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高层建筑基础隔震的性能化设计及应用

发布时间:2017-10-19 00:16

  本文关键词:高层建筑基础隔震的性能化设计及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高层建筑 基础隔震 性能化设计 地震响应 性能化目标


【摘要】:隔震层传递竖向荷载并耗散地震能量,合理可靠的隔震设计才能保证隔震结构实现预期的性能目标。本文讨论了由隔震层的恢复力特性和反应谱来简单评估隔震层剪切变形的方法,讨论了隔震层中各元件的性能目标,结合上部结构和隔震层的性能目标提出了高层建筑基础隔震的性能化设计方法,最后采用工程实例进行了详细说明。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法能够合理地进行隔震设计,并能很好地对隔震层的响应进行评价。
【作者单位】: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高层建筑 基础隔震 性能化设计 地震响应 性能化目标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8219)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J07B00)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CXZZ13_0440)
【分类号】:TU973.31;TU352.12
【正文快照】: 引言隔震结构在国内外已有广泛的研究,目前仅在日本就有超过1500栋建筑使用了隔震技术。隔震层中一般设置有铅芯橡胶支座和阻尼器,吸收了输入到结构中的大部分地震能量;同时,上部结构水平刚度远大于隔震层,在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的位移响应接近于刚体平动,可以减少室内物品的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福霖,S.F.Stiemer,S.Cherry;隔震消能体系结构地震反应的定量控制(英文)[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3年01期

2 李爱群;;基础隔震建筑物运动方程的简化解法[J];东南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3 杜东升;王曙光;刘伟庆;孙臻;;高层建筑组合隔震的设计方法及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4 刘伟庆,王曙光,林勇;宿迁市人防指挥大楼隔震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5年02期

5 王曙光;杜东升;刘伟庆;冯德民;;隔震结构不同阻尼比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改进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9年03期

6 吕西林,朱玉华,施卫星,上田荣,冯德民,三山刚史;组合基础隔震房屋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1年02期

7 刘文光;刘阳;杨巧荣;何文福;冯德民;;高层隔震结构单质点模型的地震响应单纯质点法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飞;陆伟东;;基于偏心率的隔震层布置及优化方法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2 周倩南;傅昶彬;;结合新规范分析我国高层隔震技术研究现状及新问题[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4期

3 刘文光;何文福;霍达;付伟庆;;大高宽比隔震结构双向输入振动台试验及数值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4 韩淼,王秀梅;基础隔震技术的研究现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赵桥荣;古红燕;;某高烈度地区建筑隔震设计[J];重庆建筑;2012年01期

6 尚守平;周志锦;刘可;姚菲;;一种钢筋-沥青复合隔震层的性能[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7 朱玉华,吕西林;滑移摩擦隔震系统在多向地面运动作用下的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5期

8 何文福;刘文光;霍达;;小高宽比隔震结构双向输入振动台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5期

9 王建强;丁永刚;李大望;;组合基础隔震结构双向地震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3期

10 杜东升;王曙光;刘伟庆;孙臻;;高层建筑组合隔震的设计方法及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范夕森;任淑贞;张鑫;;滚轴-橡胶支座组合系统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0年

2 张华英;李慧;张鑫;;基于能量法的并联隔震砖木建筑响应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0年

3 卜龙瑰;黄嘉;朱忠义;牟在根;;隔震支座参数的选取对隔震设计的影响[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富有;常业军;朱玲;;并联基础隔震体系的隔震层力学特性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张富有;刘汉龙;高玉峰;;串连组合基础隔震体系的简化计算方法[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朱宏平;周方圆;袁涌;;建筑隔震结构研究进展与分析[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紫东;考虑支座相关性的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尹强;非线性橡胶隔震结构参数识别与损伤诊断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刘可;基础隔震的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徐赵东;(铅)粘弹性阻尼结构的试验与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5 刘文光;橡胶隔震支座力学性能及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6 张鹏程;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结构及其抗震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7 王建强;基础隔震结构多维及平—扭耦联地震反应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8 李秀领;非对称建筑结构的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陆建忠;分段变截面高层建筑被动控制的随机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1995年

10 曾德民;橡胶隔震支座的刚度特征与隔震建筑的性能试验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裕超;复合隔震结构地震反应试验及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旭光;基于振动台试验的复合隔震摩擦承压比影响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3 张新影;昆明新机场航站楼关键减隔震技术之复合隔震结构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任淑贞;不规则中小学校舍隔震加固技术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5 魏锟;一种新型橡胶支座的力学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辛晓鹏;弹性滑板复合隔震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7 曾江;复合隔震体系摩擦承压比振动台试验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8 裴俊杰;并联复合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影响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9 孟凡涛;实时子结构试验数值积分方法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道文;并联组合基础隔震反应分析[D];重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云,徐彤,周福霖;抗震与减震结构的能量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4期

2 刘文光,杨巧荣,周福霖;大高宽比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的实用分析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4期

3 程华群;刘伟庆;王曙光;;高层隔震建筑设计中隔震支座受拉问题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4期

4 赵斌,王亚勇;关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设计反应谱的几点讨论[J];工程抗震;2003年01期

5 王焕定;付伟庆;刘文光;于德湖;程树良;;规则隔震结构等效简化模型的研究[J];工程力学;2006年08期

6 候宝隆;日本隔震技术的新发展与控震技术的实际应用[J];工业建筑;2000年11期

7 刘伟庆,董军,王曙光,周有根,尹士公,蓝宗建;宿迁市文体综合馆基础隔震设计[J];建筑结构学报;2003年02期

8 王曙光;杜东升;刘伟庆;冯德民;;隔震结构不同阻尼比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改进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9年03期

9 王曙光;杜东升;刘伟庆;;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关键问题[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李英民,郑妮娜,周长安;结构设计地震作用效应影响因素及规律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文光;橡胶隔震支座力学性能及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登贵;雷静雅;周祥瑞;付李宁;徐家云;;相邻结构基础隔震和层间减震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8年06期

2 曾奔;周福霖;黄东阳;;土-结构相互作用下考虑平摆耦合的基础隔震体系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宋玉旺;;房屋基础隔震技术应用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年19期

4 李志林;;房屋基础隔震技术应用分析[J];企业导报;2012年14期

5 傅育安;;基础隔震工程的回顾与展望[J];工程抗震;1987年03期

6 ;建筑物基础隔震通过技术鉴定[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1年03期

7 任君,胡辉霞,高全玲;基础隔震砌体结构住宅效益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年S1期

8 苑国良;建筑如何防震——城市建筑防震减灾基础隔震新技术[J];城市与减灾;2002年01期

9 魏德敏,康锦霞,韩海崴;基础隔震高层建筑地震响应的理论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1期

10 陈华明,刘伟庆,孙雪梅;基础隔震住宅楼方案的应用[J];工业建筑;200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邸元;袁明武;肖建庄;;多层结构基础隔震动力反应分析的简化[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6年

2 张立峰;王忠海;康艳博;姚秋来;肖伟;;震区框架结构基础隔震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3 王忠海;张立峰;康艳博;姚秋来;肖伟;;凉山州邮电局某住宅的基础隔震改造[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4 黄襄云;;自动复位基础隔震机构的动力分析[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5 施卫星;吴广荣;;组合支座基础隔震砌体房屋设计探讨[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9年

6 王建强;丁永刚;李大望;;摩擦摆基础隔震上部偏心结构地震反应分析[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叶昆;李黎;朱宏平;符蓉;;近断层脉冲型地震作用下基础隔震建筑结构最大位移反应研究[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雷静雅;罗登贵;;多层建筑基础隔震的减震效果分析[A];新世纪观测技术发展及防震减灾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周中一;曹万林;王卿;董宏英;张建伟;;农村基础隔震砌体结构房屋振动台试验[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10 栗增欣;董煜;;框架结构基础隔震分析[A];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宇;双向地震作用立式储罐基础隔震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2 胡紫东;考虑支座相关性的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崔利富;大型LNG储罐基础隔震与晃动控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4 李延涛;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基础隔震与结构控制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继红;基础隔震结构非线性动力特性分析[D];苏州科技学院;2008年

2 张志亮;一维周期性复合基础隔震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3 李林;基于动力测试的无填充墙基础隔震框架结构动力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哲;基础隔震偏心建筑的平—扭耦联地震反应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赵安兴;椭球体滚动基础隔震的可行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东芳;基础隔震异形柱框架结构体系地震反应控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7 张田田;基础隔震框架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8 崔艺斌;桩土相互作用下的并联基础隔震性状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陈翠翠;单向偏心结构滑移摆基础隔震扭转振动分析[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10 杨一振;基础隔震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0579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0579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3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