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性图解的运行规律及实践应用探析
发布时间:2017-10-16 01:25
本文关键词:生成性图解的运行规律及实践应用探析
【摘要】:伴随着当下急剧城市化发展、信息化、商业潮流的引领,建筑设计朝着日益开放、动态而多元的方向发展,但很多建筑设计流于表面的新奇特,未能真正实现功能使用上的创新。主要原因有国内建筑师对建筑理论的思考欠缺,及常规的建筑设计方法局限性所致,我们需要新的设计方法来应对这个剧变的社会环境。生成设计的思想为当下建筑学发展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鉴,参数化设计、非线性设计等设计方式都是生成设计的具体体现,其中生成性图解设计方法也是生成设计的一个分支。图解理论根源于西方社会人文学科及哲学观念的发展,将现实世界中的事实与事件简化、理想化为简洁的信息模型,通过对建筑设计内、外多方面信息重新整合,通过动态生成的作用改变建筑内在组织结构关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过几步简单的操作重塑全新的设计局面。生成性图解设计突破了常规建筑设计的局限,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能够更为灵活地适应对当下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当前国内对图解的综述性研究较为完善,但细究起来,生成性图解的运行机制与分类依据方面的研究尚不完善,定义尚未明确界定,具体的实践导则也较为空白。本文正是探寻这一独特的设计方法在建筑设计方法学意义上的优势,研究总结生成性图解的运行方式和在实践方面的适用原则。本文首先梳理了图解的发展历史,然后从生成设计的角度对生成性图解作出了定义。研究重点在于对生成性图解的运行机制进行分类,通过建筑形态生成理论建立图解与建筑形态生成之间的理论联系,以形态生成的视角对图解设计进行研究,引入系统论思想建立建筑形态的系统化分析模型,建立起形态分析的两大内容:要素和机制,通过对建筑要素的分析总结形态生成过程中各要素的特性,基于此归纳形态整合机制的分类依据,得出生成性图解的三类运行方式及各自特性。在得出生成性图解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对国内设计实践案例进行调研分析总结。最后,通过以上研究总结图解设计方法的优劣势及适用原则。通过对生成性图解设计的运行规律及实践应用的总结,得出具有实际借鉴意义的设计方法学方面的结论,期望在当下信息化、商业化、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完善国内建筑设计理论中有关图解的理论,并对设计方法论建设方面贡献出微薄的力量。
【关键词】:图解 生成设计 建筑形态 建筑设计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20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16
- 1 绪论16-26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6-18
- 1.1.1 选题缘起16-17
- 1.1.2 研究的目的17
- 1.1.3 研究的意义17-18
- 1.2 研究及内涵的对象18-19
- 1.2.1 研究的对象18
- 1.2.2 相关概念界定18-19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9-23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9-22
- 1.3.2 国外研究现状22
- 1.3.3 国内外研究的不足和启示22-23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23-24
-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24-25
- 1.5.1 文献研究24
- 1.5.2 图解分析24
- 1.5.3 实地调研24
- 1.5.4 对比论述24-25
- 1.6 论文框架25-26
- 2 图解理论的发展历程26-44
- 2.1 图解理论从古典时期到20世纪70年代的发展26-30
- 2.1.1 从古典时期到文艺复兴时期27
- 2.1.2 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27-28
- 2.1.3 现代主义建筑时期28-30
- 2.2 图解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发展30-39
- 2.2.1 福柯、德勒兹对图解概念的发展31-33
- 2.2.2 艾森曼关于图解与建筑内在性、外在性的研究33-36
- 2.2.3 库哈斯的社会性图解实践36-37
- 2.2.4 图解建筑37-39
- 2.3 图解的当代发展39-41
- 2.4 本章小结41-44
- 3 生成性图解的概念及特性44-62
- 3.1 生成论思想44-46
- 3.2 生成设计46-48
- 3.3 生成性图解设计的定义与特征48-49
- 3.3.1 生成性图解设计的定义49
- 3.3.2 生成性图解设计的特征49
- 3.4 生成性图解设计的建筑图表达49-52
- 3.5 生成性图解设计与相近概念间的区别52-55
- 3.5.1 非线性设计52-53
- 3.5.2 参数化设计53-54
- 3.5.3 数字图解54-55
- 3.6 生成性图解设计的研究价值55-59
- 3.7 对生成式图解常见的误读59-61
- 3.8 本章小结61-62
- 4 生成性图解的运行规律探索62-86
- 4.1 图解分析的研究思路62-64
- 4.2 建筑形态生成相关64-68
- 4.2.1 系统论思想65-66
- 4.2.2 建筑形态的系统分析表达66
- 4.2.3 建筑形态生成演变的历程简述66-67
- 4.2.4 图解运行规律与建筑形态生成的关系67-68
- 4.3 建筑形态构成要素在图解生成过程中的关联特性68-82
- 4.3.1 功能要素在图解生成过程中的特性研究69-73
- 4.3.2 形式要素在图解生成过程中的特性研究73-76
- 4.3.3 空间要素在图解生成过程中的特性研究76-78
- 4.3.4 流线要素在图解生成过程中的特性研究78-80
- 4.3.5 结构要素在图解生成过程中的特性研究80-82
- 4.4 建筑形态构成要素的整合机制总结82-85
- 4.5 本章小结85-86
- 5 生成性图解的三类运行方式86-102
- 5.1 推演式图解86-90
- 5.1.1 案例分析86-88
- 5.1.2 推演式图解常用形式及适用原则总结88-90
- 5.2 概念式图解90-95
- 5.2.1 案例分析91-92
- 5.2.2 概念式图解常用形式及适用原则总结92-95
- 5.3 操作式图解95-99
- 5.3.1 案例分析96-98
- 5.3.2 操作式图解常用形式及适用原则总结98-99
- 5.4 生成性图解设计方法的运行步骤99-100
- 5.5 本章小结100-102
- 6 国内生成性图解设计实践应用现状探析102-124
- 6.1 概念式图解类102-109
- 6.1.1 凤凰传媒中心102-105
- 6.1.2 北京国际图书城105-106
- 6.1.3 同济大学中法中心106-108
- 6.1.4 形态要素关联特征总结108-109
- 6.2 操作式图解类109-116
- 6.2.1 五维茶室109-112
- 6.2.2 水边会所112-114
- 6.2.3 中国木雕博物馆114-115
- 6.2.4 形态要素关联特征总结115-116
- 6.3 推演式图解类116-120
- 6.3.1 无锡蠡园中学116-118
- 6.3.2 洛阳高新区火炬创新大厦118-119
- 6.3.3 形态要素关联特征总结119-120
- 6.4 本章小结120-124
- 7 生成性图解设计的优势与局限124-130
- 7.1 生成性图解设计的优势124-127
- 7.2 生成性图解设计的局限127-128
- 7.3 本章小结128-130
- 8 结语与展望130-132
- 致谢132-134
- 参考文献134-138
- 附录138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138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治;生成性图解的运行规律及实践应用探析[D];重庆大学;2016年
2 张风岚;当代语境下的建筑生成性图解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3 孙娜娜;基于显著性图的自然图像水墨风格化算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398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039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