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源热泵系统分区运行调控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江水源热泵系统分区运行调控策略研究
【摘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调整能源结构、缓解能源供给压力的重要举措。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江水源热泵系统以江水作为空调系统的冷热源,具有显著的节约能源和环保的特性。本文以江水源热泵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掌握江水取水温度及建筑负荷特性的基础上,提出适应于不同江水温度及建筑负荷率分布下的分区优化控制策略。江水的温度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江水源热泵系统能否实现预期的节能效果。通过对实测江水温度数据的分析,掌握了江水温度的变化规律。针对目前江水水温基础数据不完善的问题,利用“互信息”方法建立了满足“日尺度”水温预测的江水水温预测模型。分别以纳什效率系数(NSC)、均方根误差(RMSE)、最大绝对误差(MAE)作为评判参数,验证和分析利用模拟数据和校验数据验证建立的水温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建立的水温预测模型能够表达日平均气温与日平均水温的关系,该水温预测模型能够为水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指导和运行调控提供较准确的水温数据支撑。另外一个影响江水源热泵系统节能特性的重要因素便是建筑物的负荷特性。利用DeST分别建立了酒店、商场、办公三种典型公共建筑的负荷模型,并对这三种典型建筑的负荷特性和江水温度分布特性联合起来考虑,为依据建筑物负荷特性和江水温度分布特性提出江水源热泵系统优化控制策略奠定了基础。分析了供给侧(江水侧)、能量转换侧(江水源热泵系统)、需求侧(建筑负荷侧)三者间的耦合关系,发现江水源热泵系统的运行节能的关键在于寻求建立“两个平衡”:建筑所需冷量与江水源热泵系统提供冷量之间的平衡、江水带走热量与冷凝器放出热量之间的平衡。即根据供给侧特性(江水温度)、需求侧特性(建筑的负荷分布),对能量转换侧的运行控制参数进行调整,以达到在满足建筑负荷的前提下节省系统运行能耗的目的。本文利用建立的江水源热泵系统能耗模型,对不同运行控制参数对系统运行能耗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确定了影响系统能耗的关键因素。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供需匹配”原则,根据江水温度、建筑负荷这两个外界条件,以风系统风量mair、冷冻泵流量mIWP、机组冷冻水出水设定温度Tset、取水泵流量mEWP为调控参数,提出适应不同江水温度、建筑负荷分布的分区运行优化调控策略。最后,以重庆市某一江水源热泵系统工程为实例,利用TRNSYS仿真平台,对基准控制策略、变频优化控制策略(不分区)和分区优化控制策略下江水源热泵系统能耗进行对比分析。模拟所得结果表明,在整个供冷季,变频优化控制策略相对于基准控制策略的系统能耗节能率为7.11%,分区优化控制策略较变频优化控制策略的节能率为19.93%。
【关键词】:江水源热泵系统 水温 负荷 分区 控制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83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9
- 1 绪论9-17
- 1.1 背景及意义9-10
- 1.1.1 能源现状9-10
- 1.1.2 空调系统的节能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4
- 1.2.1 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研究现状10-12
- 1.2.2 空调系统的运行优化控制12-14
-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14-17
- 2 江水水温动态变化规律17-29
- 2.1 掌握江水水温变化规律的目的17
- 2.2 江水水温的特点17-20
- 2.2.1 江水水温变化规律17-20
- 2.2.2 江水水温的影响因素20
- 2.3 江水水温模型的建立20-27
- 2.3.1 江水水温预测模型建立的原则20-21
- 2.3.2 江水水温模型的建立及验证21-27
- 2.4 本章小结27-29
- 3 不同类型建筑负荷特性分析29-45
- 3.1 建筑动态负荷特性分析的目的29
- 3.2 酒店类建筑的负荷特性分析29-35
- 3.2.1 酒店类建筑负荷特性影响因素29-30
- 3.2.2 酒店类建筑负荷模型的建立30
- 3.2.3 酒店类建筑负荷特性分析30-35
- 3.3 商场类建筑负荷特性分析35-39
- 3.3.1 商场类建筑负荷特性分析35
- 3.3.2 商场类建筑负荷模型的建立35-36
- 3.3.3 商场类建筑负荷特性分析36-39
- 3.4 办公类建筑负荷特性分析39-42
- 3.4.1 办公类建筑负荷影响因素分析39
- 3.4.2 办公类建筑负荷模型的建立39-40
- 3.4.3 办公类建筑负荷特性分析40-42
- 3.5 本章小结42-45
- 4 江水源热泵系统分区运行调控策略45-61
- 4.1 江水源热泵系统能耗模型的建立45-48
- 4.1.1 热泵机组能耗模型45-46
- 4.1.2 水泵模型46-47
- 4.1.3 风机盘管47-48
- 4.2 变量选取及参数变化范围48-49
- 4.3 江水源热泵系统分区运行调控策略49-59
- 4.3.1 负荷侧与能量转换侧的供需匹配49-53
- 4.3.2 水源侧与能量转换侧的匹配53-58
- 4.3.3 江水源热泵系统分区运行调控策略58-59
- 4.4 本章小结59-61
- 5 工程实例分析61-89
- 5.1 工程概况61
- 5.2 江水源热泵系统TRNSYS仿真61-71
- 5.2.1 TRNSYS软件简介61-63
- 5.2.2 利用TRNSYS建立建筑负荷模型63-68
- 5.2.3 实测验证模型的准确性68-71
- 5.3 江水源热泵系统模拟71-87
- 5.3.1 基准控制策略模拟分析71-76
- 5.3.2 变频优化控制策略模拟分析(不分区)76-79
- 5.3.3 分区优化控制策略模拟分析79-82
- 5.3.4 不同控制策略下能耗对比分析82-87
- 5.4 本章小结87-89
- 6 结论与展望89-91
- 6.1 结论89-90
- 6.2 展望90-91
- 致谢91-93
- 参考文献93-101
- 附录10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永利;;水源热泵系统设计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J];山西建筑;2009年27期
2 冷艳锋;赵辉;;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适应性评估[J];建设科技;2010年18期
3 宇润练;;水源热泵系统在太原市的评估和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33期
4 吴薇,张小松;水源热泵系统蓄能节能的可行性[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1年02期
5 武云甫,任晓燕,罗惠葳,花睿;大规模推行水源热泵系统的规划应用刍议[J];区域供热;2002年02期
6 谭翔舰;特灵空调2002年水源热泵系统应用及前景研讨会5月23日在京成功举行[J];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专刊);2002年03期
7 吴灵敏;水源热泵系统在住宅供热空调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3年17期
8 李刚;济南市某温泉度假中心水源热泵系统设计[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3年05期
9 张毅,孙友宏;水源热泵系统的相关问题[J];西部探矿工程;2003年12期
10 李萌,刘传聚,陈劲晖;利用煤矿矿井水的水源热泵系统的经济性分析[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淑琴;冯玉明;叶勇;;水源热泵系统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以太原大学新校区为例[A];寒区冰情与冻土水文效应——第4届“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郑飞;王亚斌;丁尚起;黄晓明;张俊彬;;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热运移数值模拟[A];地热能开发利用与低碳经济研讨会——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十四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陈焰华;祁传斌;茅贵文;陈睿;;武汉地区水源热泵系统应用前景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兵;陈焰华;;核磁共振在水源热泵系统中的应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6年
5 刘勇;顾铭;秦丹;王勇;;重庆某工程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可行性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严福成;韩杰;张国强;胡宏敬;;湘江水源热泵系统工程取排水方案研究[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七届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虞杰;;水源热泵系统在某工程上的应用[A];2013浙江省暖通空调动力学术年会、杭州市暖通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徐稳龙;;水源热泵系统特性与应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C];1998年
9 杨玲;董长青;杨勇平;;中水源热泵系统的发展潜力分析[A];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四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永红;袁东立;曹瑞堂;王立发;周京;刘长春;;北京友谊宾馆新建专家楼水源热泵系统设计[A];全国地热(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现场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 叶子;水源热泵系统前景广 污水资源化有新途[N];中国环境报;2001年
2 记者 林家能 屈金星;绿色能源供暖亮相北京[N];中国矿业报;2001年
3 记者 郭薇;从细微处实现节能减排[N];中国环境报;2008年
4 雨晴;奥运场馆建设使用多项节能新技术[N];中华建筑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陈宁;京沪渝专家齐聚我市研讨暖通技术[N];湘潭日报;2008年
6 家路美;节能型鸟巢 领衔绿色奥运[N];证券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陈果;利用地源热泵系统发展东莞建筑节能[N];广东建设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晓;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运行特性与运行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2 陈建萍;闭式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滞流型水体与换热器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珍珍;湖水源热泵系统温排水及承载能力的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2 伍慧成;华南地区水源热泵系统在冷热负荷同存建筑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敏;水源热泵系统变工况输送能耗优化分析[D];青岛大学;2015年
4 程丽莉;区域复合供能系统中江水源热泵系统的节能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刘萌;中水源热泵系统分析与运行策略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6 侯宝生;重庆某地表水源热泵系统冬季运行特性及节能调控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7 孙源渊;寒冷地区湖水源热泵系统研究及应用[D];青岛大学;2016年
8 王作林;江水源热泵系统分区运行调控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9 陈爱露;再生水源热泵系统相关技术研究及运行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10 曾菲;江水源热泵系统运行控制的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72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072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