲;;对社区矫正中未成年犯的心理矫治工作探析——以上海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为例[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玲;论未成年犯缓刑的扩大适用[N];法制日报;2006年
2 郑杰邋俞露烟;象山对未成年犯进行心理辅导[N];人民法院报;2007年
3 记者 陈娟;中秋回家探亲可由亲属接送[N];人民日报;2006年
4 胡海燕;拟将未成年犯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N];人民政协报;2007年
5 陈文忠;贵池积极感化未成年犯[N];人民法院报;2007年
6 ;殷殷关爱促和谐[N];云南日报;2007年
7 颜景蓉 程萍;对未成年犯应尽可能实施社区矫正[N];江苏法制报;2008年
8 江苏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党委书记、所长 管荣赋;全面开创未成年犯管教事业新境界[N];江苏法制报;2008年
9 游冰峰;苏州成立未成年犯保处基地[N];人民法院报;2009年
10 张洁 记者 吕欣;法官温情感化未成年犯人[N];遵义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永勤;未成年人供述行为的心理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涛;论我国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D];湖南大学;2008年
2 曲学森;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李莉;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探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陈明;未成年犯心理社会能力特征及其干预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3年
5 张壤;异地户籍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6 汪铁柱;未成年犯缓刑适用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7 朱莉;对未成年犯适用缓刑的若干考察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王颖颖;未成年犯出狱后的社会适应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9 钱丽萍;未成年犯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淑臻;暴力攻击型未成年犯自我认识的团体训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未成年犯缓刑适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14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421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