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铁胶体与黏土矿物的交互作用及其对黏土土性影响
本文关键词:氧化铁胶体与黏土矿物的交互作用及其对黏土土性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湛江黏土 氧化铁胶体 黏土矿物 交互作用 微观结构
【摘要】:以湛江黏土为研究对象,采用选择性化学溶解法,利用浸泡法、改进型渗透仪与柔性壁渗透仪除去土中游离氧化铁、无定形氧化铁和络合铁胶体,比较分析除去氧化铁胶体前后土的物理与力学性质指标、矿物成分以及结构变化特点,探讨氧化铁胶体的界面活性、胶结特性及其与黏土矿物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湛江黏土的结构强度受黏土矿物——氧化铁胶体的电性引力和镶嵌孔隙的氧化铁胶结状态的控制是导致其具有高灵敏性、强结构性的根本原因。氧化铁胶体对湛江黏土的水稳性、稠度、黏附性、渗透性、压缩性、灵敏性、结构强度均有重要影响。氧化铁胶体与黏土矿物的交互作用的本质并不是通过改变和破坏矿物晶格结构来改变黏土矿物性质,而是通过改变土颗粒间的联结状态及粒间力来控制微观结构形态,进而影响土的基本性质。氧化铁胶体对土性的影响程度与其赋存状态、老化结晶程度、水化程度密切相关,除了游离氧化铁、无定形态的氧化铁也是构成湛江黏土胶质联结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湛江黏土 氧化铁胶体 黏土矿物 交互作用 微观结构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2200,51179186)
【分类号】:TU442
【正文快照】: 0引言绝大多数土壤都含有质、量不等的胶体,其重要性犹如生物中的细胞[1],土中含有的胶体氧化物与黏土矿物是其结构中最活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金属氧化物及其水合物将黏粒胶结在一起,其类型、 胶结方式、赋存状态等显著影响土的许多理化性质(如团聚体稳定性提高、黏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清,陈剑平,蒋惠忠;先期固结压力理论的新认识[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2 周训华,廖义玲;红粘土颗粒之间结构连结的胶体化学特征[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3 程昌炳,陈琼,刘少军,王远发;土中胶结强度的微观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4 程昌炳,陈琼,周良忠;由 ̄(27)Al的核磁共振谱看高岭土与针铁矿的胶结本质[J];波谱学杂志;1995年06期
5 谭文峰;周素珍;刘凡;冯雄汉;李学垣;;土壤中铁铝氧化物与黏土矿物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土壤;2007年05期
6 孔令伟,罗鸿禧,袁建新;红粘土有效胶结特征的初步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1995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毅;董洁霜;;贵州红黏土路用工程性能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 王亮亮;杨果林;;红黏土抗剪强度与影响因子作用机理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3 崔强;冯夏庭;程昌炳;杨成祥;;化学腐蚀下岩土体力学特性变化的定量描述[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2期
4 邓群强;;高速公路路基红粘土施工技术[J];湖南交通科技;2009年03期
5 刘龙武,杨和平,康石磊,郑建龙;红粘土填料的路用性质研究[J];公路;2002年06期
6 张龙兴;;湘南地区高速公路路基红粘土施工技术[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7期
7 张信贵;易念平;吴恒;;不同pH水环境下土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J];高校地质学报;2006年02期
8 吴恒,代志宏,张信贵,易念平;水土作用研究现状与研究要点[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9 周训华,廖义玲;红粘土颗粒之间结构连结的胶体化学特征[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廖义玲;贵州碳酸盐岩地表堆积物的地质特征及其演化[J];贵州科学;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孔令伟;谭罗荣;;红粘土的脱水特性与温度的关系[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2 朱寿增;黎智;李小明;刘毅;;柳州市红粘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1年
3 卫振海;王梦恕;张顶立;;土体稳定结构刚度等元胞正交模型[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2年
4 孔令伟;赵颖文;郭爱国;拓勇飞;;原状红粘土脱湿过程的工程性状与机理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5 王清;刘莹;;结构性土的先期固结压力力学效应[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6 和礼红;汪稔;;特殊土结构性研究之现状[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7 蔡可易;王清;;长春地区黄土状土工程地质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志良;王秀艳;孙琳;;胶粒含量对土体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王根龙;张茂省;伍法权;曾庆铭;张新社;;受三趾马红土控制的黄土滑坡机理研究评述[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红;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红黏土路基动力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魏世勇;氧化铁—层状硅酸盐矿物二元体的形成、微观结构和表面性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信贵;城市区域水土作用分析与土的结构强度研究[D];广西大学;2002年
4 王文军;纳米矿粉水泥土固化机理及损伤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吴能森;结构性花岗岩残积土的特性及工程问题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6 王继华;降雨入渗条件下土坡水土作用机理及其稳定性分析与预测预报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7 刘晓明;红层软岩崩解性及其路基动力变形特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8 马琳;游离氧化铁对花岗岩残积红土强度增长的试验及本构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叶朝汉;软土剪切带试验及其应用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张友谊;不同降雨条件下峡口滑坡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文平;南方红粘土公路路基设计与修筑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俊鹏;黄河三角洲沉积物团聚体影响因素及其稳定性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陈锐;红土坝基水工特性劣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杨玉婷;水泥加固红土的力学特性及神经网络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洪林;海南某红土强度变形及结构性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6 芦建新;郴州地区缓开挖边坡降雨入渗作用下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陈刚;红土大坝病害的氯离子侵蚀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8 于童;不同初始氧化还原电位土壤中重金属Cd/Zn/Cu的运移实验及数值模拟[D];青岛大学;2011年
9 朱运明;酸性环境中砂岩强度、变形性质的实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1年
10 王冠英;不同地区海积软土前期固结压力与结构强度的关系及其成因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清,唐大雄,张庆云,赵继增;中国东部花岗岩残积土物质成分和结构特征的研究[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2 程昌炳,康哲良,徐昌伟, 王桂珍;人工胶结态针铁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动力学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5年01期
3 魏俊峰,吴大清,刁桂仪,彭金莲;铅在高岭石表面的吸附模式[J];地球化学;2000年04期
4 戎秋涛,杨春茂,徐文彬;土壤酸化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1996年04期
5 廖义玲,余培厚;红粘土的微结构及其概化模型[J];工程地质学报;1994年01期
6 朱立军,李哲;碳酸盐岩红土中氧化铁矿物的穆斯堡尔谱学研究[J];贵州工学院学报;1996年05期
7 刘冬碧,鲁剑巍,万运帆,陈防;长期施钾对湖北省几种土壤粘土矿物组成影响的初步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1999年06期
8 吴平霄;污染物与蒙脱石层间域的界面反应及其环境意义[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年05期
9 程昌炳,陈琼,周良忠;从物质的磁性看高岭土与针铁矿的胶结本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6期
10 程昌炳,陈琼,刘少军,王远发;土中胶结强度的微观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海建;陈仁朋;陈云敏;柯瀚;;考虑非线性吸附时污染物在半无限黏土中的一维扩散解[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9期
2 康天合;柴肇云;王栋;杨永康;李义宝;;物化型软岩块体崩解特性差异的试验研究[J];煤炭学报;2009年07期
3 刘清秉;项伟;崔德山;曹李靖;;离子土固化剂改良膨胀土的机理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4 谷任国;房营光;;有机质和黏土矿物对软土流变性质影响的对比试验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0期
5 董邑宁;张青娥;徐日庆;龚晓南;;固化剂对软土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8年02期
6 席福来;潘晓刚;;新疆某工程土料分散性探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08期
7 柴肇云;康天合;李义宝;;物化型软岩微结构单元特征及其胀缩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8 刘光法;苗锡庆;;黏土矿物水化膨胀影响因素分析[J];石油钻探技术;2009年05期
9 赵镇魁;;烧结砖瓦生产技术问答(二)[J];砖瓦世界;2010年10期
10 邵明申;李最雄;;PS对非饱和重塑黏土的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兆龙;洪盟峰;萧江碧;;水^倌嗟男詫闬
q襺P,
本文编号:1032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032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