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视角下的城市空间营造策略——以佛山东平河一河两岸城市设计为例
本文关键词:文脉视角下的城市空间营造策略——以佛山东平河一河两岸城市设计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文脉 场所 空间营造 佛山东平河一河两岸城市设计
【摘要】: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的单调化、低质化问题日益突出,原有的空间特色和尺度消失殆尽,其根源在于空间塑造脱离了城市的背景。延续城市文脉的城市设计,不仅是解决城市具体空间问题和矛盾的方法,更是构建美好城市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佛山东平河一河两岸城市设计在对基地文脉的物质、精神要素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文脉撷取、移植和营造等方法,从文脉的视角出发,进行城市空间营造,这一设计思路有助于复兴城市文脉,可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单位】: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建筑设计院第一设计所;
【关键词】: 城市文脉 场所 空间营造 佛山东平河一河两岸城市设计
【分类号】:TU984.113
【正文快照】: □张力玮,程亮0引言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规划、管理与城市文脉相脱节,破坏了城市长期以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脉环境。同时,地方政府和民众的文脉保护意识淡薄,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城市开发使城市原有的风貌和特色严重丧失。在此背景下,从文脉的视角出发,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苗阳;我国传统城市文脉构成要素的价值评判及传承方法框架的建立[J];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04期
2 李钢;;城市文脉构成要素的分析研究[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华;秦道刚;;论济南近代历史文化特质资源的价值与持续利用[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5期
2 李钢;;城市文脉构成要素的分析研究[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3 李钢;;丹东市城市设计发展研究[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汪克会;;文脉旅游应用研究综述[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5 李钢;;丹东城市文脉体系构建方法[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6 余建荣;;城市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意义[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7 李娜;李泽新;谢大成;;传承城市文脉的城市设计方法初探——以泸州市沱江两岸景观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8 刘守东;;如何保持城市特色——关于楚州区古城特色塑造的几点思考[J];江苏城市规划;2008年08期
9 张捷;;南京历史城市空间变迁的逻辑研究初探[J];山西建筑;2009年22期
10 李洁;;利用城市文脉塑造城市景观特色[J];山西建筑;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毛媛媛;郑晓军;;浅析城市特色的提炼、空间叠合及梳理——以盐城市城中片区分区规划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娜;王建飞;李泽新;;基于文脉的三峡库区城镇公共空间发展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3 华芳;石拓;;文脉传承视角下的小城镇改造规划研究——以浙江仙居横溪镇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C];2013年
4 刘亮亮;宋文丽;;基于文脉理念的城镇旅游文化元素的提取与活化——以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为例[A];201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年
5 常江;顾爱东;邓元媛;;显性文脉“织补”与隐性文脉“渗透”——以徐州市云东二道街地块城市设计为例[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15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俊桥;走向新文脉主义[D];重庆大学;2010年
2 金勇;增进建设环境公共价值的城市设计实效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黄明玉;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及记录建档[D];复旦大学;2009年
4 王西西;城市纹理断裂区的缝合[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洪韦;基于意象理论的济南市芙蓉街旅游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石冰;步行商业街区地域性设计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3 陶琳;哈尔滨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综合评价与保护更新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张静;旅游城市地标区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马非;城市肌理在福州旧城保护与更新中的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陈雅梅;浅谈泉州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形象的打造[D];厦门大学;2006年
7 边际;历史名园保护规划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张凯;合肥市滨湖新城设计中文脉系统构建的理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9 高钰;江南水网城市滨水公共空间要素的“有机选择”与重构[D];苏州科技学院;2008年
10 柳秋英;基于“整体观”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凤琦;城市化与城市文脉的延续[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佟玉权;;城市旅游特色内涵及塑造原则[J];城市问题;2006年05期
3 苗阳;我国传统城市文脉构成要素的价值评判及传承方法框架的建立[J];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04期
4 程岩;王路;王慧;;“山水兼备”型城市的景观设计[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5 李钢;;设计文脉在信息时代的表现特征[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李钢;;利用建筑现象学方法研究城市特色[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张明池;张凌浩;;室内设计中新技术与地域文化矛盾的解析研究[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8 李娜;李泽新;谢大成;;传承城市文脉的城市设计方法初探——以泸州市沱江两岸景观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9 A·弗雷德曼;K·齐默宁;O·佐布;薄曦;韩冬青;;环境设计评估的结构—过程方法(续)[J];新建筑;1990年03期
10 俞孔坚,李迪华,吉庆萍;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海峰;由香港、深圳城市建筑设计中引起的一些思考[J];甘肃科技;2002年08期
2 李和平;城市设计的可操作性探讨[J];华中建筑;2002年02期
3 何皎皎;城市设计是科学、技术、社会和艺术的结合——介绍荷兰城市设计学科的发展历程与要点[J];江苏建筑;2002年01期
4 刘玉民,白晨曦;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规划管理相关问题探讨[J];建筑创作;2002年Z1期
5 曲晓东;规划中城市设计的探索[J];山西建筑;2002年05期
6 祝波;关于城市设计的现象学思考[J];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年01期
7 孙颖,李艾芳;明清北京古城城市设计特色探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8 王唯山;论实施城市设计的策略[J];城市规划;2002年02期
9 韩佑燮;韩国城市设计发展过程的研究[J];城市规划;2002年03期
10 刘涛;关于城市设计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广君;林姚宇;;论我国城市设计学科的独立化倾向[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2 范嗣斌;邓东;刘继华;;侧重于实施性的城市设计实践——以三亚“阳光海岸”城市设计为例[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3 陈天;尔惟;;试析立足我国本土的城市设计管理制度的建立[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4 余柏椿;;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双性思维[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5 林姚宇;陈国生;;论结合生态的城市设计 概念·价值·方法·成果[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6 郭恩章;吕飞;;对哈尔滨城市设计历程的认识[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刘代云;;论市场经济下城市设计的实践平台[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李少云;;探索务实的城市设计运作体系[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阎树鑫;关也彤;;面向多元开发主体的实施性城市设计[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杨e,
本文编号:10865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086514.html