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视阈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视阈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美丽乡村 历史文化村落 保护 利用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
【摘要】: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以下简称“新区”)历史文化村落是新区历史文脉、建筑风貌、民俗民风的物化档案,承载和折射着新区社会发展的轨迹,蕴含和体现了海岛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髓和内核,具有特殊的价值和作用。这些特殊村落记录了新区历史人文、建筑特色、海岛风光等方面的元素,是了解新区历史足迹、乡土人情的典型,是现代人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面对工业化、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迅速推进,新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正迎来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在此形势背景下,如何保护利用历史文化村落是当前亟需破解的重要命题,尤其是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当下,做好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迫在眉睫,是彰显和展示美丽群岛地方特色的需要,是改善渔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的需要,是加快推进乡村休闲旅游的需要,也是深入贯彻执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建设美丽城镇的切实举措,更是新区建设文化强市的必然选择。通过强化对新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力度和举措,让具有海岛韵味特色和人文历史厚重的文化遗产留给后代,从历史、现实、发展的角度而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新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研究,对提高对新区传统渔农村地域文化价值认识,促进群岛新区城乡统筹、互促互补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对新区开发海洋文化特色旅游、建设“国际休闲岛”有着积极作用,对新区新农村建设、美丽海岛建设具有现实价值。通过对新区历史文化村落资源类型分类划定,达到摸清其存量和家底的目的,并试图从人文历史、自然环境和村庄风貌三个视角进行了价值解读;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际,选取具有代表和典型的历史文化村落进行案例分析,希冀为区域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提供范式和样板;梳理了新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必要性和现状,并据此有针对性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新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发展利用的对策措施和路径选择,明确了目标和原则,提出了保障和条件。按照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设要求,契合新区大开发大开放大建设的时代背景,充分发掘和保护新区历史文化村落的历史遗存、文化遗存,把历史文化村落培育成为传统风貌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美丽乡村。对此,建议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强化规划意识与树立海岛型历史文化村落标杆结合、建立健全制度增强保护利用有效性、保护优先下适度推进乡村文化休闲旅游业、推进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与美丽乡村建设和谐同步发展、深入挖掘和发挥历史文化村落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等方面落实任务和措施。
【关键词】:美丽乡村 历史文化村落 保护 利用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2.29;K87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2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11-16
- 1.2.1 概念界定11-12
- 1.2.2 文献综述12-16
- 1.3 研究设计16-18
- 1.3.1 研究内容16
-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6-17
- 1.3.3 技术路线图17
- 1.3.5 研究方法17-18
- 1.4 研究创新和不足之处18
- 1.4.1 研究创新点18
- 1.4.2 不足之处18
- 2 新区历史文化村落资源类型和价值解读18-29
- 2.1 新区历史文化村落资源类型18-23
- 2.1.1 历史文化村落资源类型的划分18-19
- 2.1.2 历史文化村落资源总体情况19-21
- 2.1.3 典型类型历史文化村落选介21-23
- 2.2 新区历史文化村落价值解读和剖析23-29
- 2.2.1 人文历史价值23-25
- 2.2.2 自然环境价值25-26
- 2.2.3 村庄风貌价值26-29
- 3 新区典型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案例探讨29-41
- 3.1 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大鹏村保护利用探讨29-34
- 3.1.1 大鹏村概述29-30
- 3.1.2 大鹏村落价值解析30-31
- 3.1.3 大鹏村落保护利用现状31-32
- 3.1.4 大鹏村保护利用对策32-34
- 3.2 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里钓山村保护利用探讨34-37
- 3.2.1 里钓山村概述34
- 3.2.2 里钓山村石建筑的分类和特点34-36
- 3.2.3 里钓山村价值解读36
- 3.2.4 里钓山村保护利用现存问题和对策36-37
- 3.3 “东海石村”峙岙村保护利用探讨37-41
- 3.3.1 峙岙村概述37
- 3.3.2 峙岙村历史沿革和现状37-38
- 3.3.3 峙岙村文化旅游资源梳理38-40
- 3.3.4 峙岙村保护利用对策40-41
- 4 新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必要性和发展现状梳理41-45
- 4.1 新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必要性探讨41-43
- 4.1.1 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的战略需要41-42
- 4.1.2 新区建设和发展的特殊需要42
- 4.1.3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需要42-43
- 4.2 新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现状梳理43-45
- 4.2.1 认识观念较淡薄43-44
- 4.2.2 科学规划不健全44
- 4.2.3 管理落实有交叉44
- 4.2.4 保护利用存冲突44-45
- 4.2.5 研究挖掘不给力45
- 5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新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对策和路径选择45-55
- 5.1 明确目标和原则46-47
- 5.1.1 总体目标46
- 5.1.2 基本原则46-47
- 5.2 落实任务和措施47-52
- 5.2.1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47-48
- 5.2.2 强化规划意识与树立海岛型历史文化村落标杆结合48-49
- 5.2.3 建立健全制度增强保护利用有效性49-50
- 5.2.4 保护优先下适度推进乡村文化休闲旅游业50
- 5.2.5 推进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与美丽乡村建设和谐同步发展50-52
- 5.2.6 深入挖掘和发挥历史文化村落的文化内涵和价值52
- 5.3 强化领导和保障52-55
- 5.3.1 加强组织领导52-53
- 5.3.2 强化保障力度53-55
- 参考文献55-59
- 致谢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房志腾;李兵营;;村落发展的历史启发及现实思考[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邓春凤;刘宝成;;乡土重建——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模式[J];小城镇建设;2009年07期
3 李益长;;福建闽东畲族村落文化的价值与开发研究[J];科技视界;2013年21期
4 曹迎春;张玉坤;;“中国传统村落”评选及分布探析[J];建筑学报;2013年12期
5 刘华;;如何让传统村落真正“活”下去[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14年02期
6 彭泺;;四部门联合下发指导意见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J];建筑设计管理;2014年05期
7 柯善北;;保护传统村落的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解读[J];中华建设;2014年07期
8 邓春凤;黄耀志;冯兵;;基于传承传统村落精神的新农村建设思路[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7年04期
9 秦健;陈小慈;张纵;;黎族传统村落形态与住居形式研究[J];广东园林;2012年01期
10 白佩芳;杨豪中;周吉平;;关于传统村落文化研究方法的思考[J];建筑与文化;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重义;;当前村落旅游对保护村落文化潜在的问题[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王玉;周俭;林森;;关于“社区参与”参与“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相关探讨[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小城镇与村庄规划)[C];2012年
3 赵飞华;蔡云超;俞宸亭;王丽敏;;杭州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实施建议——以富阳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4 田家兴;;传统村落的区域保护与发展探索研究——以昆明市传统村落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5 段德罡;黄梅;;纳西族传统村落保护研究进展及建议[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6 何重义;;中国古村—引言[A];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第七辑)——中国民居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7 张守玉;刘德泉;;村落文化调查的实践与思考[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7[C];2007年
8 张从军;;村落文化景观建设刍议[A];山东省民俗学会2013年年会暨中国石榴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赵一新;;浅淡传统村落中的“圳”[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李昆雄;严富艳;王治;;基于文化线路视角的近郊历史村落文化保护初探——以云南省安宁市禄
本文编号:1044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044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