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黄土地震液化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饱和黄土地震液化研究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黄土动力学 变形特征 孔隙水压力特征 液化机制 判别标准
【摘要】:对目前国内外黄土地震液化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基于不同的试验手段,从动变形特性和动孔隙水压力特性两个方面,说明了动荷载作用下饱和黄土的液化特性。较为系统的总结了饱和黄土地震液化的机理及液化-滑移的产生机制。总结分析了基于室内试验和现场原位测试的饱和黄土地震液化判别方法和地基抗液化处理技术。总结未来饱和黄土地震液化研究的主要方向是:(1)运用先进的试验手段开展饱和黄土地震液化特性研究;(2)考虑地震作用的复杂性和黄土物性参数的耦合作用,深入探讨饱和黄土地震液化机理;(3)通过工程实践,提出具有普适性的饱和黄土场地地震液化判别的标准化方法。
【作者单位】: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中国地震局黄土地震工程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黄土动力学 变形特征 孔隙水压力特征 液化机制 判别标准
【基金】:中国地震局黄土地震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KLLEE-12-003) 甘肃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1308RJZA15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78239)
【分类号】:TU444;TU435
【正文快照】: 引言地基土地震液化是指饱和土体在地震力的作用下瞬时失掉强度,由固态变成液态的力学过程。地震液化可引起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喷砂冒水、地裂或土体滑移,造成严重的灾害,从而成为了地震工程学家关注的热点课题之一。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随着振动三轴仪等试验设备的研制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定义;黄土力学特性与应用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地下空间;1999年04期
2 王家鼎;;高速黄土滑坡的一种机理——饱和黄土蠕动液化[J];地质论评;1992年06期
3 何开明,周健,王兰民;化学灌浆黄土地基的抗液化性状研究[J];地震研究;2003年04期
4 王兰民;何开明;石玉成;王峻;;Study on liquefaction of saturated loess by in-situ explosion test[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02年01期
5 胡伟;韩建刚;;结构性饱和黄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9年05期
6 白铭学;张苏民;;高烈度地震时黄土地层的液化移动[J];工程勘察;1990年06期
7 刘公社,,巫志辉;动荷载下饱和黄土的孔压演化规律及其在地基动力分析中的应用[J];工业建筑;1994年03期
8 董林;王峻;夏坤;王谦;;我国标贯液化判别方法对黄土适用性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年02期
9 王峻;王兰民;王平;王谦;魏明;;不同地区饱和黄土液化特性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年05期
10 王谦;王兰民;袁中夏;王平;丁风梅;;汶川地震中甘肃清水田川黄土液化的试验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皆伟;王汝恒;;四川地区砂卵石土动强度试验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1期
2 王爱生;张洪萍;;浅谈盐渍土和黄土的工程性质和处理方法[J];安徽建筑;2010年06期
3 陈丽;;非饱和黄土最大动弹性模量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4 何开明,周健,王兰民;强夯黄土地基抗液化性状的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2004年01期
5 张川,王运章,刘新宇,夏慧民;战时空袭对淹没人防工程地区地质灾害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S1期
6 程选生;杜永峰;史晓宇;李慧;;黄土对地下贮库的湿陷敏感性及化学侵蚀影响[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7 马静;刘增荣;蔡东艳;;非均匀黄土地层的随机地震反应特征[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8 谭东岳;骆亚生;杨永俊;李焱;;不同地区黄土动强度变化规律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9 孙海妹;王兰民;王平;刘红玫;;振动荷载作用下黄土应变增长特征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10 郭小东;田杰;王威;王志涛;马东辉;;基于GA-SVR的建筑物液化震陷预测方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正权;刘小生;赵剑明;赵军强;陈宁;刘启旺;;深厚覆盖层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2 王峻;石玉成;;含水率的变化对黄土震陷影响的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3 许领;戴福初;闵弘;;黄土滑坡研究现状与设想[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4 许领;戴福初;邝国麟;闵弘;;黑方台黄土滑坡类型与发育规律[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5 许领;戴福初;闵弘;邝国麟;;泾阳南塬黄土滑坡类型与发育特征[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6 伍跃进;;论砂土振动液化的标志[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上卷)[C];1988年
7 陈奇;张杰坤;;关于下更新统湛江组浅部地层液化问题的讨论[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8 王家鼎;谢婉丽;;地震液化引起地面大位移预测方法研究[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9 周永习;张得煊;罗春泳;陈军;;陕西高楼滑坡机理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朱立峰;张新社;王根龙;;基于地下水位响应的黑方台焦家滑坡稳定性分析[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军杰;黄土场地震陷与桩基负摩阻力现场试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贾亮;加筋挡土墙的地震作用及动力稳定性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3 陈龙伟;土体弱化与地震动关联性理论及相互作用规律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4 邓龙胜;强震作用下黄土边坡的动力响应机理和动力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5 梅海;龙门山地区构造应力场及灾害效应数值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龚成明;黄土工程边坡在施工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薛富春;富水黄土隧道隧底动力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郭密文;高压封闭环境孔隙介质中化学浆液扩散机制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9 王富强;自然排水条件下砂土液化变形规律与本构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10 张柯;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黄土地层的振动响应和沉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华;辽西风积砂土振动液化的试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刘会欣;黄河三角洲不同粘粒含量粉土的动力特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柳亚千;宝鸡市眉县杨家村黄土边坡地脉动特性及动力响应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寇乃羽;表面活性剂对黄土和膨润土力学及环境土工特性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5 王志杰;复杂初始应力状态下黄土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特性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6 燕军军;簸箕庄滑坡机理研究及稳定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黄道顺;强夯法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应用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8 张学东;黄土边坡动力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肖碧;大厚度湿陷性黄土斜坡场地的变形机理与防治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范基春;粉砂土液化特性试验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定义;黄土力学特性与应用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地下空间;1999年04期
2 陈国兴,胡庆兴,刘雪珠;关于砂土液化判别的若干意见[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1期
3 袁中夏,王兰民,Susumu Yasuda,王峻;黄土液化机理和判别标准的再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4期
4 石兆吉,张荣祥,顾宝和;砂土液化判别和评价综合方法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7年01期
5 孙海妹;王兰民;刘红玫;王平;;原状黄土的反压饱和法试验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6 何开明,王兰民,王峻,曾国熙;黄土液化与砂土液化的差异浅析[J];地震研究;2001年02期
7 王峻;王兰民;李兰;;黄土场地地震液化研究[J];地震研究;2006年04期
8 刘新荣;胡元鑫;葛华;戚大贺;;“5.12汶川地震”映秀极震区地震滑坡编目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9 王峻;王兰民;;常德—张家界高速公路某大桥桥基砂土液化评价[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3期
10 王国欣;肖树芳;;土结构性本构模型研究现状综述[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开明;经若干方法处理黄土地基抗液化性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田堪良;黄土的结构性及其动力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2 曹振中;基于可靠性理论的砂土液化判别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辉;胡伟;;饱和黄土静力学特性的多因素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1年S1期
2 王家鼎;;高速黄土滑坡的一种机理——饱和黄土蠕动液化[J];地质论评;1992年06期
3 林杜军;浅谈近期饱和黄土的工程特征[J];西北地质;1994年03期
4 李铮;李宏恩;范光亚;;饱和黄土静、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3年S1期
5 林杜军;西安市近期饱和黄土的工程地质特征[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4年01期
6 买凌云;论饱和黄土的工程特征[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1999年05期
7 王峻;王兰民;王平;王谦;魏明;;不同地区饱和黄土液化特性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年05期
8 熊雄;袁印龙;周云东;张立志;王军;陶崇福;;循环荷载对饱和黄土动剪模量的影响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9 郭鸿;骆亚生;郭靖;;考虑应力场作用的饱和黄土渗透特性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0年01期
10 孙海妹;王兰民;王平;刘红玫;;饱和黄土液化标准的试验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树俊;贾乃康;;关于饱和黄土若干问题的探讨[A];天津市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伟;饱和黄土动力本构模型及其在桩—土—结构体系地震动力相互作用中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文晓;水泥搅拌饱和黄土强度及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年
2 岳建平;低温环境下水泥搅拌饱和黄土强度特性及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年
3 赵丽娅;饱和黄土的应力应变及强度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王谦;饱和黄土液化势的物性指标评价和深度下限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1年
5 安鹏;渗流条件下重塑饱和黄土的渗透性劣化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李平;饱和黄土的三轴渗透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7 岳夏冰;重塑饱和黄土K_0固结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8 佘芳涛;饱和黄土隧道动力响应及稳定性变化机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9 张亚宾;腐殖质及聚丙烯纤维对水泥搅拌饱和黄土强度特性影响试验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313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031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