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基于FLAC3D的抗滑桩间距优化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8 23:10

  本文关键词:基于FLAC3D的抗滑桩间距优化设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 桩间距 土拱效应 FLACD数值模拟 强度折减法


【摘要】:结合工程实例,基于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桩间距下桩间土体拱效应的产生机理,直观有效地反应了桩间距优化后的加固效果,利用强度折减法计算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加固后的滑坡体稳定性系数。结果表明:当桩间距为2.0~3.5倍桩宽时,桩间土拱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并利用数值模拟优化。
【作者单位】: 西北电力设计院;河南黄河河务局濮阳黄河河务局;
【关键词】预应力锚索抗滑桩 桩间距 土拱效应 FLACD数值模拟 强度折减法
【分类号】:TU473.1
【正文快照】: 0引言桩间距是抗滑桩设计的一项重要指标,它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抗滑桩加固工程的成败。合理的桩间距,应该使桩间土体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利用自身强度形成的拱效应[1],将桩间土体的下滑推力传递到桩身,达到支挡的目的,而不致使土从桩间挤出。确定抗滑桩的桩间距时,宜采用桩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治国;侯恩科;李琰庆;;FLAC-3D与理正软件在基坑支护设计中的应用[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2 梁利红;;浅谈FLAC3D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年27期

3 侯惠锦;梁振玺;王宝石;;桩-锚与土钉墙组合支护FLAC~(3D)数值模拟分析[J];土工基础;2012年06期

4 杨保全;周磊;吴伟;;基于FLAC 3D的复合土钉在软土基坑中的应用[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5 周川杰;FLAC-2D进行复合土钉支护稳定性分析[J];岩土工程界;2002年06期

6 张卢明;郑明新;何敏;郑玉之;;深基坑开挖与锚杆支护FLAC~(3D)数值模拟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7 张玉灯;;FLAC~(3D)在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路基工程;2008年06期

8 张强;邓yN文;;FLAC3D在复合土钉支护变形分析中的应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8年11期

9 李旭东;;FLAC3D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年04期

10 张友锋;袁海平;;FLAC~(3D)在地震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Zhao Baoyun;Huang Linqing;Wu Tongqing;;Exploration on the FLAC3D software in the Teaching of Petroleum Drilling Engineering Rock Mechanics Course[A];2013教育技术与信息系统国际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张尚根;;复合土钉墙支护FLAC~(3D)数值模拟与实测结果对比[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3 薛雷;李维朝;孙强;王媛媛;冶小平;黄鑫;;基于数字图像像素单元建立准三维FLAC~(3D)模型[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4 彭鹏;单治钢;董育烦;;基于FLAC~(3D)的卡拉水电站左岸边坡稳定性研究[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四届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5 马海春;崔可锐;洪志方;;FLAC在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应用[A];加强地质工作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2007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朱建明;徐秉业;任天贵;高谦;;FLAC及其在地下矿山巷道支护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7 杨立强;张中杰;林舸;王岳军;;FLAC基本原理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二卷(青藏高原)[C];2003年

8 张新华;;红柳煤矿井巷柔模支护作用的FLAC模拟[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9 张玉军;;综放采场覆岩破坏特征的FLAC~(3D)数值模拟研究[A];采矿工程学新论——北京开采所研究生论文集[C];2005年

10 刘峰;牛琪瑛;郭英;刘少文;;运用FLAC~(3D)对水泥土桩加固液化砂土地基的分析[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厦;FLAC~(3D)前处理程序开发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

2 马健;粘性土坡破坏机制及FLAC数值模拟[D];同济大学;2006年

3 江德飞;FLAC法在三峡岸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交通学院;2004年

4 王松雪;复合土钉支护的FLAC-(3D)数值模拟与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赵秀娟;基于FLAC3D的土、岩组合边坡稳定性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明敏;深基坑复合土钉墙支护FLAC~(3D)模拟与现场测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李晶;基于FLAC3D与Monte Carlo法的边坡可靠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2年

8 赵鹏飞;基于FLAC3D、ANSYS的成矿动力学数值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9 赵桢;应用FLAC~(3D)分析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承载特性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10 吴世佳;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极限平衡法与FLAC模拟方法的对比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576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0576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4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