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滚刀线性侵入试验中岩石破裂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2 07:17

  本文关键词:滚刀线性侵入试验中岩石破裂模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盘形滚刀 线性侵入试验 破裂分区 分区特性 北山花岗岩


【摘要】:采用北京工业大学自主研制的大型机械破岩试验平台,研究了北山花岗岩在单个滚刀单次及多次线性侵入试验中的岩石破裂情况。试验采用直径17英寸(432 mm)的常截面盘形滚刀,对尺寸1000 mm×1000 mm×600 mm的花岗岩试样进行了侵入试验。研究发现在滚刀切槽周边,随距离远近,岩石破裂程度不一。基于试验观察和裂纹数字化处理结果,将岩样分划为岩粉区、破裂区和原岩区3个区域,并对各区的尺寸和面积加以统计。同时对波速和回弹指标进行测试,发现各区内的指标存在明显差异。随着侵入次数增多,岩石中破裂各区的面积有明显增大,但相应区域内的指标变化并不显著。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华东有色地勘局地下空间与地质环境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城市防灾与减灾教育部重点试验室;核工业北京核地质研究院;
【关键词】盘形滚刀 线性侵入试验 破裂分区 分区特性 北山花岗岩
【基金】:国防科技重点项目(科工二司[2012]491号);国防科技重点项目(科工二司[2012]492号)
【分类号】:TU458
【正文快照】: 0引言隧道掘进机法(TBM法)因具有施工速度快,围岩扰动小,安全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公路、铁路、水利等领域的岩石隧道工程中。TBM破岩主要依靠刀具与岩石的相互作用,其中,单个刀具作用下的岩石破裂情况,是研究TBM破岩和围岩损伤机理的基础[1-2]。国内外学者对于不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ШаровВ.И;构造地震是岩石破裂的非平衡热力学过程[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2年04期

2 唐春安,徐小荷;岩石破裂全过程与孕震全序列[J];地震学报;1991年04期

3 赵永红,黄杰藩.耿金达,王仁;岩石破裂带的分维及变化特征[J];地质科学;1994年02期

4 王志国;岩石破裂中的光辐射[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5 唐春安,徐小荷;岩石破裂的前兆变形率、前兆应力降及临震前兆[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1990年03期

6 罗光伟;岩石破裂与氡含量变化关系的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77年04期

7 黄永祥;序列活动特性与岩石破裂强度的实验研究[J];地震研究;1982年03期

8 钱书清,张以勤,曹惠馨,吕智;岩石破裂时产生电磁脉冲的观测与研究[J];地震学报;1986年03期

9 王立凤;王继军;陈小斌;赵国泽;;岩石破裂电磁辐射(EMR)现象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3期

10 郭自强,,郭子祺,钱书清,李世愚,刘晓红,罗祥麟;岩石破裂中的电声效应[J];地球物理学报;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强;钱惠国;蒋爵光;;扫描电镜下岩石破裂过程的连续观察及其破坏机制分析[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二)[C];1992年

2 彭自正;;地壳岩石破裂的双概率渗流模型[A];中国地震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2年

3 郝锦绮;钱书清;高金田;周建国;;岩石破裂引起的磁场和电场变化[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刘晓红;于萍;邓明德;耿乃光;;岩石破裂的声发射前兆与遥感前兆的对比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郝锦绮;冯锐;周建国;钱书清;高金田;;岩石破裂过程中电阻率变化的层析成像实验[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彭自正;王殚业;;逾渗与岩石破裂——计算机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7 郑捷;;岩石破裂和地震现象中的分形、自组织和混沌(综述)[A];中国地震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2年

8 和雪松;;大尺度岩石破裂声发射活动性图像的处理[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9 焦明若;张国民;马胜利;刘杰;;含障碍体直面双剪岩石破裂过程中物理场的变化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10 彭自正;牛志仁;;岩石破裂度M_R及其在地震孕育演化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 谌达军;岩崩可以预测[N];长江日报;2007年

2 谌国胜;江西武吉高速一工地山体崩塌[N];中国矿业报;2007年

3 记者 刘纯友 通讯员 王宁川;地质皖军汶川探寻地震奥秘[N];安徽日报;2009年

4 见习记者 司文;我市不大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N];西安日报;2008年

5 张丽;地震的“探针”[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任超然;打探地震的秘密[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万国香;应力波作用下岩石电磁辐射与声发射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梁正召;三维条件下的岩石破裂过程分析及其数值试验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3 王爱国;微地震监测与模拟技术在裂缝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4 马未宇;基于NCEP卫星红外增温异常与天体引潮力的地震短临预测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姚华彦;化学溶液及其水压作用下灰岩破裂过程宏细观力学试验与理论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6 焦明若;孕震过程的数学物理模拟及其在地震预测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0年

7 赵闯;岩石粘弹性质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马润勇;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活动及其工程灾害效应[D];长安大学;2003年

9 苏楠;基于节理组构的应变分析及其在碎屑岩褶皱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海丽;岩石破裂过程的自电位异常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3年

2 黄文柏;基于矩张量理论的岩石破裂声发射震源机制分析[D];东北大学;2013年

3 杨果岳;流体参与的岩石破裂及其在热液成矿中的作用——以凤凰山铜矿床为例[D];中南大学;2004年

4 陈国强;岩石变形与电磁辐射的实验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9年

5 逄铭璋;应力波诱致岩石破裂的数值试验[D];东北大学;2005年

6 楚俊;岩石破裂的声发射预测及Kaiser效应在地应力测试中的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7 韩晓明;地壳介质破裂的尺度理论在研究甘肃近期几次中强地震地震学前兆特征中的应用[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07年

8 李占海;动态扰动触发高静应力岩石发生破裂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9 张永锋;小波分析在斜坡演化前兆异常识别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10 程涛;岩石单轴加载过程中红外辐射规律研究[D];河北理工学院;2003年



本文编号:10773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0773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6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