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震作用下地下水对砂质边坡的动力响应和破坏模式的影响分析
本文关键词:强震作用下地下水对砂质边坡的动力响应和破坏模式的影响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砂土边坡 振动台试验 地震动力响应 破坏模式
【摘要】:基于砂质边坡的有限元模型研究地下水位上升对边坡的地震动力响应和破坏模式的影响规律,并开展砂质边坡的振动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近远场地震作用下,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高,边坡的最大水平加速度出现减小的趋势;坡面最大水平位移明显比无水时偏大,近场地震作用下表现更为明显,坡面处的最大水平位移均表现出增大的趋势,远场地震作用对坡脚位置位移影响最大,而近场地震作用对坡顶位置位移影响较大。地震作用下坡脚处超孔隙水压力骤然上升,并出现最大的超孔隙水压力值,使得坡脚成为最易的剪切滑出位置;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高边坡的自振周期呈现增加趋势,且最高水位时的自振周期是无水时的2.88倍。无地下水时,在地震和自重联合作用下坡顶首先发生拉裂破坏,表现出明显的鞭梢效应,有地下水时边坡的破坏首先出现在坡脚,并随着超孔隙水压的累积出现剪切破坏。最后通过振动台试验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确定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强震区轨道交通工程抗震研究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砂土边坡 振动台试验 地震动力响应 破坏模式
【基金】:高速度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2012SKL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804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海外名师项目(MS2011BJKJ005)
【分类号】:TU435
【正文快照】: 引言近年来地震引发的滑坡灾害频繁发生,尤其是降雨后坡内地下水位上升,使得边坡滑坡的潜在危险增加。据统计,大约90%的自然边坡和人工边坡的破坏 与渗流有关[1]。相对而言,地震通常持时较短,降雨1.2边坡的有限元模型则可能持续很长时间。表面看来,降雨后发生地震的边坡的高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进;王龙;王首智;林兴元;田华;;关于高边坡勘察设计问题的探析[J];四川地质学报;2013年S1期
2 尹志东;;边坡生态防护工程中的边坡分类和调查工作[J];西部探矿工程;2007年07期
3 王玲;陈伯恒;宋峻;;黄石市一门一西路南侧余家山高边坡整治技术[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7年04期
4 姜永东;鲜学福;易俊;;边坡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5 王静;;城市道路高边坡防治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0期
6 张树学;;浅谈高速边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2期
7 李家春;马保成;田伟平;徐志荣;刘洪;刘相如;;黄土地区公路边坡降雨失稳预报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0年03期
8 何刘;吴光;李东亮;;基于理想坡面形态的三维边坡地震动力三量分布[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11期
9 郑筱彦;;未确定滑面边坡破坏性模型试验方法[J];建筑结构;2013年S1期
10 黄从江;易军;;英坪矿东翼边坡潜在滑坡稳定性评价与治理设计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4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进;王龙;王首智;林兴元;田华;;关于高边坡勘察设计问题的探析[A];四川省地质学会核资源与核勘查工程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2 刘汉东;汪文英;;水电工程高边坡安全度标准研究[A];面向21世纪的岩石力学与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6年
3 刘刚;;三峡库区边坡植物生态防护措施[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任大春;朱国胜;陈劲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永久船闸高边坡渗流监测及其规律性分析[A];2004年水工专委会学术交流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4年
5 郑筱彦;;未确定滑面边坡破坏性模型试验方法[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6 查伟;;浅谈路基边坡的整治[A];2013年1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7 张路青;杨志法;尚彦军;刘英;;锚喷结构边坡表面绿化的新方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8 鲁兆明;祝玉学;;用破坏密度最大概率点法评价边坡可靠度[A];第一届华东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0年
9 介玉新;;加筋高边坡及计算方法[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包太;税月;;含水裂隙边坡失稳破坏机理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特约记者 陈涛;施工谨记 润肺养生[N];中国交通报;2013年
2 山西吕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 王成全;高填方加筋土路堤的质量保证措施[N];山西科技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家春;公路边坡降雨灾害评价方法与指标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2 吴进良;多级边坡公路荷载及变幅水位作用下的超高路堤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3 武红娟;气候变化对甘肃黄土地区公路边坡侵蚀影响及防治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田小甫;太原晋阳大佛边坡岩体风化分级及地震稳定性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东峰;秦岭山区公路高边坡综合排水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2 赵亚杰;陕南山区降雨引发边坡失稳的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李游;坡积土长期抗剪强度以及边坡时变稳定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4 梁涵;公路边坡地震灾害预防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5 马乙一;应力重塑方法在治理边坡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6 张元才;天山公路散粒体边坡形成机理及防治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7 穆林林;生态公路边坡生态恢复设计与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8 王震;土钉支护边坡变分分析及其可靠度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李浩;震后公路边坡锚固结构工作状态评估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10 梁诚玉;吉林省公路边坡生物防护及景观设计[D];长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06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006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