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司法认定研究
本文关键词: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司法认定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传销活动自上世纪进入我国之后,由于当时相关法律规定的不完善,人民群众对于致富的渴望,以及传销本身的特殊性等原因,这一使用诈骗手段牟取暴利模式,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近年来传销活动愈演愈烈,参与人员众多,涉案金额巨大,影响地域广泛,严重损害正常的社会生活与经济秩序。为维护安定有序的社会经济秩序,打击日益猖獗的传销活动,2013年国家工商总局与公安部等12部门联合开展了打击传销的专项行动。行动期间,全国工商机关共立案调查和移送公安机关传销案件1141件,涉案金额34亿元,清查遣散传销人员6万多人,捣毁取缔传销窝点7683个。另外,早在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在《刑法修正案(七)》中规定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这一新罪名,完善了惩治传销犯罪的刑罚体系,对于打击越来越猖獗的传销犯罪活动具有重大意义。对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进行司法认定研究,有助于发现现行法律规定中的不足,解决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争议问题,以便更好地指导司法实践。本论文通过运用刑法学相关理论成果,全面、系统地对本罪进行分析,揭示本罪与其他易混淆罪名的区别,论述了相关的法律适用问题,以期待对司法实践有所帮助。全文共两万六千多字,除引言和结语,共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犯罪客观方面认定。该部分主要是对本罪的“组织、领导行为”、“情节严重”等内容进行认定。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的行为,本罪为行为犯。此外,通过区分传销与直销,界定本罪的罪与非罪。第二部分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犯罪主体认定。本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应当根据其在传销活动中的身份、作用、地位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积极参加者不应适用于本罪,而应当根据其行为,以相应的罪名追究其刑事责任。此外单位从事传销活动的,同样应当以本罪追究其刑事责任。第三部分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共犯形态。本罪属于必要共同犯罪,认定本罪的共同犯罪行为人时,应当适用刑法总则关于共同犯罪的有关规定,结合主客观事实、行为人在犯罪中的作用等因素,进行综合认定。第四部分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停止形态。本罪一般认定为直接故意犯罪,其同样存在未完成形态与完成形态。认定本罪的停止形态,应该结合行为发展的过程、行为人的主观过错、行为停顿的原因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第五部分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罪数形态。正确区分本罪的罪数形态,原则上应坚持以本罪的构成要件为标准,同时考虑法律的特殊规定,结合行为侵犯的社会关系、行为的个数、行为之间的关系、具体案情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第六部分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与相关罪的区别。该部分主要从犯罪构成要件方面,明确本罪与诈骗罪、非法经营罪,以及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等相近罪名的界限。
【关键词】: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犯罪形态 司法认定 疑难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4.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1
- 一、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犯罪客观方面认定11-16
- (一)对“组织、领导行为”的认定11-12
- (二)传销的界定12-15
- (三)对“情节严重”的认定15-16
- 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犯罪主体认定16-19
- (一)对组织者、领导者的认定16-17
- (二)关于积极参加者的问题17-18
- (三)单位组织传销活动的问题18-19
- 三、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共犯形态19-22
- (一)本罪属于必要共同犯罪19-20
- (二)本罪共同犯罪的认定问题20-22
- 四、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停止形态22-25
- (一)犯罪预备形态22-23
- (二)犯罪中止形态23-24
- (三)犯罪未遂形态24-25
- (四)犯罪既遂形态25
- 五、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罪数形态25-28
- (一)与虚报注册资本等罪的牵连关系26
- (二)与非法拘禁罪的吸收关系26-27
- (三)与暴力犯罪的数罪并罚关系27
- (四)与诈骗等罪的法条竞合关系27-28
- 六、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与相关罪的区别28-35
- (一)与非法经营罪的区别29-30
- (二)与诈骗罪的区别30-31
- (三)与集资诈骗罪的区别31-32
- (四)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区别32-33
- (五)与非法拘禁等罪的区别33-35
- 结语35-36
- 参考文献36-38
- 致谢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司法认定[J];中国土地;2006年05期
2 安通;;论抢劫罪的司法认定[J];法制与社会;2009年04期
3 黄曙;“以自首论”的司法认定[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02期
4 曾祥生,陈放;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司法认定[J];人民检察;2001年05期
5 郭伟;洗钱罪 司法认定与立法完善[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王玉珏,施坚妍;商业贿赂罪纵横谈——商业贿赂罪的司法认定[J];上海商业;2002年03期
7 王瑞君;司法认定中的显形规范与隐形规则——置于罪刑法定制度构造中[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吴学斌;抢劫罪中“暴力”内涵的司法认定[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9 刘刚;;论男性间强制性肛交行为的司法认定与立法完善[J];理论界;2005年S1期
10 罗朝辉;;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司法认定[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孝晖;;刍议立功的司法认定[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4辑)[C];2008年
2 程林森;;论“形迹可疑”型自首的司法认定[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2辑)[C];2008年
3 孔建祥;;“第三者”、“车上人员”在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险中的角色转换和司法认定[A];浙江省2011年保险法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姚兵兵;;谈驰名商标司法认定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专利法研究(2007)[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杨宏芹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朱铁军;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司法认定中的若干问题[N];人民法院报;2013年
2 王燕玉 周文;江南“五彩”商标第一个戴上桂冠[N];宜兴日报;2007年
3 黄莉邋祁山洪;“欧圣”商标通过司法认定[N];镇江日报;2007年
4 徐小飞;“十倍赔偿”的司法认定[N];人民法院报;2014年
5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 许浩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二庭 金俊;售假案件犯罪金额的司法认定[N];上海法治报;2014年
6 金晓丽;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司法认定[N];江苏法制报;2010年
7 无锡北塘法院刑庭 袁国芳 孙玲;毒品居间行为的司法认定[N];江苏经济报;2010年
8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 王拓;量刑反制定罪:传统司法认定逻辑的必要补充[N];检察日报;2011年
9 驻张家港首席记者 陆晓华;港城企业商标争戴“国字帽”[N];苏州日报;2008年
10 力纳;商标不“驰名”跨行业侵权难认定[N];消费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来友;税务渎职犯罪司法认定疑难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4年
2 王成祥;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成立要件与司法认定问题论[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3 崔增平;论我国公共利益的司法认定[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钊;论揭发型立功的司法认定[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黄煜杰;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司法认定问题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6 单迎娜;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司法认定[D];安徽大学;2011年
7 魏婕;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之司法认定[D];山西大学;2012年
8 沈泽丽;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司法认定若干问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9 李欣;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司法认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10 刘克雷;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司法认定[D];黑龙江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司法认定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9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479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