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封洞库岩体渗透系数估算研究
本文关键词:地下水封洞库岩体渗透系数估算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岩石力学 岩体渗透系数 估算 RMP模型 双栓塞压水试验 地下水封洞库
【摘要】:在分析现有主要岩体渗透系数估算模型适宜性的基础上,根据地下水封洞库区岩体渗透性特征,依据烟台LPG洞库岩体渗透系数测试数据,以岩石质量指标(RQD)、岩体完整性指标(RID)、裂隙宽度指标(AD)、岩石渗透性指标(LPD)为建模指标,建立地下水封洞库岩体渗透系数估算模型——RMP模型,并采用该RMP模型估算青岛地下水封洞库区14个钻孔277段岩体的渗透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地下水封洞库岩体渗透系数空间分布随机性较大,其中57.04%的渗透系数集中于10-4 m/d≤K10-3 m/d的区间内。研究成果对地下水封洞库工程的水幕系统设计和水封效果评价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工程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三峡地区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岩土钻掘与防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体渗透系数 估算 RMP模型 双栓塞压水试验 地下水封洞库
【基金】:中国地质大学岩土钻掘与防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放课题基金项目(201305) 三峡大学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KJ2012B042)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20090102 2796)
【分类号】:TE972.2;TU45
【正文快照】: 1引言地下水封洞库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战略石油储备模式,也是我国现阶段正在大力实施的二期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主要形式。由于该类石油储备库采用地下水封存的方式防止油气的泄露,因此,建库岩体的渗透特征是评价水封效果的关键和核心问题之一。关于岩体渗透特征的研究,主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万力;蒋小伟;王旭升;;含水层的一种普遍规律:渗透系数随深度衰减[J];高校地质学报;2010年01期
2 黄俊;邹鹏飞;蒋小伟;张顶立;;利用声波速度估算岩体不同深度的平均渗透系数[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3 孙蓉琳;梁杏;靳孟贵;;裂隙岩体渗透系数确定方法综述[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6年06期
4 杨春和;王贵宾;王驹;殷黎明;冒海军;;甘肃北山预选区岩体力学与渗流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5 荣冠;周创兵;王恩志;;裂隙岩体渗透张量计算及其表征单元体积初步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6 杜欣;曾亚武;唐冬云;;基于水下抽水试验的岩体渗透系数研究及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7 陈祥;孙进忠;谭朝爽;张杰坤;许兆义;;岩块波速 应力关系及其卸荷效应[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8 蒋小伟;万力;王旭升;武雄;程惠红;;利用RQD估算岩体不同深度的平均渗透系数和平均变形模量[J];岩土力学;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贵;;裂隙岩体渗透性理论研究进展[J];地下水;2011年04期
2 王立凤;詹艳;赵国泽;王继军;肖骑彬;莫青云;高鹏飞;张远韩;韦永福;;广西龙滩库区库水加卸载过程中地下电阻率的变化[J];地震地质;2010年04期
3 纪成亮;李晓昭;王驹;赵晓豹;汪志涛;邵冠慧;王益壮;;裂隙岩体渗透系数确定方法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0年02期
4 杨勇;姜桂春;孙伟;;裂隙岩体透水率与其完整性指数及BQ值的关系初探[J];工程勘察;2012年01期
5 曹瑞琅;贺少辉;齐法琳;王芳;;基于流固耦合超大规模地下车站环境影响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6 黄俊;邹鹏飞;蒋小伟;张顶立;;利用声波速度估算岩体不同深度的平均渗透系数[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7 詹艳;王立凤;肖骑彬;莫青云;高鹏飞;张远韩;韦永福;;龙滩库区库水加卸载过程深部电阻率变化与水库地震[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08期
8 汤献良;赵建军;黄润秋;;小湾水电站坝基岩体质量动态评价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3年03期
9 陈荣波;束龙仓;鲁程鹏;李伟;;含水层压密引起其特征参数变化的实验[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3年06期
10 陈英姿;邓英尔;袁伟;;雎水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J];地下水;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亚军;姚军;;裂缝型介质等效连续模型流动模拟方法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贵宾;杨春和;殷黎明;高敬;;岩体节理模拟与甘肃北山预选区节理研究现状与展望[A];第二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涛;田文宇;孙茂;黎春;孙建永;王祥云;刘春立;;~(125)Ⅰ在甘肃北山深部花岗岩中的吸附扩散模型[A];第二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路威;项彦勇;;单裂隙岩体渗流-传热解析解及参数敏感度分析[A];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第三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董艳辉;李国敏;;甘肃北山区域地下水随机模拟研究[A];第三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袁革新;赵振华;陈剑杰;;西北某区裂隙水文地质特征调查技术方法探讨[A];第三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景锋;盛谦;余美万;;地应力与岩石弹性模量随埋深变化及相互影响[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强;地下水不确定性问题的多模型分析方法及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傅晏;干湿循环水岩相互作用下岩石劣化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李亚军;缝洞型介质等效连续模型油水两相流动模拟理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孙蓉琳;玄武岩渗透系数尺度效应及顺序指示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2006年
5 江权;高地应力下硬岩弹脆塑性劣化本构模型与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7年
6 王伟;低渗透砂岩型铀矿床爆破增渗的机理及模型试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7 黄书岭;高应力下脆性岩石的力学模型与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8 贾善坡;Boom Clay泥岩渗流应力损伤耦合流变模型、参数反演与工程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9 文建华;隧道结构稳定性及其流固耦合损伤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刘文剑;基于渗流场—损伤场耦合理论的隧道涌水量预测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海涛;齐岳山隧道衬砌水压力特征与岩溶处治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郭良;岩溶含水层渗透张量的三维化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峰;惠州地下水封储油洞库群围岩稳定性分析与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王向阁;海底隧道涌水量预测及注浆防水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王育奎;海底隧道渗流场分布规律及涌水量预测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伊小娟;大型水电站坝区深部岩体力学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陈灿;四川盆地中部平昌县龙岗地区节理发育特征及应力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8 董海宝;非可溶岩隧道涌突水量及危险性预测评价探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韩小良;岩体裂隙分组的拓扑学及数理统计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刘海军;基于蒙特卡罗法的岩体裂隙网络模型及渗透张量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维国,单钰铭,徐国盛,宋嘉;加温三轴试验中砂岩的微裂纹与横波速度[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2 边智华,李维树;南京长江二桥基岩的工程力学性质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9年04期
3 高龙生 ,葛焕称;中国大陆岩石标本在高压下的弹性波速的初步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75年01期
4 丁梧秀;岩石(体)弹性波波速与应力关系新探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7年03期
5 ;Permeability Heterogeneity in a Fractured Sandstone-Mudstone Rock Mass in Xiaolangdi Dam Site,Central China[J];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09年05期
6 周志芳,杨建,杨建宏;确定缓倾结构面渗透性参数的现场试验法[J];工程地质学报;1999年04期
7 蒋小伟;万力;宋刚;王旭升;;玄武岩体及其层间错动带的渗透性特征[J];工程勘察;2008年10期
8 万力;蒋小伟;王旭升;;含水层的一种普遍规律:渗透系数随深度衰减[J];高校地质学报;2010年01期
9 周志芳,汤瑞凉,汪斌;基于抽水试验资料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10 王鹏,蔡美峰,周汝弟;裂隙岩体渗透张量的确定和修正[J];金属矿山;2003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晓晨;裂隙岩体渗流非连续介质数值模型研究及工程应用[D];河海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纪伟;裂隙岩体渗流等效性及数值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11期
2 ;第十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J];岩土力学;2008年02期
3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度第七届三次编委扩大会议纪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4 ;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喜获“学会之星”称号[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年01期
5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度第七届三次编委扩大会议纪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11期
6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组织专家建言岩爆监测预报与控制[J];科技传播;2010年23期
7 王绳祖;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历史、现状、展望[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5年04期
8 ;信息与动态[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6年01期
9 ;首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公示[J];岩土工程界;2006年07期
10 虞哲蓉;国际岩石力学专题讨论会会讯[J];地质科技情报;198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炳旭;;前言[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钱七虎;;前言[A];第一届华东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0年
3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章程[A];岩土工程学术交流会文集[C];2004年
4 ;编者的话[A];岩石力学测试技术及高边坡稳定性——第二次湖北省暨武汉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5 徐嘉谟;方祖烈;伍法权;冯夏庭;杨强;邬爱清;何满潮;程良奎;宋胜武;黄润秋;蔡美峰;王明洋;;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研究[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6 崔政权;;前言[A];岩土工程论文集[C];1995年
7 ;序[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泳嘉;宋文洲;;关于岩石力学有限元程序发展的若干思考[A];第六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1998年
9 张元中;李剑浩;昌庆珍;楚泽涵;;利用测井方法解决岩石力学问题[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卢嘉锡;;序[A];陈宗基论文选[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本报见习记者 李玉清;做好领军人 挺进新高地[N];科学导报;2009年
2 广东建设报记者 邓新灵 通讯员 善健;汕头市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产生新一届理事会[N];广东建设报;2010年
3 记者 刘莉;我国科学家接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N];科技日报;2011年
4 何凯涛;深孔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系统通过验收[N];中国矿业报;2008年
5 记者 秦锦丽;建立兰州国家级地灾监测预警防治示范区[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刘垠;钱七虎院士:岩爆机理尚待摸底[N];大众科技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圣奇;岩石流变力学特性的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2 张杰;岩石压胀特性及压胀松动增产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8年
3 谢润成;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探井地应力解释与井壁稳定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4 郭保华;循环加载下岩石裂隙变形与渗流的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赵延林;裂隙岩体渗流—损伤—断裂耦合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彭从文;岩体广义多层结构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刘文彬;岩石蠕变本构模型的辨识及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8 何湘清;弱胶结砂岩油藏出砂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9 徐光苗;寒区岩体低温、冻融损伤力学特性及多场耦合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10 江涛;基于细观力学的脆性岩石损伤—渗流耦合本构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金丽;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及应用[D];河北大学;2005年
2 郭金荣;他拉哈地区地层孔隙压力及破裂压力预测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3 黄波;成像测井地应力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4 孙连环;准噶尔盆地井壁稳定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5 赵宝云;深部岩体的蠕变损伤特性研究[D];西华大学;2008年
6 高艳霞;川西致密储层岩石力学特性及裂缝应力敏感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7 肖庆华;岩石力学与工程中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D];河海大学;2004年
8 李伟;大理岩动态力学性能的分离式霍普金森杆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童凯军;川西坳陷深层须家河组地应力场特征研究及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10 孙宏超;邻近断层洞室围岩稳定性仿真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827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082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