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软岩三轴加-卸载试验的破坏特征及抗压强度取值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0 14:00

  本文关键词:软岩三轴加-卸载试验的破坏特征及抗压强度取值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软岩 抗压强度 破坏特征 半对数法


【摘要】:软岩三轴加、卸载试验中的抗压强度参数取值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比较确定的方法,通常根据经验或工程要求确定。基于此,结合一组砂质泥岩的三轴加、卸载试验进行了详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当围压大于10 MPa时,不论是三轴加载试验还是卸载试验,砂质泥岩均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硬化特性;(2)砂质泥岩在三轴压缩和三轴卸荷两种应力路径的力学响应差别明显,在卸荷条件下通常只存在一条完整的剪切破坏面,而压缩条件下岩样没有明显的控制破裂面,并且剪胀效应明显;(3)将半对数法引入到软岩三轴加、卸载试验数据分析中,可以比较方便地确定软岩三轴加、卸载试验的抗压强度;(4)基于三轴加、卸载试验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增量分析,将软岩变形破坏过程分为3个阶段:平滑阶段、规则跳跃阶段和急剧跳跃阶段,各阶段划分的意义明确,可以作为抗压强度确定时的重要参考,因此,在软岩三轴试验数据分析时,可以综合采用这两种方法。研究提出的抗压强度确定方法可操作性强,在其他软岩三轴试验数据分析中值得参考借鉴。
【作者单位】: 三峡地区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三峡大学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软岩 抗压强度 破坏特征 半对数法
【基金】: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No.IWHR-SKL-2013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1309141) 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培育项目(No.PY201314)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1引言三轴试验是进行岩土体力学参数测定的基础试验之一[1-2],通过三轴试验获取准确的岩土体力学参数,是解决相关岩土体理论和工程问题的基础,获取力学参数的正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岩体工程稳定性分析的合理性。在水电工程开发和地下储库的建设中经常遇到各类浅埋或者深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涂国祥;黄润秋;邓辉;蔡国军;李沧海;李俊明;王昊宇;;某巨型冰水堆积体强度特性大型常规三轴试验[J];山地学报;2010年02期

2 何满潮,薛廷河,彭延飞;工程岩体力学参数确定方法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02期

3 梁卫国,赵阳升;岩盐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4 刘江;杨春和;吴文;李银平;;盐岩短期强度和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5 纪文栋;杨春和;姚院峰;孔君凤;;应变加载速率对盐岩力学性能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12期

6 杨根兰;黄润秋;蔡国军;付小敏;林锋;徐德敏;;岩石破坏前后曲线分类及脆-延转换围压研究——蚀变岩常规三轴压缩试验Ⅰ[J];岩土力学;2008年10期

7 邓华锋;李建林;易庆林;王乐华;孟衡;;软岩高边坡开挖卸荷变形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06期

8 邓华锋;原先凡;李建林;罗骞;朱敏;;土石混合体直剪试验的破坏特征及抗剪强度取值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S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李亚;王维成;;某地下连续墙施工缝漏水成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0年05期

2 张练;丁秀丽;颜慧明;卢波;;皂市水电站堆积体边坡稳定性及加固措施研究[J];人民长江;2009年13期

3 王乐华;王家成;邓华锋;;基于模糊数学方法的巴东斜坡稳定性研究[J];人民长江;2011年05期

4 徐建华;谭运坤;黄锴;干贵宏;;三里坪水电站瓦洼沟料场高边坡稳定性研究[J];人民长江;2012年06期

5 来晟;罗仁辉;李爱国;邓成发;;基于多重探测方法的土石坝隐患探测[J];人民长江;2012年07期

6 骆世威;刘杰;肖蕾;蔡健;;西藏如美水电站裂隙岩体力学参数模拟反分析[J];人民长江;2012年10期

7 钱波;余明东;郑发平;;溪洛渡水电站尾水洞岩体稳定性安全监测分析[J];人民黄河;2008年08期

8 李曼;孙强;;斜坡稳定性的流变模型分析[J];人民黄河;2009年09期

9 李华茂;梁幸福;黄小广;;椭圆形裂隙渗透注浆模拟试验研究[J];人民黄河;2010年04期

10 王振;李明霞;黄志全;侯合明;陈宇;;蚀变岩体对洞室围岩稳定性影响研究[J];人民黄河;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仕灵;邵顺安;陈海兵;李先章;邓涛;;闽南风化凝灰熔岩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A];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的隧道及地下空间建设第2届学术研讨会交流报告[C];2011年

2 蔡光顺;段海峰;江昌民;董山;;综采工作面无线传输矿山压力监测系统应用研究[A];2010全国采矿科学技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盛建红;廖文景;李伟明;;高山石膏矿井下矿柱安全系数计算及分析[A];2010'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鹏博;李路;姚永超;明世祥;;基于矿岩性质模糊聚类分析的巷道分级支护研究[A];2011年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吴吉南;张德琦;;陷落柱内辅运大巷膨胀地压治理技术探讨[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上册)[C];2011年

6 祝效华;汤历平;吴华;贾彦杰;石昌帅;;高频扭转冲击作用下硬地层破岩机理研究[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下册[C];2011年

7 李建林;王乐华;;节理岩体卸荷非线性力学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8 刘先珊;林耀生;孔建;;考虑卸荷作用的裂隙岩体渗流应力耦合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9 曾细龙;林钦河;蔡进斌;;云浮硫铁矿采空区深孔爆破处理技术[A];中国爆破新技术Ⅱ[C];2008年

10 黄明;刘新荣;;周期循环荷载下Kelvin蠕变模型特性探讨[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风清;煤与瓦斯突出的物理爆炸模型及预测指标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绍杰;深部条带煤柱长期稳定性基础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3 何峰;岩石蠕变—渗流耦合作用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4 李刚;水岩耦合作用下软岩巷道变形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张华;冲击荷载作用下岩石动态损伤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邓华锋;库水变幅带水—岩作用机理和作用效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郭佳奇;岩溶隧道防突厚度及突水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李鹏飞;海底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康富中;深埋超大规模地下铁路车站结构方案及关键支护参数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吴起星;复合地层中盾构机滚刀破岩力学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培淼;注水强化松软煤壁稳定性的规律及工艺参数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呼庆华;近井筒开采引起覆岩移动变形破坏规律及其治理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唐杰兵;平煤十一矿软岩破坏巷道修复治理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尚群;赵庄矿3#煤层瓦斯抽采钻孔合理封孔深度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宋家勇;安林煤矿炮放面矿压显现规律及顶煤冒放性预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潘建武;含单一天然弱面岩石试样的力学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波;义安矿水力冲孔卸压增透消突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何寿迎;黄岛LPG地下储库稳定性分析及支护设计优化[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冯银银;隧道围岩应力与位移数值模拟与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泽;大台煤矿深部原岩应力场及岩爆地质力学成因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芳;范明桥;周密;;基于遗传算法的莫尔—库伦强度直线模拟[J];人民长江;2007年11期

2 李树春;许江;李克钢;;基于初始损伤系数修正的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7年06期

3 陈昌平;陈卫东;;二滩水电站工程勘察综述[J];水电站设计;2006年02期

4 涂国祥;黄润秋;邓辉;;澜沧江某冰水堆积体演化过程及工程地质问题探讨[J];山地学报;2009年01期

5 张启岳,司洪洋;粗颗粒土大型三轴压缩试验的强度与应力~应变特性[J];水利学报;1982年09期

6 张毅,廖华林,李根生;岩石连续损伤统计本构模型[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7 李永盛;加载速率对红砂岩力学效应的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8 王星辉;三轴剪切总应力强度指标的回归求值[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4年01期

9 李云安,葛修润;岩土强度准则及其参数估算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3年04期

10 张永双;郭长宝;石菊松;曲永新;赵希涛;;玉龙雪山西麓冰碛(水)砾岩的工程地质特性研究[J];现代地质;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10067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0067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0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