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地质生态变化下江油市产业空间结构优化初探

发布时间:2017-10-13 07:07

  本文关键词:地质生态变化下江油市产业空间结构优化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地质生态环境 地质生态变化 产业空间结构优化


【摘要】: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产业发展迅速,带动了农业的快速工业化与工业的高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地质生态环境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性开发,引发了崩塌、滑坡、地面坍塌、雾霾、气候变化等众多地质生态环境问题。论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质生态变化下的山地城镇规划新技术与方法研究”的子课题,以江油市城乡总体规划修编研究(2014-2030)为项目基础,探索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产业空间布局的新方法与新策略。本文应用GIS、RS等技术手段,探讨地质生态环境和产业协调发展这一历史性问题,以江油市为例,构建产业评价模型,探讨基于地质生态环境的产业空间布局模式。本文首先界定了地质生态变化、产业空间规划等概念,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理论与江油市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地质生态视角进行区域产业空间的优化研究,构建了基于地质生态环境的产业评价体系模型,强调地质生态环境与产业规划的相互耦合,最终实现江油市地质生态环境与产业经济综合潜力最大化,减少因产业发展而对地质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影响。按照上述脉络,本文研究主要成果如下:研究首先以地质生态环境的稳定、健康为前提,探索江油市产业空间优化方式,寻求的产业模式与产业空间两者的平衡关系。理论综述部分主要从分析地质生态变化的诱因和如何从产业角度改善地质生态环境着两方面出发,总结前人的经验,重点研究产业发展如何影响地质生态环境,为论文的进一步深化提供方向。其次,基于“地质生态环境优先”和“产业优化管理”理念,强调地质生态化境与产业规划的相互耦合,构建江油市域产业空间优化模型,从而实现地质生态环境与产业经济综合潜力最大化,平衡地质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论文以江油市的基础现状为前提,提出基于江油市地质生态变化,适合江油市产业发展的产业评价模型,对江油市产业布局、产业发展进行综合讨论,最终提出江油市的产业布局方案。最终,强调政府引导的重要性,通过差异化的产业空间优化措施与优化政策对微观产业主体的政策方向和资源配置行为进行引导与控制,从而进一步保证产业规划在空间地域中的落实。
【关键词】:地质生态环境 地质生态变化 产业空间结构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14
  • 1 绪论14-24
  • 1.1 选题来源与研究背景14-15
  • 1.1.1 选题来源14
  • 1.1.2 研究背景14-15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5-17
  • 1.2.1 研究目的15
  • 1.2.2 研究意义15-17
  • 1.3 相关概念阐释17-20
  • 1.3.1 地质生态相关概念17-19
  • 1.3.2 产业相关概念19-20
  • 1.4 研究对象20
  • 1.5 研究方法、内容及框架20-24
  • 1.5.1 研究方法20-21
  • 1.5.2 研究内容21-23
  • 1.5.3 研究框架23-24
  • 2 理论研究综述24-36
  • 2.1 地质生态变化诱因认识24-30
  • 2.1.1 人类活动影响下地质生态环境的动态演化分析24-25
  • 2.1.2 产业发展对地质生态环境的影响力剖析25-28
  • 2.1.3 典型地段地质生态环境演化剖析28-29
  • 2.1.4 结论29-30
  • 2.2 产业部门与地质生态环境相关性分析30-33
  • 2.2.1 农业与地质生态环境相关性分析30-32
  • 2.2.2 工业与地质生态环境相关性32-33
  • 2.2.3 旅游业与地质生态环境相关性33
  • 2.2.4 小结33
  • 2.3 本章小结33-36
  • 3 江油市基本概况及产业布局现状36-70
  • 3.1 江油市概况36
  • 3.2 市域地质环境认知36-45
  • 3.2.1 地形地貌36-37
  • 3.2.2 区域地壳稳定性37-40
  • 3.2.3 矿产资源40-42
  • 3.2.4 地下水资源42-43
  • 3.2.5 地质灾害43-45
  • 3.3 市域生态环境认知45-56
  • 3.3.1 森林资源45-47
  • 3.3.2 大气环境47
  • 3.3.3 地表水环境47-54
  • 3.3.4 土地资源54-56
  • 3.4 市域各乡镇产业空间布局现状分析56-68
  • 3.4.1 江油市农业空间布局现状56-61
  • 3.4.2 江油市工业空间布局现状61-68
  • 3.5 本章小结68-70
  • 4 地质生态环境变化下江油市产业评价体系构建70-120
  • 4.1 构建方法、原则与评价要素选取70-72
  • 4.1.1 总体思路与技术路线70-71
  • 4.1.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71-72
  • 4.1.3 地质生态环境相关要素选取72
  • 4.2 产业部门与地质生态环境各要素相关性分析72-74
  • 4.2.1 农业与地质生态环境各要素相关性分析72-73
  • 4.2.2 工业与地质生态环境各要素相关性分析73-74
  • 4.3 地质生态环境各要素的分级处理74-98
  • 4.3.1 地质环境要素的分级处理74-85
  • 4.3.2 生态环境要素的分级处理85-98
  • 4.4 指标权重的确定98-101
  • 4.4.1 地质生态变化下农业部门评价结果及分析99-100
  • 4.4.2 地质生态变化下工业部门评价结果及分析100-101
  • 4.5 产业部门地质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101-114
  • 4.5.1 各农业部门承载力评价及分析107-109
  • 4.5.2 各工业部门承载力评价及分析109-114
  • 4.6 产业功能区划分114-118
  • 4.6.1 农业功能区的划分114-116
  • 4.6.2 工业功能区的划分116-118
  • 4.7 本章小结118-120
  • 5 基于地质生态变化的江油市产业发展实证研究120-142
  • 5.1 江油市农业发展综合评价120-132
  • 5.1.1 北部山地林牧生态区120-123
  • 5.1.2 西部山地森林生态保护区123-125
  • 5.1.3 东北部丘陵水土保持特色农业生态区125-128
  • 5.1.4 中部浅丘、平坝优质农业生态区128-130
  • 5.1.5 南部丘陵综合农业生态区130-132
  • 5.2 江油市工业发展综合评价132-141
  • 5.2.1 南部建材工业经济区133-136
  • 5.2.2 中部石材、轻钙建材工业经济区136-139
  • 5.2.3 北部食品、精细化工区139-141
  • 5.2.4 西北部山林工业禁建区141
  • 5.3 本章小结141-142
  • 6 产业空间优化政策机制142-146
  • 6.1 产业空间优化政策性分区142-143
  • 6.1.1 监管型优化区142
  • 6.1.2 控制型优化区142
  • 6.1.3 协调型优化区142
  • 6.1.4 引导型优化区142-143
  • 6.2 产业空间优化的政策措施143-144
  • 6.2.1 差异化政策143
  • 6.2.2 精准化政策143
  • 6.2.3 灵活性政策143
  • 6.2.4 公众性政策143
  • 6.2.5 数字化政策143-144
  • 6.3 产业空间优化保障机制建议144-145
  • 6.3.1 法律保障机制144
  • 6.3.2 行政保障机制144
  • 6.3.3 经济保障机制144-145
  • 6.3.4 社会保障机制145
  • 6.4 本章小结145-146
  • 7 小结146-148
  • 7.1 主要结论146
  • 7.2 研究不足146-147
  • 7.3 论文展望147-148
  • 致谢148-150
  • 参考文献150-156
  • 附录156-158
  • A 江油市各乡镇产业职能表156-158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1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礼先;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J];吉林水利;2001年08期

2 ;我国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状况与恶果[J];上海包装;2001年04期

3 ;调整布局 加大绿化 营造景观 天津港斥资2000万建设“花园式港口”[J];交通环保;2002年02期

4 李庆;;西部城镇生态环境建设探讨[J];小城镇建设;2007年02期

5 李东斌;姜海燕;;松嫩平原区生态环境建设模式研究[J];水利天地;2008年06期

6 夏伙林;谢新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16期

7 郭建璐,李清,尚勇;002线的建设与生态环境[J];山东交通科技;1997年02期

8 何天承;汤[?妮;;园林绿化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年07期

9 曹型荣;由风沙引起的忧思——浅谈北京邻近地区的生态环境[J];北京规划建设;2000年05期

10 ;俄采取措施保护航天发射区生态环境[J];吉林水利;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礼先;;生态环境建设的区域配置[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杜开锐;;天津的生态环境及生态管护[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赵文焕;;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构想[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刘丛;马利民;;中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5 黄国勤;;农村生态环境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柏玉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探讨[A];首届沂蒙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兰桂山;;纵论丰宁县科学治理生态环境的典型经验与做法[A];2009新华杯迎国庆60周年畜牧兽医科技论文集[C];2009年

8 范广鹏;;鞍山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9 梁流涛;诸培新;;农村发展中生态环境问题形成机理及其管理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10 胡民芳;;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生态环境[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亚楠;旅游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N];中国旅游报;2003年

2 潘玉君;简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中的补偿问题[N];光明日报;2004年

3 庞贤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N];广西日报;2004年

4 河北唐山 马永平;建立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N];中国建设报;2002年

5 吕志雄;生态环境要好[N];河南日报;2007年

6 记者 王青山;政府应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N];四川日报;2006年

7 党毅;全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初现成效[N];固原日报;2008年

8 记者 朱扬;调研金融生态环境建设[N];恩施日报;2010年

9 中国人民大学 张巧云;从科学发展的高度谋划生态环境建设[N];人民日报;2010年

10 张巧云;从科学发展高度谋划生态环境建设[N];中国建设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炎秋;武陵山片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彭永林;吉林省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政府支撑能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黄建军;陕西生态环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4 卢斌(王莹);基于格网GIS的艾比湖流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雷敏;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与城市化耦合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6 薛占海;生态环境产业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张继承;基于RS/GIS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廖炜;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调控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梁海超;重庆松藻煤矿区生态环境经济补偿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10 张远;黄河流域坡高地与河道生态环境需水规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芳;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及其与城市化效率的时空分异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闯;辽宁省大洼县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3 党卓钰;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4 史立静;邢台市农村生态环境问与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蒋政;宁夏中卫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6 徐双明;区域生态环境服务政府购买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超;天山北坡典型绿洲城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8 李灵敏;呼和浩特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9 刘佳;鞘蕊苏有效成分合成酶基因克隆及其含量与生态环境相关性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尼鲁法尔·阿布力米提;坎儿井系统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234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0234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4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