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地下室外墙影响下的考虑土拱效应的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研究
本文关键词:临近地下室外墙影响下的考虑土拱效应的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研究
【摘要】:当挡土墙附近存在临近建筑地下室外墙时,其挡土墙土压力与传统的Rankine理论基于无限半空间体假定不符,因而在这种新的工程背景下需要采用合适的理论来计算挡土墙土压力及其作用点高度。已有的研究表明,这种条件下土体的变形趋势可分为上、下两大部分:上部土体变形类似于Terzaghi的活动门试验,土体沿着墙体下滑,而下部土体则沿着土楔形体而变形。因而将土拱效应用于求解挡土墙土压力的计算分成了上、下两大部分考虑。假定土拱形状为圆弧,基于主应力旋转概念分别给出了上、下两部分的侧向土压力系数,运用水平微分层析法基于静力平衡思想给出了两部分的水平向主动土压力分布公式。最后通过坐标平移的方式给出了主动土压力合力及其作用点高度的表达式。算例表明,计算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较为接近,其结果对实际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关键词】: 挡土墙 临近建筑物 土拱效应 主动土压力
【分类号】:TU476.4;TU432
【正文快照】: 1引言随着工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基坑开挖是在临近建筑存在地下室的情况下进行的,此类工程特点是基坑挡土墙与既有建筑地下室外墙之间的土体宽度是有限的。对于这类问题,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如Frydman[1]、Take[2]运用Jasen的谷仓公式研究了距离岩面较近时挡土墙的主动土压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应宏伟;黄东;;临近既有地下室平动模式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2011年S1期
2 高印立;极限分析法计算有限范围土体土压力[J];建筑结构;2001年08期
3 李峰;郭院成;;基坑工程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计算分析研究[J];建筑科学;2008年01期
4 马平;秦四清;钱海涛;;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计算[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S1期
5 应宏伟;黄东;谢新宇;;考虑邻近地下室外墙侧压力影响的平动模式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6 涂兵雄;贾金青;;考虑土拱效应的黏性填土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含川;;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计算及探讨[J];重庆建筑;2009年12期
2 杨明辉;汪罗成;赵明华;;考虑土拱效应的双排抗滑桩桩侧土压力计算[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10期
3 应宏伟;黄东;;临近既有地下室平动模式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2011年S1期
4 陈宾;张可能;李毅;黎永索;;梯形截面有限土体被动土压力计算研究[J];工业建筑;2010年06期
5 郑炜;林海洋;朱浩良;;路基挡土墙土压力的极限分析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6 李峰;郭院成;;基坑工程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计算分析研究[J];建筑科学;2008年01期
7 庄心善,朱瑞赓,何世秀;具有一定间距护坡桩上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05年16期
8 孙青;王万庆;;灌注桩支护条件下的深基坑变形研究[J];山西建筑;2010年01期
9 谢小荣;;挡土墙土压力计算方法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7年06期
10 杨明辉;汪罗成;赵明华;;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计算的土拱效应分析[J];建筑结构;201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许锡昌;土压力问题与基坑变形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4年
2 李向阳;大断面管幕—箱涵推进工法中管幕力学作用与开挖面稳定性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姜朋明;转动状态下挡土墙土压力的严密解法及其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4 马少俊;动静荷载下挡土墙土压力计算及相关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涂兵雄;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法机理与力学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文涛;深基坑施工对相邻地铁站基坑的影响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0年
2 郑贝贝;考虑挡墙位移及有限土体影响的土压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文建华;青岛国际贸易中心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刘震顺;沈阳地铁二号线北陵站出入口基坑土压力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5 林永亮;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土压力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6 谢波;地下室及桩基础对邻近基坑开挖的影响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7 徐明星;浅埋大断面管棚—箱涵法关键技术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8 田静成;高层邻建下基坑工程模型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9 黄东;临近既有地下室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王永翔;中国二重集团淬火装置深基坑支护结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永索;张可能;周斌;陈宾;;地面超载对支护结构的影响[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2 吴明;彭建兵;徐平;孙苗苗;夏唐代;;考虑土拱效应的挡墙后土压力研究[J];工程力学;2011年11期
3 高印立;极限分析法计算有限范围土体土压力[J];建筑结构;2001年08期
4 何颐华,杨斌,金宝森,李瑞茹,谭永坚,王铁宏;双排护坡桩试验与计算的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96年02期
5 高印立;有限土体土压力的计算探讨[J];建筑科学;2000年05期
6 李峰;郭院成;;基坑工程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计算分析研究[J];建筑科学;2008年01期
7 谢小荣,张可能,许宏武,黄世雄;极限分析法计算有限土体主动土侧压力[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09期
8 罗强,,蔡英,邵启豪;成都粘土重力式挡土墙的工程试验[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9 王文杰,曾进群,陈小丹;深基坑开挖中有限土体土压力计算方法探讨[J];岩土工程界;2005年03期
10 陈昌富;曾玉莹;肖淑君;吴子儒;;基于CSA和薄层单元法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S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奇鹏;刚性与柔性挡墙的土压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林达;;层状填土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的改进[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9年02期
2 王树旺;;基于土拱效应的基坑桩间土压力及拱效应存在形式分析[J];岩土工程界;2006年10期
3 李富盈;王勇智;;能量理论法计算主动土压力探讨[J];河南科学;2006年06期
4 章瑞文;徐日庆;郭印;;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的逐层计算法[J];岩土力学;2006年S1期
5 应宏伟;蒋波;谢康和;;考虑土拱效应的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6 王卓娟;李孝平;;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灾害与防治工程;2007年01期
7 张文;吴永钧;张卫红;;基于水平层单元体及土拱效应模型土压力计算研究[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8 琚晓冬;冯文娟;;土拱效应的尺寸研究[J];灾害与防治工程;2005年02期
9 曾玉莹;李术林;;考虑位移效应的基坑土压力分析[J];中外建筑;2006年05期
10 应宏伟;蒋波;谢康和;;平行竖墙间的土拱效应与侧土压力计算[J];水利学报;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登亮;孙强;李厚恩;史哲;;基坑工程中土拱效应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卢坤林;胡成;杨扬;;同时考虑位移影响和土拱效应的土压力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云军;宰金珉;王旭东;;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桩土拱效应探讨[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4 加瑞;朱伟;钟小春;;砂土拱效应的挡板下落试验及机理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张利民;胡定;;土工离心模型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6 张望城;蒋明镜;刘芳;周雅萍;肖俞;;不同位移模式下倾斜挡墙土压力的离散元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张健;胡瑞林;刘海斌;王珊珊;;基于统一强度理论朗肯土压力的计算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健;胡瑞林;刘海斌;王珊珊;;基于统一强度理论朗肯土压力的计算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9 司马军;吕果;胡建伟;;刚性挡墙RBT模式下土台被动土压力试验[A];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陈贺;蒋明镜;张望城;肖俞;;刚性挡土墙平移模式下主动土压力的理论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明;深基坑工程若干土力学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马少俊;动静荷载下挡土墙土压力计算及相关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李永刚;沟埋式和上埋式涵洞土压力统一计算理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9年
4 张晓咏;抗滑桩现场试验及其设计计算方法研究[D];福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胜涛;土拱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2 张林;基坑坑角土拱效应分析与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张瑛;基于龙会滑坡钻孔微型桩土拱效应三维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4 汪承亮;极限分析法在边坡稳定分析及挡土墙土压力计算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王淑红;基于三剪统一强度理论的挡土墙土压力计算的水平层分析法及加筋挡土墙计算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6 王保建;围护结构变形模式对土压力和坑周地表沉降的影响[D];同济大学;2007年
7 陈林;不同变位模式下挡土墙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叶永峰;排桩支护结构中的土拱效应[D];郑州大学;2006年
9 杨风松;三维塌落拱的形成机理及其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10 许鹏;汪延公路膨胀性软岩滑坡抗滑桩桩土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583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058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