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康定市多饶嘎目园区木雅艺术中心加固方案抗震性能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10 18:35

  本文关键词:康定市多饶嘎目园区木雅艺术中心加固方案抗震性能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抗震加固 抗震性能 对比分析


【摘要】: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地震灾害十分严重,震后的结构抗震加固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如何选取一种既能达到抗震加固的抗震性能要求,又能够满足抗震加固方案的简单合理性及经济效益优异性的最为可行的方案进行结构的抗震加固,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康定市(原康定县,下同)多饶嘎目文化园区木雅艺术中心的抗震加固设计工程实例作为研究对象,从结构抗震加固概念分析出发,结合近年来我国地震受灾严重地区的工程实例,阐述抗震加固的基本思路。对实际地震受损结构建立对应的结构模型,进行静力弹性、静力弹塑性、动力弹性和动力弹塑性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各结构方案在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评价各抗震加固方案的抗震性能,选取最合理的抗震加固方案。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GEN作为主要计算软件分析各结构模型,研究结构的抗震性能,为今后的高烈度、高海拔、低气温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抗震加固 抗震性能 对比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352.1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绪论8-12
  • 1.1 引言8
  • 1.2 抗震加固概述8-10
  • 1.2.1 课题背景8-9
  • 1.2.2 国内外抗震加固研究现状9-10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10-11
  • 1.3.1 本文的研究目的10
  • 1.3.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0-11
  • 1.4 本章小结11-12
  • 2 震害分析及地震损伤评估12-24
  • 2.1 地震概况12-13
  • 2.1.1 震区地质地貌背景12
  • 2.1.2 地震灾害空间分布12-13
  • 2.2 工程概况13-18
  • 2.2.1 工程原设计主要依据14-18
  • 2.2.2 工程现状18
  • 2.3 建筑物地震破坏等级划分原则18-19
  • 2.3.1 基本原则18-19
  • 2.3.2 基本标准19
  • 2.4 木雅艺术中心地震受损情况及鉴定结论19-21
  • 2.4.1 木雅艺术中心地震受损情况19-21
  • 2.4.2 木雅艺术中心主体结构鉴定结论与建议21
  • 2.5 该工程地震受损原因的初步分析21-22
  • 2.5.1 结构体系不合理21-22
  • 2.5.2 原设计计算不完整22
  • 2.5.3 荷载增加22
  • 2.6 本章小结22-24
  • 3 抗震加固方案选型及对比24-34
  • 3.1 抗震加固设计依据及主要结构特征24-26
  • 3.1.1 抗震加固设计依据24-25
  • 3.1.2 木雅艺术中心主要结构特征25-26
  • 3.2 钢筋混凝土结构常用抗震加固方法26-28
  • 3.2.1 概述26-27
  • 3.2.2 提高结构或构件抗震承载能力加固方法27
  • 3.2.3 减少地震作用的抗震加固方法27-28
  • 3.3 抗震加固方案选型及对比28-33
  • 3.3.1 概述28-29
  • 3.3.2 抗震加固方案选型29-30
  • 3.3.3 抗震加固方案对比30-33
  • 3.4 本章小结33-34
  • 4 结构抗震计算分析及抗震加固设计34-62
  • 4.1 结构抗震计算分析方法概述34-36
  • 4.1.1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34-35
  • 4.1.2 Pushover分析法35-36
  • 4.2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36-52
  • 4.2.1 主要内容36-38
  • 4.2.2 主要分析参数取值38-39
  • 4.2.3 模型合理性分析39-41
  • 4.2.4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41-52
  • 4.3 PUSHOVER法分析52-59
  • 4.3.1 主要内容52
  • 4.3.2 主要分析参数取值52-54
  • 4.3.3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54-59
  • 4.4 抗震加固方案选择59-60
  • 4.5 本章小结60-62
  • 5 动力时程分析62-88
  • 5.1 动力时程分析概述62-63
  • 5.2 动力时程分析的关键点63-67
  • 5.2.1 结构模型的建立63
  • 5.2.2 地震波的选取63-67
  • 5.3 弹性动力时程分析67-77
  • 5.3.1 主要分析参数取值67-68
  • 5.3.2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68-77
  • 5.4 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77-86
  • 5.4.1 主要分析参数取值77
  • 5.4.2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77-86
  • 5.5 本章小结86-88
  • 6 结论与展望88-90
  • 6.1 结论88-89
  • 6.2 展望89-90
  • 致谢90-92
  • 参考文献92-9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建先;王运生;罗永红;曹水合;赫子皓;;康定M_S6.3级地震斜坡地震动响应监测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5年03期

2 吴成龙;刘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方法浅述[J];福建建筑;2014年02期

3 倪国葳;姜忻良;;地震损伤钢筋混凝土结构修复加固方法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3年02期

4 刘畅;黄用军;;Pushover的设计原理与超高层工程实践[J];建筑结构;2012年S2期

5 高娃;丛利伟;额尔敦吐;张子厚;;隔震技术在砌体结构加固中的应用[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1年02期

6 廖绍怀;卢亦焱;陈道凡;;碳纤维布与钢板复合加固RC梁抗震性能试验[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0年06期

7 韩家军;佟建国;;消能减震加固技术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应用的优越性[J];建筑结构;2010年S2期

8 佟建国;韩家军;任思泽;;消能减震加固技术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9 郑鑫;范夕森;胡春华;李海丰;;某保护性建筑隔震加固技术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9年05期

10 杨志勇;黄吉锋;邵弘;;弹性与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中若干问题探讨[J];建筑结构学报;2009年S1期



本文编号:10079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0079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4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