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背景下川渝传统场镇公共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文化旅游背景下川渝传统场镇公共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旅游 川渝地区 传统场镇 公共空间 空间优化
【摘要】:我国在经历了快速城镇化之后,开始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场镇作为城乡之间的纽带,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川渝地区有着大量的传统场镇发展受阻,出路难寻。考虑到传统场镇具有的资源优势,本文以文化旅游作为传统场镇发展的契机。同时以公共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对川渝地区传统场镇的公共空间在文化旅游背景下的优化策略进行研究。本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介绍了相关的研究背景,界定了研究对象和相关概念,明确了研究目的及意义,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同时对国内外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述。第二部分为问题研究。首先通过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文化旅游相关概念进行了定义。同时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文化旅游在传统场镇当中的发展现状。其次阐述了文化旅游与传统场镇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文化旅游对传统场镇的空间需求,以及传统场镇对文化旅游的影响因素。最后分析了传统场镇发展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以及发展文化旅游时面临的问题。第三部分为特性研究。首先介绍了川渝地区传统场镇的人文历史、自然环境和移民文化。其次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实例调研,从宏观上解析了公共空间的整体特性,其中包括形态特性、结构特性、功能特性、文化特性。最后从微观上解析了公共空间的局部特性,将传统场镇的公共空间分为六类,分别是街巷、场口、码头渡口、广场院坝、微空间、公建作坊。并进一步对各类公共空间的组成要素和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四部分为策略方法。首先明确了传统场镇公共空间优化的原则是保护历史、保护环境、尊重居民、保证安全。其次从宏观上解析了公共空间的整体优化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四点:保护传统场镇的历史价值、优化传统场镇的相关功能、通过延伸游览路线来体验周边环境、完善相关服务设施。最后从微观上解析了公共空间的局部优化措施。针对街巷、场口、码头渡口、广场院坝、微空间、公建作坊这六类公共空间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手法。第五部分是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同时概括了本论文相关的研究工作,以及适用范围。
【关键词】:文化旅游 川渝地区 传统场镇 公共空间 空间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14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13
- 1 绪论13-27
- 1.1 选题的研究背景13-15
- 1.1.1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传统场镇研究13-14
- 1.1.2 文化旅游背景下的传统场镇研究14-15
- 1.2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15-19
- 1.2.1 研究对象及范围15-17
- 1.2.2 相关概念界定17-19
- 1.3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19-20
- 1.3.1 研究目的19
- 1.3.2 研究意义19-20
- 1.4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20-24
- 1.4.1 文化旅游相关理论研究20-21
- 1.4.2 公共空间的相关理论研究21-22
- 1.4.3 场镇相关理论研究22-24
-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24-27
- 1.5.1 研究方法24-25
- 1.5.2 研究框架25-27
- 2 文化旅游与传统场镇27-55
- 2.1 文化旅游基础研究27-35
- 2.1.1 文化旅游的基本概念27-32
- 2.1.2 文化旅游在传统场镇当中的现状32-35
- 2.2 文化旅游与传统场镇的相互关系35-45
- 2.2.1 文化旅游的相关需求35-38
- 2.2.2 文化旅游对传统场镇的影响38-40
- 2.2.3 传统场镇影响文化旅游体验的主要因素40-42
- 2.2.4 文化旅游与传统场镇的相互选择42-45
- 2.3 传统场镇发展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以及面临的问题45-55
- 2.3.1 传统场镇发展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45-48
- 2.3.2 传统场镇发展文化旅游面临的问题48-55
- 3 川渝地区传统场镇及公共空间解析55-95
- 3.1 川渝地区传统场镇的人文历史55-61
- 3.1.1 川、渝两地的发展历史55-57
- 3.1.2 自然地理条件57-59
- 3.1.3 移民活动与巴蜀文化59-61
- 3.2 川渝地区传统场镇公共空间整体解析61-78
- 3.2.1 传统场镇公共空间的形态特性61-66
- 3.2.2 传统场镇公共空间的结构特性66-72
- 3.2.3 传统场镇公共空间的功能特性72-75
- 3.2.4 传统场镇公共空间的文化特性75-78
- 3.3 川渝地区传统场镇公共空间分类解析78-95
- 3.3.1 传统场镇公共空间分类78-79
- 3.3.2 公共空间特性的分类解析79-95
- 4 文化旅游背景下传统场镇公共空间优化95-125
- 4.1 文化旅游背景下传统场镇公共空间优化原则95-96
- 4.1.1 文化遗产保护性利用原则95
- 4.1.2 保护环境可持续性原则95-96
- 4.1.3 与本土生活的协调性原则96
- 4.1.4 安全性原则96
- 4.2 文化旅游背景下传统场镇公共空间整体优化策略96-109
- 4.2.1 传统场镇公共空间整体保护策略97-101
- 4.2.2 传统场镇公共空间功能优化策略101-104
- 4.2.3 延伸游览路线,体验自然环境104-106
- 4.2.4 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提升场镇游览品质106-109
- 4.3 文化旅游背景下传统场镇公共空间分类优化措施109-125
- 4.3.1 街巷空间的优化措施109-112
- 4.3.2 场口空间的优化措施112-114
- 4.3.3 码头、渡口空间的优化措施114-116
- 4.3.4 广场空间的优化措施116-119
- 4.3.5 微空间的优化措施119-121
- 4.3.6 公共建筑和作坊的优化措施121-125
- 5 结语125-127
- 5.1 总结125-126
- 5.2 不足与展望126-127
- 致谢127-129
- 参考文献129-13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陕西省确定30个文化旅游古镇 禁止大拆大建[J];城市规划通讯;2012年04期
2 ;中国·文化旅游品牌发展高峰论坛系列报道(二)[J];建筑与文化;2012年12期
3 王鹏;张有山;王会娟;;论河北文化旅游的市场开发与运作[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4 张居平;;宁夏沿黄城市带文化旅游产业规划探析[J];山西建筑;2013年36期
5 湄子;晋中文化旅游综合印象[J];小城镇建设;2000年S1期
6 ;陕西:发布《陕西省文化旅游古镇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J];城市规划通讯;2012年01期
7 ;中国·文化旅游品牌发展高峰论坛在黔阳古城举行[J];建筑与文化;2012年11期
8 张代谦;曹羽茂;张涟;钟庆华;;自贡井盐文化旅游再开发的思考[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3期
9 ;中国古城文化系列论坛(黔阳古城站):中国文化旅游品牌发展高峰论坛[J];建筑与文化;2012年12期
10 ;陕西召开全省文化旅游名镇规划建设工作会议[J];城市规划通讯;2013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步长存;;发挥人文资源优势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洁;;浅论贵州省黔中地区的文化旅游[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3 张文建;金丽娇;;绍兴文化旅游核心竞争力研究[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谢寿球;;建设广西文化旅游的“特区”——西林县文化旅游的定位和开发思路[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5 李秀金;;文化旅游:城市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6 谭申;宋立中;周胜林;;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国外文化旅游地影响模式分析及其启示[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张维克;;深入发掘文化内涵 促进青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8 常莉;;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营销策略分析[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道路·创新·发展——“陕西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交流论文选编[C];2009年
9 张生寅;;加快青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10 王学昭;宋伟;;马尾船政文化旅游市场拓展策略探寻[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晋;双赢:文化旅游的目标[N];中国文化报;2001年
2 溧阳旅游局副局长 许新平;文化、旅游与文化旅游可持续开发[N];华东旅游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王小萍 实习生 杜博;河南文化旅游如何破题?[N];河南日报;2005年
4 吴敏 陈雪钧;人文奥运与文化旅游[N];江南游报;2005年
5 玉华宫管理局局长 苏龙海;立足文化旅游资源 建设文化旅游名市[N];铜川日报;2005年
6 记者 李悦春;找准契合点做特做亮文化旅游产业[N];云南日报;2005年
7 记者 姚振发 实习生 翁嫣;积极发展文化旅游 推进建设文化大省[N];浙江日报;2000年
8 本报评论员 贾启龙;借鉴云南经验 做强文化旅游[N];阿坝日报;2006年
9 陈永正;成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战略选择[N];成都日报;2007年
10 熊秀兰;州政协建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N];楚雄日报(汉);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萌;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上海文化旅游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朱华武;湘绣文化旅游形成与适应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俞容龄;跨文化旅游情境中的多重话语[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会宾;洛阳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D];山东大学;2009年
2 王蕊;长春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尹颜迪;文化旅游的审美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向杰;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5 魏代俊;郑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2年
6 刘智慧;朝阳市文化旅游产业规划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4年
7 李鹏达;人类学视野下跨文化旅游与旅游目的地和谐社会的构建[D];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
8 聂璐;文化旅游产业融资问题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9 杨乐;鄂尔多斯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府行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10 亚历山德拉(Bukharova Aleksandra);贝加尔湖地区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534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053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