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以桂林市阳朔县新寨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本文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以桂林市阳朔县新寨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摘要】:相比城市,乡村在交通、经济、技术、意识等诸多层面上落后很多,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在客观上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城乡一体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将乡村建设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美丽乡村"的理念为新时代的乡村建设提供了新的内涵。走访调查了解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和问题,通过景观规划实例分析,并结合相关的理论加以归纳,提炼出符合"美丽乡村"内涵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作者单位】: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关键词】: 美丽乡村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城乡一体化
【分类号】:TU982.29
【正文快照】: 0引言十八大提出了“美丽中国”理念,给城市和乡村的建设带来新的方向,而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成为乡村和城市共同繁荣协同发展的关键。然而,乡村的发展受限于交通、经济、技术和意识的落后,发展起来显得尤其困难,是广大学者需要共同探讨的难题。“美丽乡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成波;周波;丁海容;艾南山;陈洋;;西部中小城市工业园区生态建设策略研究——以重庆永川市工业园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6期
2 曾艺君;钟军立;;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3 陈贤;龚元圣;;基于苗木生产视角探讨城市园林建设[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9期
4 杨金;龚元圣;陈贤;;刍论园林绿化城市景观的生态设计[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3期
5 岳毅平;吴惠敏;;发展乡村园林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高欢;黄超;;城市绿地系统文化特色研究——以安徽省铜陵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张毅川,陈亮明,乔丽芳,姚连芳;城市化进程中的景观资源及其保护——以河南省新乡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7期
8 赵旭阳;刘立;;滹沱河岗黄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功能评价与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5期
9 袁丽丽;;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6期
10 胡蓉;邱道持;王昕亚;莫燕;张莲;;耕地与田园城市的思考——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克福;;安徽废弃矿区的生态恢复和开发利用研究[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理科卷)[C];2005年
2 苏建雷;王宁;姚翔;;城市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理论及措施[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李壁成;方炫;;黄土高原乡村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与生态经济功能区试验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4 荆福全;;城市景观生态环境设计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5 陈勇;;四川西部山区民族聚落生态分区研究[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成六三;李妍均;吴普特;赵西宁;;县域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建设的响应[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丁向华;王挺之;罗良伟;姜照勇;;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研究——以成都市三河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8 王帅;丁圣彦;梁国付;;黄河中下游典型地区农业景观格局的热环境效应——以中牟县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9 代秀龙;赵楠;;基于规划管理的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要素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陈妍;;基于农民行为心理的村庄规划设计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兴东;徐州市城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高晓阳;甘肃河西大麦麦芽干燥控制系统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伍学进;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鲁为华;短期围栏封育下退化绢蒿荒漠草地更新特征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5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钱一武;北京市门头沟区生态修复综合效益价值评估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陈春雷;多尺度林业遥感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李波;云南旅游地质景观类型与区划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胡文英;元阳哈尼梯田景观格局及其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王佩环;景观概念设计中审美重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军;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柳州市生态用地规划布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易兴翠;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潘妍宇;山地煤矿区土地复垦规划与设计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京钊;基于LUCC与RS/GIS的济南市生态安全评价[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吴鹏;城市公园改造中文化的延续[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6 宋娜;植物景观空间营造中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于斯惟;野生动物园规划与设计初探[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8 都晓璐;居住区湿地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9 张杰;城市公园周边建设用地景观及环境控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10 盖晓媛;杭州市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广艳,方红英,蒋乐其;义乌市上溪镇城乡一体化社区布局规划探索[J];规划师;2005年S1期
2 杜白操;;论城乡一体化必不可缺的五大支撑[J];小城镇建设;2009年12期
3 马红杰;桂琳;;探村偶得——乌托邦梦想与城乡一体化现实的对视[J];北京规划建设;2010年02期
4 董晓莉,周波;加快城镇体系规划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四川山地欠发达地区城镇体系规划研究[J];四川建筑;2005年S1期
5 王振亮;城乡一体化的误区——兼与《城乡一体化探论》作者商榷[J];城市规划;1998年02期
6 李治;褚延萍;;推行“迁村并点” 打破“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之政策探讨[J];价值工程;2010年30期
7 黄国胜;陈宗兴;;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8 韦薇;赵兵;;关于城乡一体化绿地系统规划问题的思考[J];广东园林;2010年05期
9 吴海燕;《义乌市城乡一体化社区布局规划》的编制与探索[J];规划师;2005年S1期
10 ;郑州规划建设“城乡一体化”省会[J];城市规划通讯;2008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薇;朱京海;王晓臣;;区域城乡一体化下实现低碳城市的有效途径——热电一体化[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车生泉;林源祥;;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景观生态格局分析[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3 尹潘;;城乡一体化模型在城乡总体规划中的应用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彭震;;资源型城市城乡一体化规划探讨[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5 刘秀晨;;构建城乡一体的绿地系统[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6 林建永;吴永兴;;以“城乡一体化”为指向,促进上海空间布局协调发展[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7 林德高;王贤萍;张磊;;嘉兴市区城乡一体化供水规划[A];浙江省2005年给水排水论文集[C];2005年
8 田高平;;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规划[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9 欧明华;;关于城市与乡村过度领域规划思考[A];西南六省、区、市七方土木建筑工程学会第二十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赵保平;赵晓东;秦绍玲;张占国;董莹莹;;加强大遗址保护,构建城乡一体化生态良好的山水园林新格局[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勇庆威;环翠区环卫管理实现城乡一体化[N];威海日报;2010年
2 记者 洪和胜 实习生 陈文燕;大溪力推环卫城乡一体化[N];台州日报;2006年
3 刘丽媛;成都:以规划为基础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N];中国建设报;2009年
4 杨继祥;市容考评下半年进农村[N];厦门日报;2008年
5 记者 徐黎明;南昌拟规划城乡一体化生态城[N];江西日报;2009年
6 坤文;昆明市:百村试点领跑“城乡一体化”[N];中华建筑报;2006年
7 记者 马基随 通讯员 王伟;严格管理 科学规划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N];商丘日报;2009年
8 记者 邓晋伟 次卓玛;构建城乡一体化“大园林”体系[N];拉萨晚报;2010年
9 记者 王健;全市乡村保洁员已达6500多人[N];南京日报;2008年
10 吴劲松;新民居建设提速城乡一体化[N];昆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世峰;大城市边缘区的形成演变机理及发展策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刘纯青;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3 熊向宁;转型期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的规划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杨章贤;信息时代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响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董欣;网络化:关中—天水经济区空间发展策略及规划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李长虹;可持续农业社区设计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林涛;浙北乡村集聚化及其聚落空间演进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亚飞;中原城市群城乡一体化空间调控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王艳君;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3 刘月琴;城乡一体化小城镇绿地系统研究初探[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4 贺广瑜;城郊型农村建设的规划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黄懿;城郊农村地区整体空间规划方法初探[D];重庆大学;2007年
6 袁柳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业景观之生活美学初探[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7 刘思远;基于水质保障的城乡一体化供水系统改建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陈yN;小城镇的供水体制:现状、问题与对策[D];浙江大学;2011年
9 刘培培;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杨乔伟;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区域空间布局优化研究[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0040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004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