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城市形态研究百年纵览

发布时间:2017-10-20 06:23

  本文关键词:城市形态研究百年纵览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形态 定性研究 定量分析 环境可持续性


【摘要】:回顾了20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在城市形态领域的研究,辨析了该研究一系列的进展及转向:从狭义物质形态讨论到融入社会经济学解析,从结合历史图像及文献的定性研究到基于遥感数据的定量分析从集中与分散的模式比较到引入空间指数的分形计算及景观梯度理论的可持续性探讨。最后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我国城市形态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关键词】城市形态 定性研究 定量分析 环境可持续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108307,51478299) 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课题(E10034)
【分类号】:TU984.1
【正文快照】: 在城市规划学中,对城市形态的研究由来已 通过优化物质空间进一步提高基于城市形态评价的久,一个世纪以来,中西方学者的大量研究积累 环境缋效,对实现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了丰硕的成果。简单来说,物质层次的城市形态是 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指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分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松峰;樊培军;曾忠平;李会琴;;基于RS和GIS的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格局演变研究——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2 赵哲霞;郭恢财;;城市化对城乡梯度森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3 周昭英;蔡永立;郑文发;;城乡交错带城市森林的景观格局研究——以上海市奉贤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8期

4 干晓宇;周波;李建龙;杨齐;陈一;;张家港市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城市景观格局响应及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5 杨光;吴泽民;吴文友;;合肥市城市森林格局动态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6 王佳;熊妮娜;董斌;闫秀婧;隋宏大;冯仲科;;基于RS的近2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S1期

7 夏兵;余新晓;宁金魁;王小平;秦永胜;陈俊崎;;北京市怀柔区景观格局特征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S2期

8 夏兵;余新晓;宁金魁;王小平;秦永胜;陈峻崎;;近20年北京地区景观格局演变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S2期

9 高永年;高俊峰;韩文权;;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湖州市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12期

10 李少英;黎夏;刘小平;陈逸敏;;城市轴向扩展时空过程模型与测度——以东莞市城市发展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Assessing pattern of urban expansion in China from DMSP-OLS Nighttime Images[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海鹰;张新长;康停军;赵元;;基于多准则判断的城市边缘区界定及其特征分析[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花利忠;崔胜辉;郭青海;吝涛;张国钦;;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海岛型城市的景观格局演变——以厦门岛为例[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赵晓燕;刘康;秦耀民;;基于GIS的西安市城市景观格局分析及其优化研究[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5 尹海伟;徐建刚;;上海开敞空间宜人性分析[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吕志强;吴志峰;陈红顺;张景华;;耕地格局多样性分析——以珠三角洲为例[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兵;农民动迁安置住区绿化环境重构[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冯晓刚;城市热岛效应演变与成因遥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路毅;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4 李伟;北京市城市森林布局优化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5 管玉娟;基于COCA的海岸带盐沼植被动态扩散模型设计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勇;城市增长与景观变化的多尺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孟彩红;基于GIS的兰州城市景观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张曼胤;江苏盐城滨海湿地景观变化及其对丹顶鹤生境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余柏蒗;基于面向对象理论的城市空间信息遥感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杨俊;城市化与城市生态安全耦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邴迪;哈大齐工业走廊不同类型城市空间扩展过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福禄;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集约利用规划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3 姚小立;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唐慧权;黑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威;中小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与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张雪梅;基于SLEUTH模型的城市扩张分析及场景预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赵单;北京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及预测信息系统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蒋王伟;郴州市中心城区绿地景观格局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9 何舸;江苏泰州地区耕地占地率动态变化[D];南京大学;2011年

10 陈朱;城市化对春季开花植物物候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晖,梁江;大连城市形态历史格局的特质分析[J];建筑创作;2002年Z1期

2 王富臣;城市形态的维度:空间和时间[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洪武;对塑造阜阳市城市特色的思考[J];安徽建筑;2003年06期

4 王建国;城市传统空间轴线研究[J];建筑学报;2003年05期

5 王冠木,刘忠刚,邱明煊;宏观体系下的城市空间演化——以沈阳市城市形态为例[J];城市规划;2004年01期

6 李金林;中国大连近代(1898-1945)城市形态与建筑[J];城建档案;2004年01期

7 赵建华;对城市设计本质问题的思考[J];中国建设信息;2004年11期

8 费移山,王建国;高密度城市形态与城市交通——以香港城市发展为例[J];新建筑;2004年05期

9 董伟;大连市城市形态结构功能研究[J];城市规划;2004年12期

10 倪e,

本文编号:10657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0657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7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