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死缓限制减刑的本质与适用
本文关键词:论死缓限制减刑的本质与适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死缓限制减刑在本质上属于不同于死缓的刑罚执行制度,也属于一种量刑制度。在适用前提上,首先要将死缓限制减刑定位于死刑的替代措施,只针对"死刑过重"而非"生刑过轻";其次,死缓限制减刑在死刑体系中的逻辑应当以死缓—死缓限制减刑—死刑立即执行为顺位;再次,适用死缓限制减刑还要明确死缓的适用范围。在具体适用标准上,被判处死缓的"累犯"的前罪与后罪都应当限定为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缓的"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只包含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犯罪行为;"犯罪情节等情况"只包含在"累犯+8种犯罪"基础上的从重情形。
【作者单位】: 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死缓限制减刑 死刑过重 逻辑顺位 犯罪情节等情况
【分类号】:D924.1
【正文快照】: 为贯彻少杀慎杀的死刑政策和弥补刑罚执行“生刑过轻”、“生死落差过大”的现象,《刑法修正案(八)》在死缓制度的基础上增设死缓限制减刑制度。与死缓制度相比,两者有明显的区别:死缓限制减刑犯需要在两年考验期通过后被“限制”减刑,至少需要服刑2 0年或25年之久,而死缓犯就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望原,刘涛;对科技精英犯罪宜避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从"郑道访案"和"刘应泉案"说开去[J];人民检察;2005年03期
2 成光海;;死刑立即执行与“死缓”界限初探[J];法学杂志;1984年05期
3 胡之芳;何春华;;死缓变更为死刑立即执行核准程序之构建[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王进进;孙琴;;略论我国死刑立即执行中人权的保护[J];中外法学;1993年01期
5 朱虹瑛;;我们期盼自信的司法[J];民主与法制;2011年21期
6 胡之芳;何春华;;死缓变更为死刑立即执行核准程序探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对抢劫、强奸、杀人犯申华忠依法判处死刑立即执行[J];人民司法;1980年01期
8 何显兵;廖斌;;死缓变更为死刑立即执行的特定条件[J];法律适用;2009年09期
9 ;最高法:尽量不判“死刑立即执行”[J];共产党员;2011年14期
10 肖世杰;;死刑立即执行制度替代措施初论——我国现阶段限制死刑的司法途径[J];江淮论坛;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忠民;以“死缓”替代“死刑立即执行”[N];南方周末;2005年
2 刘志伟;通过死缓减少死刑立即执行的路径探究[N];法制日报;2013年
3 袁祥;家庭邻里纠纷激化案件慎用死刑立即执行[N];光明日报;2007年
4 记者 徐伟;是否应判死刑立即执行成庭审焦点[N];法制日报;2010年
5 吴兢;被害方过错,慎用死刑立即执行[N];人民日报;2007年
6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检察院 登封市人民法院 宋君华 贾瑞霞;应将“死刑”修改为“死刑立即执行”[N];检察日报;2011年
7 王俊杰;再审李昌奎案“伤害法治”吗?[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8 游春亮;如此恶性案件为何不判死刑立即执行[N];法制日报;2007年
9 李国民;要“少杀慎杀”,更要“罪罚相当”[N];检察日报;2011年
10 杜福海;律师崔武:每个犯罪嫌疑人都有一种权利[N];法制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昊;死刑立即执行与死缓界限探索[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叶云;我国死刑立即执行程序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
3 王树锋;酌定情节视角下的死刑立即执行与死缓界限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4 景水平;论死缓限制减刑制度的完善[D];西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论死缓限制减刑的本质与适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14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471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